《作文审题立意》课件+教案+练习
展开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作文指导: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课题 | 作文指导:作文审题立意 |
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训练,培养学生材料作 文审题、立意能力,提高学生应 对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
掌握理解材料的能力,能分析作文的写作方向。 3.情感目标 对材料作文深刻把握 |
教学重点 | 学习审题的方法,综合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
教学难点 | 学习审题的方法,综合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当今高考作文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天下,大多议论文又是“心灵鸡汤”小故事的拼盘,读起来既缺少真情实感,又少见缜密的逻辑分析,这种情况下,一篇针锋相对、破中有立的驳论文,定然能够使阅卷人眼前一亮、获得高分。本文就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如何写好驳论文。
二、整体介绍 1、 一道好的命题,首先会选择好的素材作为考题材料,那么命题人所选素材有什么深意吗?审题立意也是从读懂素材背后的思想开始的。 “审题定‘生死’,立意定高下。”这句话虽略显夸张,却真实地道出了审题与立意对于高考作文的重要性。那么审题立意有没有可操作的步骤和好用的方法呢? 2、“命题人选择素材,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制造障碍;考生则需读透素材背后的思想,解决任务,消除障碍。如果说命题人是设局者,考生就是破局者,二者似乎天然形成对立、对抗的关系。但对于考生而言,其实有一条路径可以和命题人达成‘和解’,从而真正理解命题人的设局意图,做到精准审题,精准作答。这条路径就是,要充分还原命题人选择命题材料、设置任务指令的社会生活情境,知晓命题人命题的真实意图。” ——重庆南开中学 杨彦虎
3、——立意不是名词解释,而是一种看法。
——立意不是大喊口号,而是一种思考。
——立意不是断章取义,而是一种权衡。
三、合作探究 1、如何使立意正确、集中?
横向立意: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不会偏题。 反向立意: 把原材料提出的问题倒过来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延伸立意: 在原材料的基础上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 类比立意: 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①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②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③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④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3、◆类型一·文化浸润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亮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品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多维立意 ※角度一:可以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联系实际,谈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社会获得生机,如何让当下青年传承下去。抓住“认同”二字,思考应如何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青年中搭建出可通行的桥梁。 ※角度二:可以从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及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这一类文化现象,分析年轻人从认同传统文化到把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的变化,强调“认同”到成为自我表达方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把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了生活之中。 ※角度三:可以就材料列举的现象,思考传统文化全面地复兴,不能仅限于娱乐与消费,把传统文化真正地作为文化来传承,深入掌握, 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传统中不断创新,才是更好的认同。 4、类型二·现实关切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互联网的发展、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出现,为年轻人开启“第二职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今,“身兼数职”似乎在年轻人中正在成为潮流,相当一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副业。 ②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的父亲是制作国剧手工戏靴的艺师,李国修年少时,曾埋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 : 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一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
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不少于 800 字。 多维立意 ※角度一:新时代,青年应全面发展,成为“斜杠青年”。考生可紧扣材料①,结合后工业时代的特征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人力资源充分、可重复的利用、释放人类天性等角度,标举全面发展、“身兼数职”的时代适应性和优越性。 ※角度二:行一事,终一生。考生可紧扣材料②,揭示“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的精神品质,分析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等重要价值,从而让“行一事,终一生”的主张深入青年内心。 ※角度三:开拓职业广度,追求事业深度。考生亦可综合材料①②,建立对立统一关系。比如递进关系:在新时代,青年需要多重职业身份以适应社会;但要成为行业引领,成就人生价值,则更需要秉持“工匠精神”。 5、类型三·辩证思维类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材料,以“发声与沉默” 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对自身的反思、对社会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多维立意 ※角度一:发声是一种责任。针对社会上面对不良行为与言论一味明哲保身、冷漠围观的现象进行反思,可围绕“勇气”“良知”“责任”等关键词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阐述应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通过正确途径有效发声。 ※角度二:沉默是喧嚣中的理性。针对网络时代因信息爆炸、言论驳杂带来的“语言暴力”“盲目跟风”等现象进行反思,可围绕“理性”“克制”“思辨”等关键词与新时代青年立德修身的自我要求,阐述应如何明辨是非、保持清醒。 ※角度三:根据情况,适当发声。阐明无论发声还是沉默,只要时机合适、途径恰当,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成长与发展,都是值得提倡的。 6、开头积累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面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光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
六、课堂小结 高考作文有着许多特殊性,不能等同于平时写作。高考作文是限时作文,时间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掘、构思、立意、选材……要完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注意一些应试技巧,要得到较高分数,是很难做到的。从历年的高考试题作文中,可以发现,一篇好的高分作文,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点,即有一个好的标题,精炼的语言,好的中心,良好的结尾和一手好字。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要作好一篇好的限时作文,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做到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一篇上好的佳作,从而拿足基础分,并拿到优级分。
|
课后作业 | 完成同步阅读练习。 |
板书设计 | —立意不是名词解释,而是一种看法。
——立意不是大喊口号,而是一种思考。
——立意不是断章取义,而是一种权衡。
|
教学反思 | 好的立意来自对生活的认识,人情练达即文章,需要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训练,综合提高对文章的巩固能力训练。 |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共36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材料作文常见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及作文框架优质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及作文框架优质课件,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