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3张第8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大争之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性善论,论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课文,了解“性善论”的要义。 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准确把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四端”与“治理天下”间的关系。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
    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 ——对内残酷剥,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扬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孟子荀卿列传》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先秦语录体散文。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孺子(rú) 怵惕(chù tì) 恻隐(cè)内交(nà) 要誉(yā) 羞恶(wù)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则,就(本文取此意)代词,这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上古的圣贤之君有怜爱别人的心,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来施行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里表原因,……的原因表凭借,用来……的
    译文: 认为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的原因(在于):现在有人如果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用来和小孩的父母结交的,不是用来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的,也不是厌恶这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译文:由这看来,(一个人)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如果懂得全都加以推广且充实它们,就像刚刚开始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开始流淌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学生自读课文 ,找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 先王有不忍……非恶其声而然也: 举例论证,列举先王治理国家和人们看到小孩坠井的反应,并分析原因。3. 由是观之……智之端也:推导“四心”,提出“四端”。4. 人之有是四端也……不足以事父母:点明“四端”的意义。
    第一部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分析本部分的特点及作用。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
    我们该如何看待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的哪一个主张?
    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第二部分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部分是通过什么论证方法来体现中心论点的?有何作用?
    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拿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和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
    第三部分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反面论证:与前面的正面论证结合,一正一反,论证角度多样,说服力强。使用排比句式,整齐有气势。由举例论证到反面论证的过渡词是:由是观之。“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四端。
    这简要分析这部分的论证特点
    第四部分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比喻论证,用人的生理构造(有四体)比喻心理特点(有四端),便于读者理解后者是与生俱来的道理。也为后文的论述张本。对比论证,突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呢?
    要。人有“四心”,也就是有“四端”。“端”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呵护,这些萌芽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仁者。
    归纳在论证方法和语言上的特点。
    “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正面:足以保四海/反面:不足以事父母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文意疏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优质课件ppt,共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孟子及背景介绍,“亚圣”,“仁政”“王道”,价值观,人性观,研读文本,文题解读,扩而充之,论证思路与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