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朋友已有了学习古诗的经验,也积累背诵了不少古诗,但对学习古诗的方法还不是很明确,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学策略 1.采取先教后学,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教给孩子学习古诗的方法; 2.采取“乐教”的方式,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3.对同类诗歌进行适当延伸,让孩子们在学习诗歌时有迁移。 教学目标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霜、橙”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背诵并默写《山行》。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写的秋景,体会诗人杜牧对秋天的赞美。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古诗中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凉意阵阵的秋风?是绚烂多姿的秋景?还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每个人心里的秋天都是不一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领略诗人笔下的秋天吧。 二.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朗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习生字词。识字方法:形声字识字法,以“径”为例;学习多音字“挑”。生字书写,以上下结构的“霜”和左右结构的“橙”为例。霜上面部分写得稍扁,“雨”字第三画横折购要变成横钩。“橙”字左窄右宽。三. 运用诗歌学习“四法”,学习《山行》。1.读诗歌,感受节奏;我们先来走进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节奏感。2. 解诗题,预测诗意;读出了诗歌的韵律感,学习古诗第二步是解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行是行走,那诗题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结合书中插图,诗题的意思就是诗人在山中行走所看到的景色。3.明诗意,感知全诗;诗人看见了怎样的景色呢?让我们走进诗句当中。学习古诗第三步:明诗意。远上寒山石径斜,结合注释我们知道“寒山”的意思是深秋时节的山,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第一句诗写的是深秋时节,诗人坐着马车走在一条蜿蜒曲折的石子小路上,远处是秋意浓浓的山峦。“生”注释是生出,白云袅袅升起的地方还有几户人家,我仿佛听见了鸡鸣犬吠,充满生机。通过读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诗意。停车坐爱枫林晚,结合注释,我们知道坐是因为的意思,那霜叶呢,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霜叶的意思是经霜变红的枫叶。看,枫叶上白白的冰粒就是霜。4. 悟诗情,想象画面。了解了诗意,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呢?请圈一圈诗中描写的景物。对呀,诗中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景色。 从这些景物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给想象的图画取个名字吧。哦,从景物出发,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幅寒山枫林图,或者枫林晚景图。寒山红叶,让原本萧瑟的秋天变得如此热烈,色彩明丽。这是一首秋天的赞歌啊!让我们在音乐的侵染下想象画面再次朗读诗歌吧! 学完《山行》,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诗歌的方法吧。读诗歌,感受节奏;解诗题,预测诗意;明诗意,感知全诗; 我们可以通过读注释、看插图,或者查字典了解诗意;悟诗情,想象画面。我们可以抓住诗中的景物想象画面,体悟诗人的情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另外两首秋之诗歌。 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山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引出课题,知诗人,解诗题,通诗词,明诗意,悟诗情,课堂习题检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作者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其他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熟读成诵,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诗句,感悟诗境,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拓展运用,全文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