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 能够运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重点)3. 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它的形状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然而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说说你眼中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
中国古代建筑、生活中天圆地方的哲学原理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卷入当地人的纠纷而身亡。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渡过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有趣的是,当船队的勇士们回到西班牙后,在得到的许多礼物中就有一件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
麦哲伦(1480——1521)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审图号:GS(2019)1872号
自东向西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地球卫星照片(最科学、最直观的确证)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 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往往经过直接感性认知→实践证明→进一步确证的漫长过程。这漫长的过程,体现着求知欲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也让我们了解到科学探索的艰辛。
思考1: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1)月食: 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时,一部分太阳光正好被地球遮蔽,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呈弧形),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这种现象叫月食。
注:日食与之相反,且能证明月球是一个球体。
(2)离岸、近岸帆船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目送离岸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椭球体)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72 860 000 000
6357千米(极半径)
6378千米(赤道半径)
人们利用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通常用下列数据来描述:
注:4万千米约合八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
注:单位是平方千米不是千米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2.(2022齐齐哈尔中考)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行星,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形状是( ) A.圆形 B.椭圆形 C.规则球体 D.不规则球体
3.(2021湘西中考)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向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地球是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4.(2022龙东中考)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大小,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平均半径6371米 B.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C.表面积约5.1亿平方米 D.赤道长度相当于1万个400米跑道总长
思考2:地球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它的面貌呢?
1、地球仪的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1)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2)地球仪能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
北极点:地轴与地球北端的交点
南极点:地轴与地球南端的交点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竖经加横纬,地轴穿南北
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这根轴穿过地心,与地平面总是呈66.5°角倾斜,即地球是斜着身子在运动
它对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易错提醒】:①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②地轴是人们假象的轴,只有地球仪才有,而地球上没有。③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人们在地球仪上所画的点和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地球。
思考3:为什么地轴总是倾斜的呢?
地球自转平面(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呈23.5°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由于北极总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所有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姿态始终倾斜且倾角不变。
按以下步骤制作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1. 如图1.5中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 把铁丝弯成图中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3. 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4. 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5. 在图③中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5.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的形状应为( )6.下列关于太空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从太空中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上高大的的建筑 B.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看到地球有一根倾斜的地轴 C.在人类登上太空之前,哥伦布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D.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图版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11地球和地球仪pptx、11地球和地球仪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1地球和地球仪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等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等奖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12地球和地球仪-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pptx、007东西半球的划分avi、经纬网wmv、经线avi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