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一、设计依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2条指出“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是本课的编写依据。
随着三年级儿童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社区,这是他们走出家庭和学校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也是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游戏与学习场域。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及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自己是社区一份子,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人要爱社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对社会事务性探讨不深入,有意识地让他们通过探寻表面变化的原因,一步步认识和理解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讨论、听故事、分享讨论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居住地,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提升对社区的责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己的居住地,对自己的居住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热爱自己的居住地,对自己的居住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翻页笔等。
六、教学过程:
七、课后作业:
完成知识与训练第五课相关习题。
八、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这里--我能做点什么
1、熟悉 找问题
2、喜欢 说点子
3、热爱 有行动
九、教学反思:
1、纪律问题应课前就多次严肃阐明,坚定且有力。
2、小结和过渡部分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润色。
3、在分享时,不要打断学生,分享应该充分足够,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要给予充分的反馈。
4.教师小结可以师生共同总结,尽可能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也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更加深理解和印象。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课程导入:(2分钟)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很多位同学的家乡,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居住地,了解了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这个话题。
学生听老师梳理上节课内容
复盘上节课内容,自然过渡本节课
新课讲授
二、课程开展(13分钟)
活动一:我的探秘发布会
教师过渡:尽管我们熟悉这里,但也有同学提出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出示任务:你居住的村庄或社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教师提前收集大家的一些疑惑。
(1)为什么大家要住在同一个村或社区里呢?
(2)为什么我们村叫王家村呢?我们村庄的名字有何来历?
(3)我们的社区是由谁来管理的呢?如果发生了事关大家利益的需要解决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2.随机采访,分享自己居住地名字来历,故事,传说。
3.谈感受:《小区伴我幸福成长》
4.小活动:我当村委会(居委会)主任。
(1)你们村或社区开展过哪些活动?可以在班里模拟表演。
(2)如果你是村委会主任或居委会主任,你想为村里或社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
5.欣赏多彩社区活动。通过展示社区的丰富活动,唤起学生对作为社区一员的幸福感。
6.夸夸我的居住地:(板贴:热爱)鼓励形式多样,如儿歌创编,拍照,点赞卡,总结居住地优点和特点,搭建对“家”喜爱的平台。
小结: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了自己居住的地方,欣赏到了我们居住地的美好环境,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老师希望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关注我们社区,成为社区生活的小达人!
三、课程深入:(20分钟)
活动二:社区在我心
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有些东西没有改变,那又是什么呢?
出示任务: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井深情更深》。
1.小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大家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2.全班内交流。
3.你的社区里也有这样能凝聚全村人的心的地方吗?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过渡:大家对自己生活的村子或者小区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你能想一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出示任务:请你尽可能多地找出你的社区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出示P32页情境图)
1.看图引发思考,回忆交流自己居住地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板贴:找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填一填。完成教材32页表格。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生活在这里,这里是我们社会生活的起点。改善好这里的现状,过好社区生活,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三:我是这里小达人。
教师过渡:你们对自己的居住社区很满意吗?听说她们社区正在参加魅力社区评选,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任务:假如开展一个社区评选大赛,你被邀请当评委,你觉得要符合哪些条件才能够参选魅力社区呢?
1.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
2.提问:以你的标准,你所在的社区能够榜上有名吗?请你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
3.现场采访:请你带我们到你的社区去看一看,还有哪些不足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吧!
4.我们一起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吧!出示(出示P33页图片)
5.提问:打造魅力社区,你可以增添怎样的光彩呢?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你有什么好主意。(板贴:说点子)
6.模拟角色扮演:为了这里更加美好
请每个小组选择下列中的一种身份进行模拟扮演,为社区提出合理化建议。
(1)小朋友; (2)父母; (3)老年人;(4)居住地工作人员
7.能力小验收:你会怎么办?(板贴:有行动)
小区垃圾没人管,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
水渠遭到破坏,我会向______________报告。
生活区道路被占,我会向____________反映。
小区绿地被占,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_……
8.我的实践小行动:请你“我能做点什么”和“我是社区小主人”两个环节中想到的好点子中,选取你认为可行的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对社区作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教师小结: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都在村庄(社区)里,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家”是一个和乐融融、互爱互助的大家庭。美好和谐的村庄(社区)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建设,让我们一起共建和谐美好的“家”吧!
课堂总结与分享(5分钟)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3分钟)
2.最后,请同学们把道法课本翻到第五课,今天我们所讲的内容全部都在道法课本上,请大家快速浏览阅读课本,对今天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2分钟)
学生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认真思考社区生活对我们的意义和不足。
学生们跟随老师一起梳理和总结本节课。
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合作讨论、听故事、分享讨论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居住地,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提升对社区的责任感。
教师总结梳理全场,布置作业,预告下节课。
政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5 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5 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用具,改进我们的社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