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件36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9279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兼爱》墨子,标题解读,《兼爱》,知人论世,背景介绍,疏通文意第一段,研读文本,研读第一段,当堂检测,疏通文意第二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启示: 地狱里的人也都各自盛上一勺,但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不懂得互相着想,所以他们总是吃不到食物,永远饱受饥饿的煎熬。 如果所有人都能为对方想想,都献出自己的关爱,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地狱,那么天堂的阳光就会永远给我们温暖!
兼, 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
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期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科学家、军事家(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
①兼爱非攻。“兼爱”指的是爱所有人,是指不分亲疏、不分远近的普遍的爱,强调“爱无差等”。“非攻”指的是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就是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才能实现和平共处,社会才能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该书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兼爱”是墨子最根本、最核心的思想,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读课文,明确重音和语调
则弗fú能攻:否定副词,相当于“不”。当cháng察乱何自起:同“尝”,尝试。故盗贼有yòu 亡wú:有,同“又”;亡,同“无”,没有。 恶wū施不孝:怎么。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第一个,怎么;第二个,憎恨。交相恶wù:憎恨,讨厌
二、研读文本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以……为:把……作为治:治理;事:事务所自起:兴起的原因;自:从;起,兴起,发生焉:于是譬之如:把它比方作,好比攻:治疗然:这样弗fú:否定副词,相当于“不”。何独:何尝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 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明确: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喻体)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本体)之理的论证方法。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己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二、研读文本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当:同“尝”,尝试察:明察,考察孝:孝敬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亏:使受损失自利:使自己得利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 因而使父亲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弟弟爱自己,不爱兄长,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臣下爱自己,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主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即使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慈:慈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主不慈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兄长爱自己,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君主爱自己,不爱臣子,所以使臣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虽至:即使是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室:家窃:偷窃利:使……得利“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贼”2:动词,伤害家:卿大夫的封地国:诸侯的封地乱:侵夺乱物:纷乱之事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全、齐全
即使是在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劫夺别人以利自身。这是为什么呢?都起源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各自的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他自己的封国。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部都在这里了。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中有哪些“乱”?“乱”之因?
①乱:臣子之不孝君父。子自爱,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臣自爱,不爱君;父自爱,不爱子;兄自爱,不爱弟;君自爱,不爱臣;盗爱其室,不爱异室;贼爱其身,不爱人;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②“乱”之因:起不相爱。
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三、研读文本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若使:假使若:像,如 犹:还视:看待恶wū施:怎么实行恶:相当于“何”“怎么“弟子:弟弟和子女亡:同“无”,没有 有:同“又”细察它从哪里产生的?都起源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主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子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盗贼又没有了。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若:像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还有大夫间相互侵扰封地,诸侯间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像自己的封地,谁还会侵犯呢?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又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中心论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论证方法: ①假设论证。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从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与其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治乱的观点。 ②对比论证。与第2段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三、研读文本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第一个“恶” :怎么第二、三个“恶”:动词,憎恨,讨厌则:就劝:鼓励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译文: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国家,相互憎恶就会使天下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这里啊。
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明确: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 兼爱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今人评墨子,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基本信息,思想核心,走进墨子,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其书,课堂任务之一,第一段,标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今人评墨子,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基本信息,思想核心,走进墨子,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其书,课堂任务之一,第一段,标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检测,把作为,判断句,比如好比,通“尝”尝试,宾语前置,使动使亏损,使动使受益,形作动慈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