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同步练习题
展开1.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回答漫画反映的是( )
A.盖天说B.大陆漂移说C.浑天说D.日心说
2.如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在图中得到证实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各不相同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198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候先光研究员,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海洋古生物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帽天山的化石是流水带来的
B.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C.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火山喷发
D.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4.你认为下列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A.每个大陆都有人类活动
B.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有一部分相吻合
D.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5.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现仍在继续进行
D.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6.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是静止不动的
C.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如图为海底地形剖面图,回答13﹣14题
7.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 )
A.甲B.丙C.丁D.戊
8.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了珠峰的“新高”为8848.86米,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 )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B.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9.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关于红海的形成和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②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③不断加宽,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④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纵贯南、北美洲的巨大山系是( )
A.安第斯山脉B.阿巴拉契亚山脉
C.喜马拉雅山系D.科迪勒拉山系
11.2021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防灾减灾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B.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C.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回家收拾贵重物品逃生
D.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
12.如图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觉察。
材料二: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cm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欧亚坂块)、美(美洲板块)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2)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 (选填“陆地”或“海洋”);造成这种海陆交迁的原因是 (选填“地壳运动”或“海平面上升”)。
(3)试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运动学说来解释材料二中的现象 。
专题08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回答漫画反映的是( )
A.盖天说B.大陆漂移说C.浑天说D.日心说
【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南美洲的东岸凸出的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呼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据此推测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该漫画反映的是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B。
2.如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在图中得到证实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各不相同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有利的说明了大陆的漂移。
【解答】解: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及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都有利的说明了大陆的漂移。
故选:A。
3.198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候先光研究员,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海洋古生物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帽天山的化石是流水带来的
B.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C.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火山喷发
D.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解答】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海洋古生物石说明当地发生过海陆变迁。
故选:B。
4.你认为下列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A.每个大陆都有人类活动
B.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有一部分相吻合
D.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解答】解:大陆有人类活动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A符合题意;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有一部分相吻合、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能证明海陆变迁。
故选:A。
5.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现仍在继续进行
D.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解答】解: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现仍在继续进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不全部为海洋。根据题意。
故选:C。
6.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是静止不动的
C.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综上所述,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如图为海底地形剖面图,回答13﹣14题
7.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 )
A.甲B.丙C.丁D.戊
【分析】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
【解答】解:从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看出,甲处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乙处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丙处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丁处为洋盆;戊处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了珠峰的“新高”为8848.86米,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 )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B.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大陆板块之间挤压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大陆和大洋板块之间挤压形成海沟,海岸山脉,岛弧等,大陆板块之间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大洋板块之间张裂形成大洋中脊。
【解答】解:喜马拉雅山处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处,是地壳隆起形成的,受挤压力的作用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故A正确。
故选:A。
9.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关于红海的形成和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②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③不断加宽,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④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等。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的宏观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红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会不断的扩大。
【解答】解: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这两个板块是张裂拉伸的,所以红海面积会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可能会形成新的大洋;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10.纵贯南、北美洲的巨大山系是( )
A.安第斯山脉B.阿巴拉契亚山脉
C.喜马拉雅山系D.科迪勒拉山系
【分析】世界上有两大著名山系:一是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系。
【解答】解:纵贯南、北美洲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该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山脉组成,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1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防灾减灾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B.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C.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回家收拾贵重物品逃生
D.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
【分析】“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危害的现象和事件。
【解答】解: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故A正确。
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故B正确。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建筑物,而不能回家收拾东西,故C错误。
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故D正确。
故选:C。
12.如图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流水、海浪、冰川等作用。
读图可知,此图为典型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形。
故选:D。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觉察。
材料二: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cm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欧亚坂块)、美(美洲板块)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欧亚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交界处。
(2)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 海洋 (选填“陆地”或“海洋”);造成这种海陆交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 (选填“地壳运动”或“海平面上升”)。
(3)试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运动学说来解释材料二中的现象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由于欧亚包括与太平洋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中国与美国不断的靠近 。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解:(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造成这种海陆交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3)材料二中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由于欧亚包括与太平洋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中国与美国不断的靠近。
故答案为:(1)欧亚;印度洋;(2)海洋;地壳运动;(3)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由于欧亚包括与太平洋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中国与美国不断的靠近。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18 13:45:20;用户:初中账号13;邮箱:3560914741@xyh.cm;学号:39888725
初中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在地球上,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该日气温日较差约为,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赤潮是哪种环境污染的标志,解决图示问题的合理有效措施有,海龟对话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