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章人口质量达标检测,共9页。
第一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1.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2.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D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第1题,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较高,所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2题,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越多,④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洛伦兹曲线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越均衡。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图。据此回答3~4题。3.与山东省相比,全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政策因素 B.战争因素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4.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B )A.极度集中B.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C.趋于均衡D.60%土地集中全部人口[解析]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第4题,通过对比山东省1953年、1982年、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曲线越来越偏离绝对均衡线,说明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下面左图是我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右图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完成5~6题。5.右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D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6.右图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B )A.地势起伏大 B.水资源短缺C.石漠化严重 D.冻土广布[解析] 第5题,据材料可知,协调度数值越大,代表人口与该因素协调度越高。由图左可知,该地社会经济协调度高,说明该地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该地人居环境适宜度很高,说明地形、气候均适宜人类居住,高原、山地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故右图所示地区最有可能为平原地区。第6题,据右图可知,该地人居环境适宜度高,即该地区人口与地形、气候协调度较高,说明该地地势较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资源适应度较高,A项错误。该地水土资源适应度较低,说明该地人口和水土资源协调度低,可能是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项正确。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应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而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C项错误。冻土多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与该地气候温和相矛盾,D项错误。(2021·济南高一期末)调查报告显示,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D )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8.为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D.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上年相比,流向中西部的农民工增多,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减少,但流入人数和占比仍然东部多于西部,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东部地区慢,流向中西部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多,一方面是中西部接纳产业转移,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是东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生活成本上升,故选D。第8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在新的形势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能支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故选A。(2021·合肥高一期末)下图为2016年美国本土各州人口迁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示a、b两区域人口流动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A.居住环境差异 B.大型商业机构搬迁C.城市化扩张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10.图示b区域迁入人口的年龄主要在( C )A.0~15岁 B.20~35岁C.50~75岁 D.75~90岁[解析] 第9题,图示a区域为美国发达的东北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气候冷湿,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大量人口迁出;b区域为佛罗里达半岛,纬度较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工业密度低,环境质量好,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大量人口迁入。所以选A。第10题,b区域经济密度小,就业机会少,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但佛罗里达半岛纬度较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容易吸引美国东北部地区精力较为充足的退休老人,佛罗里达半岛易受飓风影响频繁,75~90岁的老人行动不便,不太适合在此居住。所以选C。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下图为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图示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表明( B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解析] 据图可知,生态超载日逐年提前,原因主要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消耗的速度加快,B项正确;资源更新周期变短,会使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提高,该日期应推迟,排除A项;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也会使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提高,该日期应推迟,排除C项;经济下滑,资源的需求减少,地球承载的压力减小,该日期应推迟,排除D项。12.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C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会加大资源的消耗,使生态超载日更加提前,A项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主要是由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的,不能主观调整,B项错误;为遏制生态超载日提前,人类应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项正确;地球能产出的资源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增加,D项错误。2019年,我国春运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前往武汉、重庆、西安等地的人群最常退票或改签,也更容易捡漏、刷到余票。这些城市也成为春运“变卦”城市。春运中,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但像贵港、贺州等地的春运回家“困难”城市也不少,前九位中广西独占5席。下面左图为春运“变卦”城市“变卦”次数柱状图(柱状越长表示“变卦”次数越多),右图为春运回家“困难”城市“困难”程度柱状图(柱状越长表示回家越困难)。据此完成13~15题。13.形成春运“变卦”城市的直接原因是( A )A.交通枢纽,运行车次多B.服务业少,接待能力弱C.天气多变,车次变动大D.路况复杂,调度管理难14.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的主要原因是( C )A.务工收入增加 B.航空班次增多C.高铁线路增加 D.工作距离缩短15.为减少春运回家“困难”城市数量,广西可采取的措施有( D )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②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 ③推进房地产开发 ④增加高铁线路和车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第13题,武汉、重庆、西安等城市经过车次较多、选择余地较大,所以乘客最常退票、改签,也更容易捡漏、刷到余票;相关城市均为省级行政中心,服务业较发达,接待能力强;材料信息未显示相关城市天气多变、车次变动大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不存在管理难度。第14题,高铁速度快、性价比高,成为众多春运人群的优先选择,随着我国高铁线路不断增加、联系范围越来越广,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收入增加会增加回家的可能性,航空班次虽然增多,但是价格昂贵,且航空港有限,乘坐人数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外出打工人数较多,工作距离相对较远。第15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外出打工人数仍较多,经济落后地区房地产开发并不能吸引大量人口,春运回家仍旧比较困难;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返乡工作人员会增加,从而减少春运人数,增加高铁线路和车次会提高春运的运输效率。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16.(2021·福建莆田高一期末)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图。(1)据图描述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说明原因。[答案] (1)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解析] 第(1)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南部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这些地区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第(2)题,水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环境改善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会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第(3)题,20 世纪80年代,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发展,新疆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17.(2021·威远中学校高一月考)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国家2007年人口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中国13.211.100.910.750.508美国3.041.000.830.710.9材料二 美国主要工业区和人口迁移方向图。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1)由材料一,与美国相比分析中国人口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材料二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4)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5)从材料三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大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开发资源和边境贸易的发展__。[答案] (1)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减缓(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较重;新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大。(2)美国东北冬季气温低,污染严重。(3)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4)有利:缓解人口流入区劳动力不足;加强流出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口流出区的人地矛盾;不利:对人口流入区造成交通、住房等城市问题;对流出区造成部分人才流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口现状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减缓,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新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大。由于人口增长减缓导致中国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较重。第(2)题,由材料二人口迁移箭头方向可知,美国退休的老年人,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迁移,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又易受冷空气的影响,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并且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由材料三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第(4)题,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要从流入区、流出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方面分析。对流入区来说:有利影响是可以缓解人口流入区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不利影响是对人口流入区造成交通、住房等城市化问题。对流出区来说:有利影响是可以加强流出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可以缓解人口流出区的人地矛盾;不利影响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对流出区造成部分人才流失,形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第(5)题,从材料三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大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新疆的自然资源丰富,开发资源,地处边疆边境贸易的发展。18.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答案] (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3)积极影响: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的不足(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带来的问题: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解析] (1)读左图,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方面归纳说明。(2)结合右图,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3)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劳动力)、经济等方面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从教育、就业、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分析。19.(2021·西安重点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4月,沙特阿拉伯公民约占其总人口的62%。目前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1)目前埃及移民占沙特阿拉伯人口的比重较大,简述其原因。(2)简述大量移民的涌入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3)说明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的原因。[答案] (1)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埃及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风俗民情、语言等接近。(2)缓解沙特阿拉伯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文化交流;增加了淡水资源供应的压力。(3)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农业落后,从事农业的人口少;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城市发展快。[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石油王国”“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可知,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从图中可看出埃及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风俗民情、语言接近。第(2)题,移民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是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不利影响为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大量人口迁入会增加淡水资源供应的压力。第(3)题,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来分析。从自然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农业落后,因此农村人口较少;从社会经济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城市发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