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0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7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04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7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04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7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随堂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uó) 后窍(qià) 缠络(luò) 宿儒(sù)
B.油蛉(líng) 菜畦(wā) 觅食(mì) 竹筛(shāi)
C.锡箔(bó) 桑椹(shèn) 盔甲(kuī) 戒尺(jiè)
D.蝉蜕(tuì) 书塾(shú) 脑髓(suí) 秕谷(bĭ)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B.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C.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D.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B.“三味书屋”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比喻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二、填空题
7.按照要求填空。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还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默读课文填空。
(1)从文章标题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回忆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从……到……”表明全文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可以用一个字“____________”来概括,围绕这一字,作者写了有趣的景物、故事、活动。在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____________,但也有乐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综合性学习
9.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班级开展了以“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亮收集了四部作品,请你帮他选出不属于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_____)
A.《樱花赞》 B.《呐喊》 C.《彷徨》 D.《朝花夕拾》
(2)(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予以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畅谈感想)下面是王明同学给大家讲的少年鲁迅“早”字的故事,你听后有什么感想?
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给父亲买药而上学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批评。回到座位上,鲁迅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上学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2)“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
(3)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1.依据原文,在第②自然段中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词语,将词语按原文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的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描写的季节包括______________;第④自然段“明明”一词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__。
13.下图所示的昆虫,在本文中未曾出现的一项是( )
A.B.C.
D.E.F.
14.第②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5.阅读第③自然段,然后回答。
(1)段中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2)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雪地捕鸟?这些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6.文中描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雪地捕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王庙
杨绛
那年秋天,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
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
“我是贼呀!”
“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
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
“我是贼呀!得逃啊!”
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赋,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
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
我告诉她们:“贼得乘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
她们说:“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男老小’的事。
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键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键子,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
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的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这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多年后我读了些古书,才知道“钝”就是《易经》《屯》卦的“屯”,遭难当灾的意思。
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一人没趣,也无法争辩。那年我虚岁九岁。我有一两个十岁左右的朋友,并不很要好。和我同座的是班上最大的女生,十五岁。她是女生的头儿。女生中间出了什么纠纷,如吵架之类,都听她说了算。小女孩子都送她东西,讨她的好。一次,有个女孩子送她两只刚出炉的烤白薯。正打上课铃,她已来不及吃。我和她的课桌在末排,离老师最远。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我替她捏着一把汗直看她吃完。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
在大王庙读什么书,我全忘了,只记得国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
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一个最大的男生站在前面喊口令,喊的不知什么话,弯着舌头,每个字都带个“儿”。后来我由“七儿”“八儿”悟出他喊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弯舌头又带个“儿”,算是官话或国语的。有一节体操是揉肚子,九岁、十岁以上的女生都含羞吃吃地笑,停手不做。我傻里傻气照做,她们都笑我。
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
17.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大王庙上学的哪些难忘的事?
18.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都生动传神,请任选一例赏析。
1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文中的孙先生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何异同?请分别列举一点。
21.你如何看待学生拜画像要“钝”死老师一事?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C
7.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坟 热风 且介亭杂文
8.百草园 三味书屋 空间转移 乐 枯燥无味 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画画儿
9.(1)A.《樱花赞》是冰心的散文集。故选A。
(2)名言一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表现其爱憎分明;名言二、名言五表现其勤奋努力、珍惜时间;名言三意思是说,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表现其勇于探索、实践;名言四“要紧的是做”表现其行胜于言。可据此作答。
(3)围绕鲁迅刻“早”字体现出的惜时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应该怎么做。答案不唯一。
10.(1)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示例: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3)示例: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着“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伏在古树下的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11.长吟 低唱 弹琴 缠络
12.总领下文中写百草园的内容 逻辑顺序 春、夏、秋三季 性急(心急)。
13.B
14.强调的重点是“单是”一句的内容;突出了百草园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让人感到百草园充满无穷的乐趣。
15.(1)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以没有下雪时的无味反衬下雪带来的乐趣。(2)运用的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体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也流露出了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16.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在百草园捕鸟,①不仅表现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②而且与后面三味书屋的枯燥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喜欢和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7.示例:①“我”和女伴玩游戏,“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并且叫喊了出来;②女生在“女生间”拜“孙光头”的像;③“我”要证明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女生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④“我”看同学上课偷吃热白薯;⑤“我们”听老师怪声的读书;⑥“我们”每天上课之前做体操。
18.示例: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
赏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女同学假装抹鼻子,其实是偷吃白薯的情态,突出了女同学的机灵调皮。
19.天真可爱、不迷信、做事认真的孩子。对在大王庙里上学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0.同:都用教鞭体罚学生。异:孙先生常用教鞭敲学生的头,寿镜吾老先生的教鞭不常用。孙先生学问低,把古文的意思都解释错了,寿镜吾老先生非常博学,而且读书投入。
21.示例一:这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重,表明这些学生非常不懂事,老师严厉是为学生好,这些学生没有感恩之心。
示例二: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不喜欢严厉的老师,通过迷信活动来让老师倒霉,体现了孩子天真的童心。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句子翻译,《〈论语〉十二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