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物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4原子核与核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47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物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4原子核与核能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47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物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4原子核与核能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47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物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4原子核与核能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中物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4原子核与核能,共7页。
章末综合测评(四) 原子核与核能(分值:100分)1.(4分)在人类认识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过程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关于中子的猜想是正确的B.汤姆孙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玻尔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A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D错误;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C错误;选项A正确。]2.(4分)从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D.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A [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在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在α衰变中,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作为整体即α粒子从原子核中抛出,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过程中伴随能量以γ粒子的形式放出,故选A。]3.(4分)硼10俘获1个α粒子,生成氮13,放出x粒子,而氮13是不稳定的,它放出y粒子变成碳13,那么,x粒子和y粒子分别为( )A.中子和正电子 B.中子和电子C.质子和正电子 D.质子和中子A [由核反应方程B+He→N+n,N→C+e,选项A正确。]4.(4分)太阳放出的大量中微子向地球飞来,但实验测定的数目只有理论的三分之一,后来科学家发现中微子在向地球传播过程中衰变成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若在衰变过程中μ子的速度方向与中微子原来的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 )A.一定与μ子同方向B.一定与μ子反方向C.一定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D.不一定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C [中微子衰变成μ子和τ子,满足动量守恒,μ子的速度方向与中微子原来的方向一致,τ子必定也在这条直线上,C正确。]5.(4分)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He)轰击氮原子核(N),产生一个质子(H)和一种新原子核,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关于产生的新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数是7 B.电荷数是9C.质量数是16 D.质量数是17D [由题意可知,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N+He→O+H,在核反应中,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氧原子核的电荷数是8,质量数是17,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6.(4分)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合成一个氦核的反应方程是H+H→He+n,此反应过程产生的质量亏损为Δm。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真空中的光速为c。若1 mol氘和1 mol氚完全发生核反应生成氦,则在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 )A.NAΔmc2 B.NAΔmc2C.2NAΔmc2 D.5NAΔmc2B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释放出的能量为Δmc2,1 mol的氘核和1 mol的氚核结合成1 mol的氦核释放能量为NAΔmc2,B正确。]7.(4分)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x个中子:U+n→Ba+Kr+xn,铀235质量为m1,中子质量为m2,钡144质量为m3,氪89的质量为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核反应类型属于人工转变B.该反应放出能量(m1-2m2-m3-m4)c2C.x的值是2D.该核反应比聚变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少B [该核反应是核裂变,不是人工转变,故A错误;核反应方程U+n→Ba+Kr+xn中根据质量数守恒,有:235+1=144+89+x,解得:x=3;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该反应放出能量为ΔE=Δm·c2=(m1+m2-m3-m4-3m2)c2=(m1-m3-m4-2m2)c2,故B正确,C错误;该核反应生成两种放射性元素,核污染较大,故D错误。]8.(4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合成超重核Ds并辐射出中子。下列可能合成该超重核的原子核组合是( )A.Ni,Pb B.Ni,BiC.Ni,Pb D.Ni,BiA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有Z1+Z2=110,A1+A2=271+1=272将选项代入检验得只有A符合。故选A。]9.(6分)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Co的衰变来验证,其核反应方程是Co―→Ni+e+。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Ni的质量数A是________,核电荷数Z是________。(2)在衰变前Co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__守恒定律。(3)Co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 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________,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解析] (1)根据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Co―→Ni+e+,由此得出两空分别为60和28。(2)衰变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原来静止的核动量为零,分裂成两个粒子后,这两个粒子的动量和应该还是零,则两粒子径迹必在同一直线上。现在发现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就一定会违背动量守恒定律。(3)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答案] (1)60 28 (2)动量 (3)基因突变10.(4分)(多选)一静止的铝原子核Al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p+Al→Si*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C.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ABD [核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p+Al→Si*,A正确;核反应过程中遵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B正确;核反应中发生质量亏损,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C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pvp=mSivSi,碰撞后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D正确。]11.(4分)(多选)放射性元素U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Bi,而Bi可以经过一次衰变变成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过一次衰变变成Tl,X和Tl最后都变成Pb,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则( )A.a=84B.b=206C.Bi→X是β衰变,Bi→Tl是α衰变D.Bi→X是α衰变,Bi→Tl是β衰变ABC [由Bi→X,质量数不变,说明发生的是β衰变,同时知a=84。由Bi→Tl是核电荷数减2,说明发生的是α衰变,同时知b=206。故A、B、C正确。]12.(4分)(多选)“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即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核内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原子核衰变成一个新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其质量小于电子质量且不带电)。若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电子的初动量可不计),则 ( )A.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质量数相同B.生成新核的核电荷数增加C.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互为同位素D.生成的新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AD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发生“轨道电子俘获”后新核与原核质量数相同,A正确;新核质子数减少,故核电荷数减少,B错误;新核与原核质子数不同,不能称它们互为同位素,C错误;以静止原子核及被俘获电子为系统,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为零,所以生成的新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正确。]13.(4分)(多选)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作“氦3(He)”的化学元素,这是热核聚变的重要原料。关于“氦3(He)”与氘核的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He+H→He+HB.核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将大于反应物的质量C.“氦3(He)”一个核子的结合能小于氦4(He)一个核子的结合能D.“氦3(He)”的原子核与一个氘核发生聚变将放出能量ACD [A选项中的核反应方程就是He和H发生核聚变的方程,在生成He和H的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A正确;由于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可知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B错误;质量中等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故使重核裂变为两个质量中等的核或使轻核聚变,都可使核更为稳定并放出能量,He一个核子的结合能小于He一个核子的结合能,C、D正确。]14.(6分)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设每次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结合成1个氦核He,同时释放出正电子e;已知氢核的质量为mp,氦核的质量为mα,正电子的质量为me,真空中光速为c。则每次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________及氦核的平均结合能________。[解析] 根据核反应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可知生成了2个正电子,所以质量亏损Δm=4mp-mα-2me。根据E=Δmc2可知,产生的能量E=(4mp-mα-2me)c2,所以氦核的平均结合能E′==。[答案] 4mp-mα-2me 15.(8分)运动的原子核X放出α粒子后变成静止的原子核Y。已知X、Y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m1和m2,真空中的光速为c,α粒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求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总动能之差以及α粒子的动能。[解析] 衰变方程是X→Y+He,设原子核X和α粒子的动量、动能分别为p0和p2、E0和E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p0=p2,由粒子动能与动量的关系E0=,E2=,根据能量守恒,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总动能之差ΔEk=E2-E0=(M-m1-m2)c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E2=c2。[答案] ΔEk=(M-m1-m2)c2 (M-m1-m2)c216.(10分)太阳能资源,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而且也包括所有矿物燃料能、水能、风能等间接的太阳能资源,严格地说,除了地热能、潮汐能和原子核能以外,地球上所有其他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种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就是太阳的能源。(1)写出核反应方程;(2)若mH=1.007 3 u,mHe=4.002 6 u,me=0.000 55 u,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是多少?(3)如果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则该反应中释放的能量是多少?(4)由于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太阳的质量缓慢减少,与现在相比,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公转的周期是“较长”还是“较短”,并说明理由(假设地球公转半径不变)。[解析] (1)4H→He+2e。(2)核反应的质量亏损为Δm=4mH-mHe-2me=4×1.007 3 u-4.002 6 u-2×0.000 55 u=0.025 5 u。(3)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ΔE=0.025 5×931.5 MeV=23.753 25 MeV。(4)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的质量比现在的大,太阳和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比现在的大,由F=mR可知,很久很久以前,地球公转的周期较短。[答案] (1)4H→He+2e (2)0.025 5 u(3)23.753 25 MeV (4)见解析17.(10分)为测定某水库的存水量,将一瓶放射性同位素溶液倒入水库中,已知这杯溶液每分钟衰变8×107次,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天,10天以后从水库取出1 m3的水,并测得每分钟衰变10次,求水库的存水量为多少?[解析] 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出发,运用半衰期知识可求出存水量。设放射性同位素原有质量为m0,10天后其剩余质量为m,水库存水量为Q,10天后每立方米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存量为,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即=,由半衰期公式得:m=m0由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得==解得水库的存水量为Q=2.5×105 m3。[答案] 2.5×105 m318.(12分)H的质量是3.016 050 u,质子的质量是1.007 277 u,中子的质量是1.008 665 u。则:(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是吸收还是放出能量?该能量为多少?(2)氚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各是多少?(3)如果这些能量是以光子形式放出的,则光子的频率是多少?[解析] (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的核反应方程式是H+2n→H,反应前各核子总质量为mp+2mn=1.007 277 u+2×1.008 665 u=3.024 607 u反应后新核的质量为mH=3.016 050 u质量亏损为Δm=3.024 607 u-3.016 050 u=0.008 557 u因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故此核反应为放出能量的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E=Δm×931.5 MeV=0.008 557×931.5 MeV=7.97 MeV。(2)氚核的结合能即为ΔE=7.97 MeV它的平均结合能为=2.66 MeV。(3)放出光子的频率为ν== Hz=1.92×1021 Hz。[答案] (1)释放能量 7.97 MeV(2)7.97 MeV 2.66 MeV (3)1.92×1021 Hz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