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选23)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选23)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选23)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选23)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选23)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选23)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线上教学诊断检测(三)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1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答题卡要交回,试卷由考生自行保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醇
    B. 制作果醋的微生物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可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乙醇变为醋酸
    C. 腐乳的制作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酵母菌、毛霉、曲霉、乳酸菌等
    D. 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泡菜制作时起作用的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醇,A错误;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可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乙醇变为醋酸,B正确;
    C、腐乳的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主要是真菌参与,但不包含乳酸菌,C错误;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乳酸菌发酵制酸奶时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B. 为了提高果酒品质,挑选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再榨汁
    C. 为了防止果酒变酸,果酒发酵应避免发酵引起的升温及排气时空气进入
    D. 为了延长产品保存期,啤酒生产过程中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1、抗生素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2、果酒的制作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适宜的温度为18℃~25℃,采用的菌种为葡萄皮上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因此要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并除去枝梗。不可反复冲洗,以免将葡萄上的酵母菌冲洗掉。
    3、在泡菜腌制的初期,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有所下降。
    【详解】A、乳酸菌属于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所以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A错误;
    B、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并除去枝梗。不可反复冲洗,以免将葡萄上的酵母菌冲洗掉,影响酵母菌的发酵,B错误;
    C、为了防止果酒变酸,果酒发酵排气时应避免空气进入及发酵引起的升温,抑制醋酸的发酵,C正确;
    D、为了防止营养物质结构被破坏,因此不宜采用高压蒸汽灭菌,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外线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B. 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不含微生物,可长期保存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在微生物接种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实验者的双手进行消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实验室的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无菌操作主要包括: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详解】A、用紫外线照射30 min,可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A正确;
    B、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杀死,仍会有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存在,故不能长期保存,B错误;
    C、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冷却后再速挑取菌落,防止将微生物烫死,C错误;
    D、在微生物接种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对实验者的双手进行消毒,D错误。
    故选A。
    4. 大肠杆菌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其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亚甲蓝反应,使菌落呈深紫色,利用该原理可将其鉴别出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培养基中的染料伊红—亚甲蓝无需灭菌
    B. 加入伊红—亚甲蓝染料的培养基中,只有大肠杆菌能正常生长
    C. 将培养基调至酸性时,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
    D. 培养基上出现了不同形态、颜色的菌落说明除了大肠杆菌之外还有其他杂菌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微生物培养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加入培养基中的染料伊红—亚甲蓝需要灭菌,A错误;
    B、加入伊红—亚甲蓝染料的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因此培养基上生长的不只是大肠杆菌,B错误;
    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错误;
    D、菌落的特征是鉴别菌种的标志,培养基上出现了不同形态、颜色的菌落说明培养基中有多种微生物,即除了大肠杆菌之外还有其他杂菌污染,D正确。
    故选D。
    5. 黑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黑茶功效突出的原因在于其含有一种真菌——冠突散囊菌。下列有关从土壤中分离冠突散囊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 除了第一次划线需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外,后续不用灼烧即可进行划线
    C.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冠突散囊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会比实际值偏低
    D. 因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故分离冠突散囊菌与分离细菌所用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详解】A、实验中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A正确;
    B、平板划线接种时,每次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B错误;
    C、用稀释涂布法对冠突散囊菌计数时,因细胞重叠,统计的菌落数会比实际值低,C正确;
    D、因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故分离细菌和冠突散囊菌的稀释倍数应该不同,D正确。
    故选B。
    6. 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状优良的菌株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杂交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B. 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灭菌,特别是发酵罐必须进行严格灭菌
    C. 在谷氨酸的发酵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发酵罐内pH环境,以保证其产量
    D.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菌体中获取单细胞蛋白制成生物饲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
    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①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②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4、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详解】A、用于发酵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不能通过杂交育种获得,A错误;
    B、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过程,B错误;
    C、在谷氨酸的发酵生产过程中,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利于谷氨酸的积累,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需要严格控制发酵罐内pH值,以保证其产量,C正确;
    D、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不需要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D错误。
    故选C。
    7. 水竹易管理和培植,干净而雅致。如图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获得水竹幼苗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竹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前要用无水乙醇进行消毒处理
    B.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于1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C. 应将水竹外植体的形态学上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
    D. ②过程为再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
    【详解】A、水竹外植体应用70%的乙醇进行消毒,A错误;
    B、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于1时,有利于根的分化,B错误;
    C、由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故应将水竹外植体的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不能倒插,C错误;
    D、②再分化是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操作或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植株不宜用于体细胞诱变育种和研究遗传突变
    B.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人参皂甙干粉
    C. 以茎尖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新品种
    D.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标是获得杂种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由于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隐性性状容易显现,因此它是进行体细胞诱变育种和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A错误;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大量获得人参皂甙干粉,且已投入规模化生产,B正确;
    C、以茎尖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病毒的新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病毒的新品种,C错误;
    D、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株,而不是获得杂种细胞,D错误。
    故选B。
    9.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细胞培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制成细胞悬液
    B.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C. 仅用培养肝细胞的培养液也能培养乙肝病毒
    D. 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因为胃蛋白酶需要在强酸环境下才能起作用,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pH为7.2-7.4,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
    B、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维持培养液的pH值,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在培养液中独立生存,故培养肝细胞的培养液不能培养乙肝病毒,C错误;
    D、甲为肝肿瘤细胞,可无限增殖,而乙为正常肝细胞,存在接触抑制。因此,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D正确。
    故选D。
    10. 2020年6月,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称,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的皮肤类器官在培养4—5个月后,形成了多层皮肤组织,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是迄今最逼真的人皮肤类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的皮肤组织多种细胞中核酸完全相同,蛋白质却不完全相同
    B. 多能干细胞经培养形成多层皮肤组织,体现了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 给烧伤病人移植自身多能干细胞培养成的皮肤类器官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D.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人体内所需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特征等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多能干细胞形成多层皮肤组织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成的皮肤组织多种细胞中核酸(RNA)不完全相同,蛋白质也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全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多能干细胞培养形成多层皮肤组织,未体现出发育成完成个体,不能体现全能性,B错误;
    C、给烧伤病人移植自身多能干细胞培养成的皮肤类器官由于是由自身细胞发育而来,因而能减弱或不会出现排异反应,C正确;
    D、该研究结果表明,多能干细胞能形成多层皮肤组织,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但不能说明其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D错误。
    故选C。
    11.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DC中的抗体主要是发挥治疗效应,杀伤靶细胞
    B. 制备ADC中的抗体应用了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
    C. ADC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可以将ADC中的药物换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放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药物(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ADC中的抗体在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中起识别作用,A错误;
    B、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B错误;
    C、ADC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
    D、特异性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所以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定位诊断肿瘤,进行靶向放疗,D正确。
    故选D。
    12. 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细胞核,克隆出的大熊猫与供体动物性状完全相同
    B. 兔子卵母细胞质中有使大熊猫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
    C. 重构胚需要用电刺激或病毒诱导法激活,使之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
    D. 在大熊猫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将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将供体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之后,通过电刺激是两细胞融合,从而是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详解】A、克隆出的大熊猫的遗传物质来自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体细胞核,因此克隆出的大熊猫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兔子卵母细胞质中有使大熊猫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故可用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B正确;
    C、去核的卵母细胞与供体细胞通过电刺激后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成重组胚胎,融合后的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错误;
    D、在大熊猫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将发育成胎盘和胎膜,D错误。
    故选B。
    【点睛】,
    1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卵子的发生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卵子成熟及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均为输卵管
    B. 获能后的精子和卵子相遇时,会释放多种水解酶,以防止其他精子入卵
    C. 精子入卵后会立即与卵细胞核发生融合
    D. 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是受精的唯一标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详解】A、人体卵子成熟、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均为输卵管,A正确;
    B、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接触后会释放出顶体酶等多种水解酶,溶解卵细胞膜外的一些结构,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B错误;
    C、精子入卵后先形成雄原核,然后才能与雌原核融合,C错误;
    D、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形成雌雄原核都可作为是否受精的标志,D错误。
    故选A。
    14. 如图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时期为桑葚胚,该时期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 过程a和b为卵裂,细胞数目增多,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 Ⅲ时期透明带破裂,胚胎伸展出来发生孵化
    D. 细胞分化从Ⅲ时期开始,然后贯穿于动物的整个生命历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1、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幼体。①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②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③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④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分析题图:Ⅰ表示桑椹胚,Ⅱ表示囊胚,Ⅲ表示原肠胚。
    【详解】A、Ⅰ时期为桑葚胚,含有的所有细胞都是全能细胞,该时期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正确;
    B、过程a表示卵裂形成桑椹胚,过程b表示桑椹胚形成囊胚,这两个过程细胞均需要消耗能量,故胚胎中有机物的含量均减少,B错误;
    C、Ⅱ囊胚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C错误;
    D、细胞分化从Ⅱ囊胚时期开始贯穿于动物的整个生命历程,D错误。
    故选A。
    15. 牛胚胎移植试验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供体超数排卵→②配种→③胚胎收集→④_____→⑤胚胎移植→⑥子代小牛
    A. ①过程需要注射性激素,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B. ⑥过程产生子代小牛的遗传特性不受受体的影响
    C. 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囊胚或原肠胚
    D. 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受体的排斥程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①过程要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要是注射有关激素(促性腺激素),A错误;
    B、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B正确;
    C、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C错误;
    D、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供、受体生理状况的一致性,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及DNA片段的扩增与电泳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猪的成熟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红细胞涨破后将DNA释放出来
    B. DNA溶于酒精,某些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可利用这一原理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
    C. 将提取到的丝状物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现蓝色
    D. PCR扩增的DNA片段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的速率与凝胶浓度、DNA分子大小等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详解】A、猪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用于DNA的粗提取,A错误;
    B、DNA不溶于酒精,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可利用这一原理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B错误;
    C、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能呈现蓝色,C错误;
    D、PCR扩增的DNA片段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的速率与凝胶浓度、DNA分子大小等有关,D 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几种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
    B.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将DNA双链切割成两条单链
    C.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D. 质粒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详解】A、DNA连接酶可使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实现末端的黏合,形成重组DNA,A错误;
    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将一个DNA双链片段切割成两个DNA分子片段,而不是切割成两条单链,B错误;
    C、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且所用的载体通常是在天然质粒基础上经人工改造后形成的,C正确;
    D、质粒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目的基因的细胞,但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C。
    18. 下图是几种不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末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
    B. ①~③末端是由3种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
    C. ①和②两个末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可以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D. 形成②所用的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为GAATTC,并在G与A之间切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几种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部分片段,其中①②经过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是黏性末端;③经过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是平末端。
    【详解】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部位都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
    B、①~③末端都不相同,说明是由3种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B正确;
    C、由于①和②的黏性末端不相同,不能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C错误;
    D、限制酶只有识别的序列为GAATTC,并在G与A之间切割,才能形成②所示的黏性末端,D正确。
    故选C。
    19. 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完全已知的基础上
    B. 该技术需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C. 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是互补的
    D. 该技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原理,可在体外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是DNA复制。PCR所需条件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终止。
    【详解】A、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已知的基础上,但不需要完全已知,只要知道部分核苷酸序列即可合成引物,A错误;
    B、PCR技术不需要解旋酶,通过高温使氢键断裂,B错误;
    C、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不能互补配对,否则引物之间就会相互结合,C错误;
    D、该技术应用体内DNA双链复制原理,由于产物以指数形式增长,故可在体外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不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蛋白质仍然是天然的蛋白质
    C. 蛋白质工程直接对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
    D. T4溶菌酶中引入二硫键提高了它的热稳定性是蛋白质工程应用的体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
    【详解】A、蛋白质工程最终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实现的,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
    B、蛋白质工程可以产生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能制造新的蛋白质,B错误;
    C、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基因,C错误;
    D、蛋白质工程应先预期其功能后再设计蛋白质的结构,T4溶菌酶中引入二硫键提高了它的热稳定性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工程应用的体现,D正确。
    故选D。
    21. 某实验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都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 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会减少,pH会升高
    C. 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D.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详解】A、某些固氮菌不需要培养基提供氮源,所以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不一定都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A错误;
    B、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所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减少,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会升高,B正确;
    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C错误;
    D、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03=1.7×1012个/升,D错误。
    故选B
    22. 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择被原油污染的土壤取样,使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并计数
    B. 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提高目的菌的浓度
    C. 将土壤稀释液彻底灭菌后再接种到培养基上,可以有效防止杂菌的污染
    D. 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筛选作用,可以用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
    【答案】B
    【解析】
    【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所以应该选择被原油污染的土壤取样,分离该菌种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但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A错误;
    B、目的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因此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提高目的菌的浓度,B正确;
    C、将土壤稀释液彻底灭菌,会杀死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C错误;
    D、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没有选择作用的细菌通用的培养基作对照,D错误。
    故选B。
    23. 为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分别将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分布的平板,需要使用图中工具①②④
    B. 上述培养基需要添加碳源、氮源、琼脂等营养物质
    C. 四种抗生素中,抑菌效果最佳的是抗生素A、最差的是抗生素D
    D. 滤纸片b周围透明圈中出现一个菌落的原因可能是该菌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别将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抑菌圈越大,说明该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越好。
    【详解】A、为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分布的平板,需要使用图中工具①酒精灯②涂布器和③固体培养基,不用④接种针,A错误;
    B、述培养基需要添加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琼脂等营养物质,B错误;
    C、抑菌圈越大,说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越好,因此A、B、C、D四种抗生素,抑菌效果最佳的是抗生素A,最差的是抗生素D,C正确;
    D、滤纸片b周围透明圈中出现一菌落,可能是该菌落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抗性,D错误。
    故选C。
    24. 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出高效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到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为用蒸馏水稀释,②为涂布接种,①②合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B. 图2培养皿要放在高温条件下培养,周围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要的嗜热菌
    C. 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
    D. 甲、乙试管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能分离获得水生嗜热杆菌单菌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②干热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
    【详解】A、由图1观察可知,①是进行梯度稀释,要用灭菌的蒸馏水稀释,②是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二者合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
    B、结合图2分析可知,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可以在在高温下分解淀粉,所以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的嗜热菌,B错误;
    C、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淀粉遇碘液会变蓝,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能够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掉,在培养基上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C正确;
    D、微生物需要在固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单菌落,液体培养基可以用于扩大培养,D错误。
    故选C。
    25.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如图为科学家从某咸水湖中寻找生产PHA菌种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②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到含合成塑料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B. 如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需用涂布器蘸取少量菌液并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
    C. 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并分别测定嗜盐细菌的PHA含量
    D. 步骤④扩大培养时,需要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进行倒置培养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故不能直接在以合成塑料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嗜盐细菌。
    【详解】A、步骤②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到含盐量较高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嗜盐细菌,后经过扩大培养,检测菌的数目和PHA产量来获得目标菌株,A错误;
    B、如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需用移液器将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B错误;
    C、经步骤②筛选出的嗜盐细菌,其PHA产量可能有差异,甚至有的嗜盐细菌不产PHA,故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并分别测定嗜盐细菌的PHA含量,以获得目标菌株,C正确;
    D、步骤④扩大培养时使用液体培养基,不进行倒置培养,D错误。
    故选C。
    26.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获得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 选用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可提高得到试管苗的成功率
    C. 图中两种途径的原理均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图中获得试管苗和高产细胞系的培养基中都有琼脂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和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是再分化过程,②是胚状体长成为试管苗的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①是由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的过程,属于再分化,②是胚状体长成为试管苗的过程,A错误;
    B、由于茎尖分生组织分裂旺盛,故选用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可提高得到试管苗的成功率,B正确;
    C、图中高产细胞系的获得辣椒素,并没有培养成植株,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高产细胞系利用的是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D错误。
    故选B。
    27. 为了培育菊花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二倍体野生夏菊和六倍体栽培秋菊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过程需要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再培养
    B. 过程③通常需要激素的诱导、适宜的光照和营养条件
    C. 植株d可表达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的全部优良性状
    D. 植株d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8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物细胞,具体过程包括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两过程。过程①是通过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和b,过程②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新的细胞壁,过程③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④是再分化生成完整植株d。
    【详解】A、①过程为去除细胞壁的过程,该过程长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植物的原生质体,过程③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不用去细胞壁,A错误;
    B、过程③通常需要激素的诱导、适宜的营养条件,不需要光照,B错误;
    C、植株d不一定能够表达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的全部优良性状,C错误;
    D、野生夏菊是二倍体,栽培秋菊是六倍体,两者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是八倍体植株,d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8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28. 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月季(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甲与枸杞(4n=48)的叶肉细胞乙,制备成杂种细胞,并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如图所示(图中序号表示过程或处理手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可将甲乙植物细胞置于低渗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 过程②常用的诱导方法有PEG诱导法、电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C. 若只考虑两两融合,过程②得到的细胞中染色体均为62条
    D. 显微镜下观察到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红色液泡是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详解】A、为保持原生质体的活力,获得原生质体可在与植物细胞液等渗的溶液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过程②植物细胞融合不能,B错误;
    C、若只考虑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有月季—月季融合细胞(28条)、枸杞—枸杞融合细胞(96条)、月季——枸杞融合细胞(62条),故融合后细胞的染色体不一定为62条,C错误;
    D、将月季(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与枸杞(四倍体,4n=48)的叶肉细胞,制备成杂种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红色液泡是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D正确。
    故选D。
    29.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极大缩短了培育遗传性状稳定的纯合植株的年限
    B. 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的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C. 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激素等激素
    D. 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所获得的植株一般是纯合子,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A、图示过程只有花药离体培养为试管苗的过程,没有经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故不属于单倍体育种过程,A错误;
    B、花粉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花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B正确;
    C、生长激素属于动物激素,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能产生四种配子,基因型为AB、Ab、aB、ab,这四种配子经过离体培养能形成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单倍体,D错误。
    故选B。
    30. 青蒿素主要用于恶性疟疾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为了快速检测青蒿素,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青蒿素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增加小鼠体内的单克隆抗体的量
    B. 过程③常使用选择培养基,过程④常使用克隆化培养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C. 若细胞乙均由细胞两两融合而成,则细胞乙、丙、丁在相同分裂期时染色体组数不完全相同
    D. 骨髓瘤细胞通常是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的,其表面糖蛋白减少,培养时失去接触抑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过程①为注射抗原,诱导小鼠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过程②为将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③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过程④用克隆培养和抗体检测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过程⑤为提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过程①为注射抗原,诱导小鼠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A错误;
    B、过程③是筛选杂交瘤细胞,常使用选择培养基;过程④用克隆培养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
    C、因细胞甲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均来源于小鼠,两种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相同,若细胞乙均由细胞两两融合而成,则细胞乙和经筛选后的丙、丁的染色体组数一定相同,C错误;
    D、骨髓瘤细胞是从小鼠的骨髓中提取的,脾脏中无骨髓瘤细胞,D错误。
    故选B。
    31. 研究人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苏淮猪“龙凤胎”,主要步骤为:①分离培养一对苏淮猪的耳组织体细胞,低温保存;②从其他品种母猪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并培养;③细胞核移植获得重构胚;④将多个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⑤孕育出苏淮小猪“龙凤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分离获取苏淮猪耳组织体细胞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培养液等
    B. 步骤②培养卵母细胞时,应一直培养到卵母细胞外出现2个极体
    C. 步骤③可将步骤①获得的体细胞直接注入到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中
    D. 步骤④须获取滋养层的细胞进行鉴定才能确定胚胎的性别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但其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相似。
    【详解】A、步骤①分离获取苏淮猪耳组织体细胞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处理目的是获得单细胞悬液,也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液等,以保持细胞的活性,A正确;
    B、步骤②培养卵母细胞时,应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为此时卵母细胞具有受精能力,且卵母细胞外存在一个极体,B错误;
    C、步骤③可将步骤①获得的体细胞直接显微注射到培养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获得重组细胞,C错误;
    D、步骤④移植胚胎的性别由步骤①中提供体细胞个体的性别确定,因此,依据步骤①提供体细胞个体的性别来确定胚胎的性别,未必需要胚胎性别鉴定,D错误。
    故选A。
    32.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雄性杜泊羊那里采集到的精子获得能量后才能够穿入卵细胞内部
    C. 若想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还可借助胚胎分割技术
    D. 早期胚胎必须体外培养至囊胚才可移植到普通绵羊的输卵管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使其超数排卵,A错误;
    B、从雄性杜泊羊那里采集到的精子获能(获得受精能力)后才能够穿入卵细胞内部,B错误;
    C、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C正确;
    D、早期胚胎需体外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期可移植到普通绵羊的子宫中,D错误。
    故选C。
    33. Leigh氏综合征是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一位母亲的线粒体携带这一突变基因,她的前两个孩子因患有该病而夭亡。她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接受了另一名女性捐赠的卵母细胞而成为全球首个“三亲婴儿”,图为该婴儿的孕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母亲卵母细胞和父亲精子的细胞核
    B. 该技术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等操作
    C. 卵母细胞A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能够遗传给“三亲婴儿”
    D. “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的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全部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外受精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2.核移植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让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把发育中的卵母细胞移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方法。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母亲卵母细胞B和父亲精子的细胞核,A正确;
    B、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该健康男婴孕育过程中依次使用了核移植、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B错误;
    C、卵母细胞A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在细胞核,不会传给“三亲婴儿”,C错误;
    D、“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的父亲细胞核基因、母亲细胞核基因、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细胞质基因,D错误。
    故选A。
    34. 下列关于胚胎移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经胚胎移植产生后代的过程都是有性生殖
    ②早期胚胎需移植到经促性腺激素处理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才能发育成个体
    ③胚胎移植技术充分发挥了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④早期胚胎都可以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从供体移入到受体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1)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2)胚胎在早期母体中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3)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4)胚胎遗传性状不受受体任何影响。
    【详解】①经胚胎移植产生后代的过程不都属于有性生殖,如核移植动物的培育,①错误;
    ②促性腺激素用于超数排卵,早期胚胎需移植到经孕激素等激素处理,处于相同生理状态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才能发育成个体,②错误;
    ③胚胎移植技术的优点是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③正确;
    ④为保证胚胎发育和成活率,胚胎移植应选用桑葚胚或囊胚时期的细胞,④错误。
    故选A。
    35. 现代生物工程的操作常常涉及到下面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为核移植过程,则②从卵巢中获取的卵母细胞直接作为受体细胞和①供体细胞融合
    B. 若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筛出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 若图为试管动物的培育过程,需培育到原肠胚才能进行胚胎分割与胚胎移植
    D. 若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形成③常用灭活的病毒直接处理两种植物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详解】A、若图为核移植过程,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应选择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此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至MⅡ中期,不是直接作为受体,A错误;
    B、若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则①和②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形成融合细胞需要经过筛选,筛出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
    C、若图为试管动物的培育过程,需培育到桑葚胚或者囊胚才能进行胚胎分割与胚胎移植,C错误;
    D、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灭活的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方法,D错误。
    故选B。
    36. 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逆转录获得
    B. 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点
    C. 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 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包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详解】A、由于人肝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不能表达,所以无法利用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胰岛素基因,A错误;
    B、表达载体的复制启动于复制原点,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启动于启动子,B错误;
    C、抗生素基因是标记基因,作用是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
    D、基因表达载体组成至少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还有复制原点等,D错误;
    故选C。
    37. 血清白蛋白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运输物质、抗凝血等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水稻胚乳细胞中,成功培育出能产生人血清白蛋白的转基因水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用同种限制酶对含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DNA片段和Ti质粒进行酶切
    B. 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应插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
    C. 利用PCR技术扩增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时,将温度调整到90℃以上的目的是使DNA变性
    D. 水稻胚乳细胞中能检测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说明转基因水稻培育成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常用同种限制酶对含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DNA片段和Ti质粒进行酶切,但也可用同尾酶进行切割,也能形成相同的末端,A错误;
    B、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表达,需要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应插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B错误;
    C、PCR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90℃以上,使DNA变性,即双链解开,C正确;
    D、水稻胚乳细胞中能检测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说明转录成功,但为了确定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还需要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或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是否含有人的血清白蛋白,D错误。
    故选C。
    38. 图甲为培育转基因生物时选用的载体,图乙是含有目的基因的一段DNA序列,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a和引物b
    B. 构建表达载体时应选用BamHⅠ和HindⅢ这两种限制酶
    C. 若要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中,一般用Ca2+处理大肠杆菌
    D. 只利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就可以直接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构建表达载体时,不能选用限制酶BamHⅠ,否则会导致两种抗性基因都被破坏,因此应该选择Bc1I和HindⅢ这两种限制酶。
    【详解】A、PCR技术要求两种引物分别和目的基因的两条单链结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链,故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乙中引物a和引物c,A错误;
    B、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BamHⅠ会导致两种抗性基因都被破坏,同时为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因此只能选BclI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B错误;
    C、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大肠杆菌细胞中,需要用Ca2+处理,使之称为感受态细胞,C正确;
    D、由于选择BclI和HindⅢ这两种限制酶,破坏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但没有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应该先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和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再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加氨苄青霉素含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能生存,而含重组质粒的不能生存,从而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 D错误。
    故选C。
    39. 下图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 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 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 ⑤植株进行个体水平鉴定出现抗虫性状说明转基因成功,该植株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农杆菌转化法:取Ti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将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将植物细胞培育为新性状植株。
    【详解】A、②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A错误;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T-DNA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B错误;
    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如果不能成功转录或翻译,⑤不一定能表现出抗虫性状,C错误;
    D、⑤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表明上述转基因作物培育成功,转基因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该植株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40. 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山羊,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血清白蛋白并分泌到尿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从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获取血清白蛋白基因
    B. 应选用膀胱上皮细胞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C. 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只存在于转基因山羊的膀胱上皮细胞中
    D. 转基因山羊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分泌到尿液中有利于该蛋白的收集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反应器是利用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或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或生物自身的代谢获得目标产物的装置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等等。科学家利用转基因山羊,生产血清蛋白,既可以大量生产,又方便了蛋白的提取。
    【详解】A、人体成熟红细胞细胞核退化消失,细胞中无DNA,无基因,A错误;
    B、由于膀胱上皮细胞没有全能性,应选用受精卵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以培育得到转基因羊,B错误;
    C、由于体细胞都是有丝分裂而来,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人体所有体细胞均含有血清白蛋白基因(红细胞在成熟前也有),C错误;
    D、转基因山羊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分泌到尿液中,只要收集尿液即可收集该蛋白,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41. 研究人员欲从土壤中筛选高淀粉酶活性的细菌(目标菌),并对其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菌筛选过程中,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除碳源外,该培养基还含有氮源、水、无机盐、必须的特殊营养物质和______。
    (2)从土壤中筛选目标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加碘液染色后如下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经检测甲菌落为硝化细菌,据此说明甲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


    (3)研究人员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新的淀粉酶(酶a)。为了比较酶a与天然淀粉酶降解淀粉能力的差异,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加碘液染色,A处滴加含有酶a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
    【答案】(1) ①. 淀粉 ②. 琼脂
    (2) ①. 乙 ②.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分解淀粉 ③. 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细菌,不能利用现成的淀粉,而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3) ①. 缓冲液 ②. 缓冲液不能分解淀粉 ③. 酶a与天然酶降解淀粉的能力相近
    【解析】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目的是从土壤中筛选高淀粉酶活性的细菌,故在细菌筛选过程中,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除碳源外,该培养基还含有氮源、水、无机盐和琼脂(凝固剂)。
    【小问2详解】
    淀粉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被降解后呈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分解淀粉,因此应选择乙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甲菌落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原因是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细菌,不能利用现成的淀粉,而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3详解】
    ①比较酶a与天然酶降解淀粉能力的差异,自变量是酶的种类,C组为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缓冲液;②C组不含酶,若没有出现透明圈,则说明缓冲液不能降解淀粉;淀粉被降解会出现透明圈,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酶a与天然酶降解淀粉的能力相近。
    42. 烟草冠瘿瘤B6S3细胞为白色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发育为绿色组织,但其细胞核中含控制生长素合成的基因。矮牵牛为绿色植株,不含控制生长素合成的基因,其细胞的生长发育必须摄取外源生长素。科研人员将这两种细胞的原生质体经融合、筛选和培养获得了杂种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植物的细胞,可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不同细胞的原生质体能相互融合,依赖于______。
    (2)这两种细胞融合时,培养基上有白色和绿色的再生细胞团,筛选杂种细胞时应先淘汰______色的细胞团,若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剩余的细胞团中可能的融合情况有______,再将剩余的细胞团转移到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
    (3)下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培养基中______不同造成的。C中的根是由愈伤组织经过______形成的。


    【答案】(1) ①.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①. 白 ②. 矮牵牛细胞和矮牵牛细胞融合、矮牵牛细胞和烟草冠瘿瘤B6S3细胞融合 ③. 不含生长素
    (3) ①.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用量 ②. 再分化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小问1详解】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故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植物的细胞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依据的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对于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剩余的结构为原生质体,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不同细胞的原生质体可以发生融合。
    【小问2详解】
    杂种植株既要在人工培养基上发育为绿色组织,又要能产生生长素,而白色细胞团是烟草冠瘿瘤B6S3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达不到培养目的,所以首先淘汰白色细胞团;剩余绿色细胞团中可能的情况有矮牵牛细胞和矮牵牛细胞融合、矮牵牛细胞和烟草冠瘿瘤B6S3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后续筛选可将细胞团转移到不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这样矮牵牛细胞和矮牵牛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就会因为生长素缺乏而死亡。
    【小问3详解】
    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用量不同造成的,二者对于根和芽的形成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二者的用量比例影响根和芽的发育顺序;叶肉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根。
    43.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c的操作名称是______,d、f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2)图中的精子获取之后要进行______处理,得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______时期才能受精。
    (3)为提高良种奶牛的繁殖能力,在获取卵母细胞之前需用激素对奶牛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卵母细胞受精后发育成早期胚胎,图中早期胚胎属于______期,其中胚胎干细胞来源于[ ]______([ ]填数字,横线填文字)。
    (4)过程h常用的方法是______。经d操作后,最终母牛生出的A、B两只牛的性别______(填选项)。
    A.相同 B.不相同 C.不一定相同
    【答案】(1) ①. 胚胎分割 ②. 胚胎移植
    (2) ①. 获能 ②.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
    (3) ①. 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②. 囊胚 ③. ③内细胞团细胞
    (4) ①. 显微注射法 ②. 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体外受精、b是胚胎发育过程、c是胚胎分割、d和f表示胚胎移植、e和g是妊娠、h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b过程形成的是囊胚,其中①是滋养层细胞、②是囊胚腔、③是内细胞团细胞。试管动物的培育过程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即a→b→f→g。
    【小问1详解】
    图中c的操作名称是胚胎分割,d、f的操作名称是胚胎移植。
    【小问2详解】
    图中的精子获取之后要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
    【小问3详解】
    良种奶牛激素处理后获得了更多的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受精后发育可得到早期胚胎;图中早期胚胎属于胚胎发育的囊胚期,其中胚胎干细胞来源于③内细胞团细胞。
    【小问4详解】
    h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若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图中A、B牛是胚胎分割移植获得的,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性别相同。
    44. PHB2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为初步探究某动物PHB2蛋白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原因,研究者从基因数据库中获取了该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简称pHb2基因),大小为1.5kb(1kb=1000碱基对),利用大肠杆菌表达该蛋白。如图为所用载体图谱示意图,图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取pHb2基因,提取该动物肝脏组织的总RNA,再经______过程得到DNA,将其作为PCR反应的模板,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来扩增目的基因。
    (2)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能被______识别并结合,驱动基因的______;
    (3)为使pHb2基因(该基因序列不含图1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与载体正确连接,需在扩增的pHb2基因两端分别引入下列哪两种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______(填选项)
    A. EcoRⅠ和PvitⅡ B. PvitⅡ和KpnⅠ C. EcoRⅠ和KpnⅠ
    (4)经过这两种酶酶切的pHb2基因和载体进行连接时,可选用______(填“E.coli 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
    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注:箭头表示切割位点)
    名称
    HindⅢ
    PvitⅡ
    KpnⅠ
    EcoRⅠ
    PstⅠ
    BamH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A↓AGCTT
    TTCGA↑A
    GAG↓CTG
    GTC↑GAG
    G↓GTACC
    CCATG↑G
    G↓AATTC
    CTTAA↑G
    CTGC↓AG
    GA↑CGTC
    G↓GATCC
    CCTAG↑G

    (5)转化前需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______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
    (6)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机挑取菌落(分别编号为1、2、3、4)培养并提取质粒,用(2)中选用的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______号菌落的质粒很可能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答案】(1)逆转录 (2) ①. RNA聚合酶 ②. 转录 (3)A
    (4)T4DNA连接酶
    (5)易接受外源DNA片段##感受态 (6)2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质粒含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有三个酶切位点,KpnⅠ在质粒上有两个酶切位点,结合表中酶切位点可知,PvitⅡ酶切后获得平末端。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法。
    【小问1详解】
    利用RNA获得c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因此为获取pHb2基因,提取该动物肝脏组织的总RNA,再经逆转录过程得到DNA。
    【小问2详解】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能驱动基因的转录。
    【小问3详解】
    根据启动子和终止子的生理作用可知,目的基因应导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图中看出,两者之间存在于三种限制酶切点,但是由于KpnⅠ在质粒上不止一个酶切位点,所以应该选择EcoRⅠ和PvitⅡ两种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A正确。
    故选A。
    【小问4详解】
    根据DNA复制时延伸方向可知,两种酶对应的识别序列应设计在引物的5‘端;根据 PvitⅡ的酶切序列,切出了平末端,所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该用T4DNA连接酶连接质粒和目的基因。
    【小问5详解】
    转化时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一种生理状态)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
    【小问6详解】
    由于这些菌落都可以生长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因此都含有质粒,重组质粒包含了目的基因和质粒,如果用EcoRⅠ和PvitⅡ两种酶切割重组质粒电泳后将获得含有质粒和目的基因两条条带,由于pHb2基因大小为1.5kb,所以对应电泳图是菌落2。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考生分析质粒的酶切位点,结合目的基因转入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目的基因的大小分析电泳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