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高二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
    1. 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可使大鱼体内氮、磷富集增多
    B. 煤炭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地球环境问题,指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但不会使大鱼体内氮、磷富集增多,A错误;
    B、煤炭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B错误;
    C、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以及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X射线和r射线等,从而保护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2.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B.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 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D. 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多样性的原因:从分子水平上看,其根本原因是DNA上基因的多样性(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 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A错误;
    B、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C正确;
    D、从进化的角度看,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3. 采矿能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资源,但矿藏开采后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在实施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
    A. 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B. 人工制造表土
    C. 多层覆盖和特殊隔离 D. 土壤侵蚀控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2、生态工程的应用:
    (1)设计各种生态系统,来代替人工系统或能源密集型系统,从而满足人类需要(如环境工程)。
    (2)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缓解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如生态恢复)。
    (3)管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林业生态工程)。
    (4)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如景观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
    【详解】矿区废弃土地几乎很少有植物,而且土壤也被严重破坏,所以关键在于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泡菜、面包、酸奶等发酵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泡菜坛内的白色菌膜与果酒表面的菌膜中所含菌种相同
    B. 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酵母菌,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
    C. 若出现泡菜发酸、面包长霉、酸奶胀袋等情况,则都不能再食用
    D. 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是加入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答案】D
    【解析】
    【分析】1、泡菜和酸奶的制作都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面包松软与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有关系。
    【详解】A、泡菜坛内的白色菌膜是酵母菌繁殖所致,果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繁殖所致,A错误;
    B、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酵母菌,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食品松软有关,B错误;
    C、泡菜发酸是属于正常现象,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过多所致,能正常食用,C错误;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乳酸产生减少,D正确;
    故选D。
    5. 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泡菜制作过程中,密封处理有利于醋酸菌的生长
    B. 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
    C. 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有利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 酸奶制作过程中,密封处理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泡菜制作的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泡菜制作过程中,主要是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A错误;
    B、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B正确;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在密封也就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正确;
    D、乳酸菌为厌氧菌,密封处理有利于乳酸菌发酵,D正确。
    故选A。
    6. 下列关于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均减少
    B. 传统发酵技术都是直接利用天然原料中的微生物
    C. 传统发酵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液体发酵为主
    D. 发酵是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物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计数。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会消耗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的干重减少,但会有中间物质的产生,有机物种类会增加,A错误;
    B、传统发酵技术是指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B错误;
    C、传统发酵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C错误;
    D、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物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7. 发酵工程的正确操作过程是( )
    ①接种与发酵 ②培养基的配制 ③灭菌 ④产品的分离与提纯 ⑤菌种的选育 ⑥扩大培养
    A. ①③④⑤②⑥ B. ⑤⑥②③①④ C. ②⑤③①⑥④ D. ⑥⑤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2.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发酵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为: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与发酵过程→产品的分离提纯。因此正确的操作过程是⑤⑥②③①④,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8.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请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有几项( )
    ①干热灭菌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发酵初期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③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④涂布平板时所用的涂布器需酒精浸泡后灼烧灭菌
    ⑤培养基、锥形瓶都要进行干热蒸汽灭菌
    ⑥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⑦带菌培养基必须经灭菌后才能倒掉
    A. 三项 B. 二项 C. 一项 D. 四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等。
    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详解】①干热灭菌属于灭菌,能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孢子和芽孢,①错误;
    ②家庭制作泡菜时需要适当保持洁净,但达不到灭菌的要求,发酵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②正确;
    ③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需要灭菌,否则会染菌,影响微生物的培养,③错误;
    ④涂布平板时所用的涂布器需70%酒精浸泡后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④正确;
    ⑤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⑤错误;
    ⑥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消毒,葡萄不能灭菌,⑥错误;
    ⑦进行微生物实验后,带菌培养基必须经灭菌后才能倒掉,以防止污染环境,⑦正确。
    故选A。
    9. 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经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 要控制好培养基中所需植物激素的浓度及比例
    C. 为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要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
    D. 接种外植体到培养基时,需要注意形态学方向,不可倒插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由分析可知,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经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A正确;
    B、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及比例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故要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及比例,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对外植体消毒,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不能对其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
    D、有些植物激素是极性运输的,即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到形态学的下端,故接种外植体到培养基时,需要注意形态学方向,不可倒插,D正确。
    故选C。
    10. 科研人员在制备原生质体时,有时会使用蜗牛消化道提取液来降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原生质体无法再生出细胞壁
    B. 提取液中含有纤维素酶等蛋白质
    C. 提取液含胰蛋白酶使原生质体分散
    D. 制备原生质体时最好选用低渗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对植物细胞进行去壁时,须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原生质体。
    【详解】A、原生质体在一定激素等条件下诱导之后,可形成新的细胞壁,A错误;
    B、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时纤维素和果胶,由于蜗牛消化道提取液可降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故推测提取液中含有纤维素酶等蛋白质,而胰蛋白酶不能降解细胞壁,B正确,C错误;
    D、由于原生质体外无细胞壁,若使用低渗溶液,会导致原生质体吸水膨胀甚至破裂而死亡,因此制备原生质体应使用等渗或稍高渗溶液,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捕食者、寄生生物的存在抑制了物种多样性
    B.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捕食者、寄生生物的存在提高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退耕还湖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错误;
    D、生物是不断进化的,通过进化才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物,因此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自生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生是由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实现的
    B. 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C. 一般若想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生能力要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D. 只要布设好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自生功能就能得以维持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生原理: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其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详解】A、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该整体可以自我维持,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A正确;
    B、因为生态系统的自生依赖生物组分的自组织、自我调节等,因此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B正确;
    C、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C正确;
    D、要维持系统自生,除了要合理布设好系统的生物成分以外,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会使生态足迹增大
    B.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生态足迹小
    C.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D.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
    【详解】A、人口增长,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增大,即生态足迹增大,A正确;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但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不仅有人口规模,还有生活方式、技术条件、生态生产力等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生态足迹并不会小,B错误;
    C、生活方式不同,所消耗的资源可能不同,生态足迹可能不同,C正确;
    D、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D正确。
    故选B。
    14. 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
    B. 锁阳和小果白刺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
    C. 锁阳和小果白刺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种植小果白刺以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3、一般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详解】A、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A错误;
    B、锁阳叶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是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B错误;
    C、锁阳叶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生产者,C错误;
    D、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D。
    15. 2018年,中国科学报发表了“降低水温,拯救野生中华鲟”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通过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野外来补充野生种群。但研究人员指出,还需采取措施维持这些大鱼的生殖活力,当务之急是尽早将繁殖季节的水温降至适宜的18~20℃范围内。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属于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 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到野外补充野生种群会使野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C. 调查野生中华鲟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由于中华鲟捕获一次后更难捕捉,调查结果往往比理论值偏小
    D. 将繁殖季节的水温降至适宜范围,说明物理信息影响中华鲟种群的繁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S型和J型两种类型。
    【详解】A、“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属于易地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A错误;
    B、野生中华鲟种群在生存过程中存在各种环境阻力,所以,即使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到野外来补充野生种群,也不会使野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错误;
    C、中华鲟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所以统计中华鲟种群数量应用标志重捕法,但是,因为中华鲟捕获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中华鲟数量降低,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所以该方法统计的数据比理论值偏大,C错误;
    D、“为了维持其生殖活力,当务之急是尽早将繁殖季节的水温降至适宜的18~20℃范围内”说明温度这一物理信息影响中华鲟种群的繁殖,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湿地生态工程中,依据协调原理需要移除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来降低水体污染
    B.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整体原理
    C. 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要充分考虑协调原理
    D. 我国古代先民的“无废弃物农业”充分体现了循环原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在湿地恢复生态工程中,依据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引种一定数量适宜本地环境的物种,通过物质循环再生来降低水体污染,而不是简单移除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A错误;
    B、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体现整体性原理,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B正确;
    C、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所以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要充分考虑协调原理,C正确;
    D、“无废弃物农业”指的是生态农业中一些物质被循环利用,没有直接作为废弃物抛弃而污染环境,这一成就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故选A。
    17. 2019年5月底,北京市强制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协调原理
    B.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C. 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D. “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循环、整体原理等基本原理,A错误;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B正确;
    C、施用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矿质营养),但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但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改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
    18. 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 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 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 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流入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不同水层由于受到物理扩散、生物消耗等因素的影响,水中溶解氧气量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生存的生物类群也会因此而变化。
    【详解】A、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故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A正确;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的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C错误;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D正确。
    故选C。
    【点睛】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治污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9. 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等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综合利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知识构建生态护坡,可有效减轻洪灾对生产的影响。下图为某河流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季节性洪泛区应遵循协调原理
    B. 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日照增长后鲤鱼纷纷产卵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
    D. 由植被组成的护坡能减轻洪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1、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
    【详解】A、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遵循了协调的原理,因此,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季节性洪泛区应遵循协调原理,A正确;
    B、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日照增长后鲤鱼纷纷产卵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C错误;
    D、由植被组成的护坡能减轻洪灾体现了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20.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发酵大国,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院工业及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黑曲霉将大豆原科中的蛋白质水解,经淋洗后可调制成酱油
    B. 利用酵母菌等菌种的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C. 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D.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如黑曲霉),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然后经淋洗、调制可以制成酱油产品,A正确;
    B、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甚至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B正确;
    C、可以将乙肝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通过发酵工程制备乙肝疫苗,C正确;
    D、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21. 我国是世界上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糖化主要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下列关于啤酒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严格的无菌、厌氧环境
    B. 发酵开始前,对于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都需要进行彻底灭菌
    C. 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
    D. 过滤消毒能去除啤酒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延长其保存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啤酒生产需经过制麦、糖化、发酵等主要环节。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获得大量能量,从而快速繁殖,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详解】A、为了缩短发酵时间,发酵初期应适当提供氧气,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A错误;
    B、发酵开始前,对于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都需要进行彻底灭菌,以防杂菌污染,B正确;
    C、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C正确;
    D、过滤能除去啤酒中部分微生物,消毒能杀死啤酒中部分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延长其保存期,D正确。
    故选A。
    22. 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①提取 ②分离 ③过滤 ④纯化 ⑤沉淀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菌体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另一类是代谢产物,可采用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方法进行提取。
    【详解】当发酵生产的产品是代谢产物时,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用萃取(或蒸馏或离子交换等)等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故对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纯方法是①提取、 ②分离、 ④纯化,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23. 下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A表示某种发酵产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榨取葡萄汁发酵产生产物A的过程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8~30℃
    B. 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C. 产生产物A的过程表示酒精发酵,该过程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和添加醋酸菌就能产生果醋
    D. 果酒与果醋发酵所需的菌种在细胞结构上具有明显区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
    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A、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依赖酵母菌的发酵,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30℃,A正确;
    B、榨汁前,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B正确;
    C、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结束后,要进行果醋发酵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外还需要充气,因为醋酸菌是嗜温菌和嗜氧菌,C错误;
    D、果酒与果醋发酵所需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前者是真核生物,后者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两者在细胞结构上具有明显区别,D正确。
    故选C。
    24. 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 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 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 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葡萄酒发酵的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即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发酵的温度在18℃-25℃。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因此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A正确;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因此分解过程中不需要通入空气,B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但是没有消耗氧气,因此发酵罐中的气压不会低于大气压,C正确;葡萄酒发酵的原料是糖类,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与掌握果酒发酵的原理,明确无氧呼吸没有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发酵罐中的气压可能升高。
    25. 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百分比为 0.4%~0.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B.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加的
    C. 盐水入坛前应煮沸冷却,坛盖边沿的水槽中需注满水
    D. 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转化成致癌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泡菜制作的实验:(1)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详解】A、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即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乳酸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口味、品质最佳,A正确;
    B、在制作泡菜的后期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会减少的,故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一般是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
    C、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盐水入坛前应煮沸冷却,以防杂菌污染,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C正确;
    D、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可转化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D正确。
    故选B。
    26. 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再高压蒸汽灭菌
    B. 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获得单菌落
    C. 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 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高压蒸汽灭菌,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通过涂布平板法分散,获得单细胞菌落,B正确;
    C、步骤③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C错误;
    D、步骤④鉴定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时,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D正确。
    故选C。
    27. 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要有一种有机物
    B.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必须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C. 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还要考虑pH、渗透压等影响
    D. 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能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对于异养微生物,由于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只能利用含碳有机物作为碳源,故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要有一种有机物,A正确;
    B、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些微生物可以固定空气中的碳元素或者氮元素,因此不需要培养基中额外添加碳源或者氮源。B错误;
    C、微生物的生长不仅受营养因素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外界因素如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C正确;
    D、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能作为呼吸的底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能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可以合成二糖或多糖),D正确。
    故选B。
    28.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 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杂菌污染的一种方法
    C. 同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
    D. 接种后的平板倒置培养可防止微生物代谢水影响菌落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微生物的营养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物质。一般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一些无机的碳源和氮源也可以作为某些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
    2、培养基倒置培养可以:①防止污染:为了防止正置培养时培养皿盖上出现的蒸馏水流到培养皿上,导致菌落成片,不能计数或分离等。②方便观察计数:平板倒置进行微生物培养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落相对不会太快扩散,观察时有利于辨别菌落特征。③利于菌落出现:倒置后,琼脂表面不会残留水份,否则有水的话,细菌在表面生长成菌膜,菌落难以出现。
    【详解】A、无菌操作可以避免其他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故防止杂菌污染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A正确;
    B、单菌落由一个微生物繁殖而来,分离单菌落可以获得单纯的微生物,分离单菌落也可以消除杂菌污染,B正确;
    C、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同一种物质既可作碳源也可作氮源,如牛肉膏,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接种后的平板倒置培养可防止正置培养时培养皿盖上出现的蒸馏水流到培养皿上,可防止微生物代谢水影响菌落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29. 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接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都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 都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 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 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详解】A、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B错误;
    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均可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
    D、为防止污染,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D正确。
    故选B。
    30. 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 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 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 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可以直接在锥形瓶灭菌,然后再分装到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如果分装到培养皿中再灭菌,不便移动操作;A错误;
    接种环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需再进行灼勺灭菌;B正确;
    微生物培养一般不需要光照条件;C错误;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间隔观察时间不同,如也可能每天定时观察。D错误。
    31. 将下图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 探究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打开阀 a
    B.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 2 连通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的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经管口 3 取样检测酒精和 CO2 的产生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装置中管口1表示充气口,管口2表示排气口,管口3表示取样口;充气口是有氧呼吸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无氧呼吸时关闭阀a;管口2连接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管口3可取样检测酒精产生情况。
    【详解】A、管口1为进气口,管口2为排气口,管口3为出料口,可以检查液体中的成分。打开调a可保证氧气的供应,A正确;
    B、管口2连通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B正确;
    C、实验开始前整个装置需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有氧、无氧条件只是通过管口1控制的,C正确;
    D、经管口3取样只能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不能检测到CO2,D错误。
    故选D。
    32. 下表是某同学配制的一种培养基的配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琼脂
    含量/g
    10.0
    5.0
    2.0
    0.4
    0.065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 000 mL

    A. 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B. 若用该培养基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应将蛋白胨改成尿素
    C. 若培养大肠杆菌,需将 pH 调至酸性
    D. 该培养基中含有维生素,若培养霉菌需将 pH 调至酸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从用途看,此培养基中添加了伊红、美蓝,属于鉴别培养基,伊红和美蓝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A正确;
    B、用该培养基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需要将蛋白胨去掉,用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B正确;
    C、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是中性或微碱性,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故若培养大肠杆菌,需将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C错误;
    D、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含有维生素,若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D正确。
    故选C。
    33. 网络上曾有传言,手机屏幕上单位面积的细菌比马桶按钮上的多。两生物兴趣小组为辨别真伪进行了相关实验,其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
    B. 本实验使用的培养基应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C. 本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
    D. 两组实验结果不同,可能因为样本来源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图中菌落即为涂布平板法得到的结果。
    【详解】A、防止杂菌污染,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A 正确;
    B、塝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故本实验使用的培养基应含有水、碳源、领源和无机盐,B正确;
    C、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C错误;
    D、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组实验结果不同,可能是手机和马桶按钮的样本来源不同,D正确。
    故选C。
    34. 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B. 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通过连续划线的操作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C.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只能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D. 若要分离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则应选择无氮源的培养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1、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2、平板划线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的方法。
    【详解】A、实验中采集的土样含有目标微生物,不能高温灭菌,A错误;
    B、连续划线操作的目的不是使微生物均匀分布,是为了使菌液的浓度越来越小,得到单菌落,B错误;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可以用稀释涂布分离法,C错误;
    D、自生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若要分离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则应选择无氮源的培养基,D正确。
    故选D。
    35. 下列叙述中,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不相关的是( )
    A.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利用离心、电融合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
    D. 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
    【答案】C
    【解析】
    【分析】1、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亲本范围,培育作物新品种。
    【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养作物新品种,A错误;
    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可采用物理方法(离心、振荡和电刺激)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等),B错误;
    C、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无关,C正确;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杂种植株,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D错误。
    故选C。
    36.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 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子代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一甘蓝”,能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的新品种,A错误;
    B、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子代,由于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正确;
    C、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紫草素,C正确;
    D、白菜和甘蓝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一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故选A。
    37. 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培育四季柑桔(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B. 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诱导丛芽产生时应适当提高生长素的比例
    C. 4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②过程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避光条件下进行
    D.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9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获取花粉粒,②为脱分化过程,③表示分化形成丛芽,③④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A、花粉细胞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A正确;
    B、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诱导丛芽产生时应适当降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B错误;
    C、图中4种培养基都是固体培养基,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②是脱分化过程,该过程需要避光处理和适宜的温度,C正确;
    D、分析题意,四季柑桔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图示为花粉植株处理过程,则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橘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9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38.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及其微小。下列关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黄花蒿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必须给予光照
    B. 加入大量生长素可能不利于组织生长,不能提高青蒿素的产量
    C. 可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以直接获得青蒿素
    D. 可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以获取药用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外植体(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发育成新植体。
    2、诱导愈伤组织应该避光培养,原因是:在有光时往往形成维管组织,而不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胚状体时需要光照,原因是:①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②试管苗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营养物质。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其中脱分化过程不需要光照,而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A正确;
    B、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加入大量生长素可能不利于组织生长,生长素对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具有调节作用,但不能直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B正确;
    C、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及其微小,因此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不能直接获得青蒿素,C错误;
    D、可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以获取药用成分,D正确。
    故选C。
    【点睛】
    39. 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愈伤组织是一团分化程度高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发育成稳定遗传的植株
    C. 控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以控制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
    D. 在外植体培养基中加入PEG,更利于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愈伤组织是一团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处理后会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植株。胚状体外包上人工薄膜,可制成人工种子。
    【详解】A、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错误;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错误;
    C、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C正确;
    D、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继而再分化,并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D错误。
    故选C。
    40. 柑橘类水果深受人们喜爱,但大多种类多籽。利用“默科特”橘橙二倍体叶肉原生质体和“早金”甜橙单倍体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柑橘,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盐酸解离获得默科特橘橙二倍体叶肉原生质体
    B. 常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早金甜橙单倍体愈伤组织
    C. 用电融合法或PEG法均可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
    D. 三倍体柑橘不能通过有性繁殖扩大种植面积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制备植物原生质体方法是酶解法,即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若用盐酸处理会将细胞杀死,不能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
    B、常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早金甜橙单倍体愈伤组织,B正确;
    C、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电融合法或PEG融合法均可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C正确;
    D、三倍体柑橘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故不能通过有性繁殖扩大种植面积,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41. 物质 W 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 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 W 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 。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图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实验中的培养基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灭菌。接种前需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用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__(“多”、“少”、“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 W (2) ①. 乙 ②.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高压蒸汽(灭菌法) ③.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④. 少 ⑤.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 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小问1详解】
    能降解W的细菌可以以W为氮源,不能降解W的细菌不能以W为氮源,要想分离出能降解W的细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W为氮源。
    【小问2详解】
    以W为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而乙菌落周国出现了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甲菌落周围没有透明圈,说明甲菌不能降解W。要得到目标菌应选择乙菌落进一步纯化。
    【小问3详解】
    图示出现透明圈,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了检测灭菌是否合格,可以将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若没有出现菌落,则表示灭菌合格;当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两个或多个细胞往往会连在一 起,此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就是一个菜落,故用稀释涂布平饭法统计的菌落数比接种活菌的实际数目要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及计数,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42. 下图表示科学家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矮牵牛-粉蓝烟草”杂种植株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在自然条件下,“矮牵牛”和“粉蓝烟草”进行有性杂交不能产生后代,原因是两者之间存在_____。
    (2)③之前进行过程①②的原因是_____。
    (3)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其中过程③称为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法包括_____、_____,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
    (4)过程⑤依赖_____技术,其中涉及的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
    (5)“矮牵牛-粉蓝烟草”杂种植株的体细胞内含_____条染色体,属于_____倍体植株。
    【答案】(1)生殖隔离
    (2)细胞壁阻碍着细胞间的杂交(细胞壁阻碍原生质体的融合)
    (3) ①. 植物细胞全能性 ②. 流动性 ③. PEG(或聚乙二醇)融合法 ④. 高Ca2+-高pH融合法 ⑤. 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4) ①. 植物组织培养 ②. 有丝分裂
    (5) ①. 38 ②. 四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的基础是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全部基因。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矮牵牛-粉蓝烟草植株的过程,其中①②都表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③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④表示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⑤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小问1详解】
    矮牵牛和粉蓝烟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矮牵牛和粉蓝烟草杂交不能产生后代。
    【小问2详解】
    ③是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该过程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③之前进行过程①②的目的是去除细胞壁,因为细胞壁的存在阻碍着细胞间的杂交。
    【小问3详解】
    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⑤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中过程③称为原生质体融合,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很多,基本可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法主要失活用PEG(或聚乙二醇)促融,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
    【小问4详解】
    过程⑤依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完成,该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因为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
    【小问5详解】
    “矮牵牛-粉蓝烟草”杂种植株的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矮牵牛和粉蓝烟草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和,为14+24=38,属于四倍体植株。
    【点睛】熟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以及涉及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的各个过程是解答本题的 前提,掌握多倍体育种的 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相关试卷

    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