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展开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1分)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2.(1分)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以下做法与低碳要求不相适应的是( )
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B.用特殊材料建屋顶、墙面,充分利用太阳光照明
C.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竹、木筷子
3.(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铁锈 C.河水 D.液氮
4.(1分)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5.(1分)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作纺织品的漂白剂。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3
6.(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1分)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
C.缺碘易致癌 D.缺锌严重会得侏儒症
8.(1分)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9.(1分)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脂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D.硬脂酸甲酯由19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0.(1分)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鉴别
B.物质的制备
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①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油含碳元素)
C.物质的应用
D.物质的提纯
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②红磷用于制造照明弹
①用明矾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②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人体、地壳、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
C.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都含碳元素
D.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12.(2分)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核电荷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3.(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信息,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是碳元素
B.②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C.③元素与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元素②和④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
14.(2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比较MnO2和Fe2O3对双氧水分解的效果
B.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探究分子运动
A.A B.B C.C D.D
15.(2分)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16.(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②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 ;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17.(7分)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的水净化及组成。
其中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过滤浑浊的池塘水,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填序号)
a.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b.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c.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d.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
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 ,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为鉴别过滤后的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 来检验;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图2为水电解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
(3)水和过氧化氢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
18.(4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 种元素,有 种单质分子
(2)该反应过程中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金原子对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5分)A~F为初中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E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请回答:
(1)B物质呈固态时俗称 ,写出它的任意一个用途 。
(2)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 。
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若A是白色固体,C是气体,则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是 。
20.(9分)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 ,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B中分液漏斗相对于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若用G装置收集,写出验满的方法: 。
(4)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请从上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H(填装置字母),H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
21.(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不显酸性,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用① (填仪器名称)夹持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表面生成的黑色固体是② (填化学式);整过实验过程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对乙醇和氧气的反应起到③ 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 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④ 种类一定不变。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⑤ 。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查阅资料:醋酸某些性质和碳酸相似,溶液都呈酸性且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假设,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⑥ ,观察溶液不变红,猜想三不正确。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的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化学式为⑦ 。
【拓展活动】
同学们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乙醇和氧气反应除了生成B物质,还生成水。
22.(4分)秋冬季节人们比较容易患感冒,阿司匹林(C9H8O4)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请根据阿司匹林(C9H8O4)的化学式计算:
(1)C9H8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C9H8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3)多少克C9H8O4中含有54g碳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1分)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试管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架台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量筒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1分)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以下做法与低碳要求不相适应的是( )
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B.用特殊材料建屋顶、墙面,充分利用太阳光照明
C.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竹、木筷子
【分析】根据题意:“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利用特殊材料建屋顶、墙面,充分利用太阳光照明,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火力发电,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竹、木筷子,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C。
【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3.(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铁锈 C.河水 D.液氮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啤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铁锈中含有氧化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河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1分)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毛玻璃片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中分析判断;
C.根据少量的液体药品保存在滴瓶中分析判断;
D.根据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分析判断。
【解答】解:A、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故操作错误;
B、石灰石是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操作错误;
C、稀盐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操作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并用橡胶塞塞紧,故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作纺织品的漂白剂。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氯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1分)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
C.缺碘易致癌 D.缺锌严重会得侏儒症
【分析】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重大。一些微量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就会患病。
【解答】解:A、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故B正确;
C、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故C错误;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会得侏儒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人体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8.(1分)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由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等。
【解答】解: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故说法错误;
D、该反应是由两种单质参加了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说法正确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1分)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脂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D.硬脂酸甲酯由19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硬脂酸甲酯(C19H38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硬脂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故正确;
C.硬脂酸甲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38):(16×2)≠19:38:2,故错误;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和有关计算,难度稍大。
10.(1分)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鉴别
B.物质的制备
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①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油含碳元素)
C.物质的应用
D.物质的提纯
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②红磷用于制造照明弹
①用明矾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②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
A.A B.B C.C D.D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氮、红磷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碳酸受热分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闻气味,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白酒,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均正确。
B、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水中不含碳元素,不可能变成油,故选项说法有错误。
C、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造烟雾弹,故选项说法有错误。
D、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故选项说法有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人体、地壳、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
C.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都含碳元素
D.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A、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进行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构成粒子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B、人体、地壳、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故说法正确;
C、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都生成了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它们都含碳元素,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2分)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核电荷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故选:A。
【点评】明确元素的定义,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是解答本题关健.
13.(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信息,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是碳元素
B.②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C.③元素与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元素②和④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A、①代表的是碳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②是镁元素,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③是磷元素,磷原子和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因此磷元素与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②(镁元素)和④(氯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4.(2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比较MnO2和Fe2O3对双氧水分解的效果
B.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探究分子运动
A.A B.B C.C D.D
【分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不能比较MnO2和Fe2O3对双氧水分解的效果,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由于一个利用了二氧化锰,不能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中间烧杯中的液体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中间烧杯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2分)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水分子在不同状态时的性质以及间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
【解答】解:A、③是冰的状态,②是水的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正确;
B、在状态①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状态②,正确;
C、状态③的水分子在固定的位置震动,错误;
D、①→②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16.(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NH3 ;
②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 Fe2+ ;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
【分析】①根据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氯化亚铁是由亚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③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④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氨分子,可表示为:NH3;
②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
③标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可表示为:H2O。
故答案为:
①NH3;
②Fe2+;
③;
④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7分)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的水净化及组成。
其中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过滤浑浊的池塘水,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bc (填序号)
a.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b.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c.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d.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
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 活性炭 ,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为鉴别过滤后的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 肥皂水 来检验;生活中可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图2为水电解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H2+O2 ,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的。
(3)水和过氧化氢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分子不同 。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硬水,含有较少或不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软水。
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解答】解:(1)其中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过滤浑浊的池塘水,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活性炭,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为鉴别过滤后的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肥皂水 来检验;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故填:bc;活性炭;肥皂水;加热煮沸。
(2)图2为水电解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H2OH2+O2;氢元素、氧元素。
(3)水和过氧化氢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不同。
故填:分子不同。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8.(4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 4 种元素,有 1 种单质分子
(2)该反应过程中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没有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金原子对 CO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CO2+H2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4种元素,有 1种单质分子
(2)该反应过程中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催化剂本身不变,所以原子本身更不会有变化,所以没有变化。
②从图可以看出金原子对 CO起吸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CO2+H2。
故答案为:
(1)4; 1;
(2)①没有。
②CO。
③CO+H2OCO2+H2。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9.(5分)A~F为初中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E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请回答:
(1)B物质呈固态时俗称 干冰 ,写出它的任意一个用途 灭火 。
(2)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3)若A是白色固体,C是气体,则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是 NH4HCO3NH3+H2O+CO2 。
【分析】根据A~F为初中常见物质,E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所以F是氢气,氢气和D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B会与水反应,会与碳酸钙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A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C,所以A是碳酸氢钠或铵盐,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F为初中常见物质,E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所以F是氢气,氢气和D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B会与水反应,会与碳酸钙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A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C,所以A是碳酸氢钠或铵盐,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物质呈固态时俗称干冰,任意一个用途是灭火;
(2)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符号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H2O;
反应④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若A是白色固体,C是气体,反应①是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是:NH4HCO3NH3+H2O+CO2。
故答案为:(1)干冰,灭火;
(2)CO2+Ca(OH)2→CaCO3+H2O;
分解反应;
(3)NH4HCO3NH3+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9分)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F (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ClO3KCl+O2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 CaCO3+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B中分液漏斗相对于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若用G装置收集,写出验满的方法: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
(4)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请从上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c→b →H(填装置字母),H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G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氨气有毒排入空气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1)a是锥形瓶;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装置F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B中分液漏斗相对于长颈漏斗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用G装置收集,写出验满的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B→c→b→H,H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AF;KClO3KCl+O2;
(3)CaCO3+HCl→CaCl2+H2O+CO2;
(4)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把燃着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5)B→c→b;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不显酸性,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用① 坩埚钳 (填仪器名称)夹持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表面生成的黑色固体是② CuO (填化学式);整过实验过程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对乙醇和氧气的反应起到③ 催化 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 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④ 元素 种类一定不变。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⑤ 二氧化碳是无气味的气体与刺激性气味不相符 。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查阅资料:醋酸某些性质和碳酸相似,溶液都呈酸性且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假设,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⑥ 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溶液不变红,猜想三不正确。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的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化学式为⑦ C2H4O 。
【拓展活动】
同学们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乙醇和氧气反应除了生成B物质,还生成水。
【分析】【探究活动一】根据仪器的用途、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讨论与结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探究活动二】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讨论与结论】根据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的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解答】解:【探究活动一】夹持铜丝可用坩埚钳;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所以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催化作用;故填:坩埚钳;CuO;催化;
【讨论与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
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二氧化碳是无气味的气体与刺激性气味不相符;故填:元素;二氧化碳是无气味的气体与刺激性气味不相符;
【探究活动二】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猜想三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液体不变红;故填: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讨论与结论】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含有的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设其化学式为CxHyOz,则:
12x:y:16z=6:1:4①
12x+y+16z=44②
由①②可知:x:y:z=2:4:1,即物质B的化学式为:C2H4O;
故填:C2H4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4分)秋冬季节人们比较容易患感冒,阿司匹林(C9H8O4)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请根据阿司匹林(C9H8O4)的化学式计算:
(1)C9H8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
(2)C9H8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6% (保留一位小数)。
(3)多少克C9H8O4中含有54g碳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故填:180。
(2)C9H8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6%,故填:35.6%。
(3)x克C9H8O4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54g,x×100%=54g。
解得:x=90,
答:90克C9H8O4中含有54g碳元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能选择,我能填空,我能实验探究,我能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