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教学设计
展开一、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生物类型: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
2.物质交换:细胞直接从外部的水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二、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细胞外液
(1)概念:人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
(2)组成: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
(1)与血液和血细胞的关系
①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②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组成成分
①由约90%的水和10%溶于其中的物质组成。
②血浆溶质的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其他物质还包括无机盐、单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N2、O2和CO2等气体,激素和代谢产生的废物等。
3.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它充满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
4.人体的淋巴系统
(1)构成:各级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2)淋巴:淋巴管中的液体被称为淋巴,也称淋巴。
(3)淋巴中含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5.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身体的内部环境。
6.体液
(1)概念:动物体内所含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
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血浆、组织液及淋巴之间的关系
(1)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
(2)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一样排列,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阻止淋巴回流入组织液。
2.内环境的作用
(1)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
(2)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1.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中的主要理化特性
(1)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通常维持在37 ℃左右。
(2)酸碱度
①血浆中的pH为7.35~7.45,略偏碱性。
②血浆中pH保持相对稳定,这与血浆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有关。例如,缓冲对H2CO3和NaHCO3。
(3)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大小:在体温为37 ℃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4.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
5.细胞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提示:1.×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
5.×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除了需要内环境,还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
正确理解内环境的概念
(1)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则是身体的内部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其内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汗液、泪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
(3)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2021·河南信阳高中高二月考)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②③④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C.③小部分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
D.A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C生活的内环境为③④
B [分析题图可知,③是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④血浆、③组织液和①淋巴组成,②是细胞内液,B错误;③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淋巴,C正确;A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①淋巴和③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正确。]
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
(2)
(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血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2.(2021·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考试)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
B.甲渗入乙的量和乙渗入甲的量相等
C.乙渗入甲的量与渗入淋巴的量相等
D.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疱,几天后水疱消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甲和淋巴
D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A错误;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渗回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所以血浆(甲)渗入组织液(乙)的量和组织液(乙)渗回血浆(甲)的量不相等,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B、C错误;脚掌磨出的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消失的过程中,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血浆和淋巴,D正确。]
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分析
(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内环境与体内各功能系统的联系
(1)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
(2)O2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3)CO2排出体外与O2进入细胞内所经历的途径正好相反。
(4)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物质进出内环境的“穿膜”层数
(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液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B [Ⅰ能为内环境提供O2,并排出CO2,因此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具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4.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C [在人体中,外界物质O2进入血管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1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膜,再出细胞膜,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1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膜。]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1.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
(2)不存在的物质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两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淋巴循环的意义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途径,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
(2)可以将少量经毛细血管壁渗出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和由小肠绒毛吸收的大部分脂肪的分解产物运回血液。
(3)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5.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④CO2 ⑤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B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内。]
6.(2021·山东青岛二中高三期中)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浆、组织液
D.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中的②
C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为血红蛋白改变导致⑥红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图中②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①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②组织液形成的,D正确。]
下图是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细胞或结构的名称,箭头代表物质的运输方向。请分析回答问题。
通过对示意图中各结构和物质运输方向的分析,构建体液各组分间关系的模型,形成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利用动脉端和静脉端血液量和血压的特点,分析血浆与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形成结构功能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细胞或结构的名称,并结合图示建立反映体液组分关系的模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科学思维)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_。
提示:微动脉 微静脉 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
2.利用结构与功能观,推测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还是静脉端?为什么?(生命观念)
提示:动脉端。动脉端血流较快、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浆成分的渗出。
3.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为什么不能回流入组织液?(生命观念)
提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一样排列,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阻止淋巴回流入组织液。
[课堂小结]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举例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科学思维——基于生物学事实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内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浆;③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蛋白质含量较高
蛋白质含量很低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相同点及联系
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化学成分的种类相近(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核 心 语 句 背 诵
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教案: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教案,共6页。
高中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用图片情境引入,点燃学习热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