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32张第8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人论世,时代背景,检查读音,解读题目,疏通字词,论证思路,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更细致。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哲学思想—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政治思想—仁政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价值观— 强调舍身取义。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发生剧变,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的局面对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于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 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
    所以:(1)用来……的;(2)表因果,……的原因
    非……也,表否定判断,不是……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第一部分,思考:孟子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中心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举例论证: “先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仁心(人性)——仁政(政治)  ——以先王为例,突出以“仁心”行“仁政”的思想,有说服力。比喻论证: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文章,再次疏通文意,小组合作交流: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分别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 2.孟子如何论证这四端的重要性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为何还要“扩而充之”?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分别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是仁义礼智的开端
    2.孟子如何论证这四端的重要性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对比论证,通过有无“四端”和是否“充之”的对比,突出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假设论证,通过假设,论证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为何还要“扩而充之”?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人性本善,但人也受后天影响,私欲膨胀,伤人害己,所以需要加强充实。 说明,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主张从天赋性善论,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的作用的。 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然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仍存在私欲膨胀的问题,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四端”。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主题探究:从文中你能看出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目的吗?
    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为了推广仁政。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政
    恻隐---仁羞恶---义辞让---礼是非---智
    行 仁 政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体现了他的“性善论”思想,即主张人性向善,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儒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却提出了“性恶论”,即主张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呢?
    观点一:孟子的“性善论”是从正面激励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的,因而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孟子把道德观念、道德理性看作人的本性,强调了人性本善;在主体的道德修养中,孟子又强调了“为仁由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个人扬善弃恶、积极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观点二:荀子的“性恶论”强调借助礼仪规范来加强人的道德修养,重视利用客观条件进行教育和学习,更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存在粗陋之处,所以要加强后天的学习和改造,从而造就完善的人格。
    观点三:二者各有长短,二者互补更利于道德的发展。清代学者钱大昕说:“孟言性善,欲人之尽性而乐于善;荀言性恶,欲人之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即两种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去恶向善。其中,孟子提供了人性善的内在依据,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己的可能性和主动性,却忽视了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被动性;荀子强调道德修养的被动性,却忽视了主体向善的主动性和可能性。二者相互补充,既能鼓励人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又能加强对人外在的道德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道德。
    请梳理《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并说说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仁、诗教、君子、礼、义、恕等
    提倡仁、义、恕,克己复礼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
    “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是“三纲”,途径是“八目”
    不忍人之心、四心、四端等
    都主张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比较《论语》《孟子》的言说、形式、说理、风格,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简练精警
    语录体,孔子语录或孔子和弟子谈话记录,没有时间先后顺序和共同的主题,离说理散文有一定的距离
    一般只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论证;寓深邃之哲理于具体之形象中,使抽象的理论文字具有盎然的诗意
    多为口语,通俗易懂,同时又吸收了书面语之长,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
    对话论辩体散文集,虽留有语录体的痕迹,但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具备了说理散文的典型特征
    灵活巧妙的论说方式;善用比喻、寓言说理;情感激越、文辞犀利、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孟子及背景介绍,“亚圣”,“仁政”“王道”,价值观,人性观,研读文本,文题解读,扩而充之,论证思路与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示范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篇章,第二篇章,第三篇章,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孟子“性善论”的内涵,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第四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孟子名言,民贵君轻,孟子其人,《孟子》其书,分析开篇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