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 《兼爱》课件39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177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7 兼爱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7 兼爱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爱心无敌,关于墨子,作者简介,墨子主要影响,课文阅读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同学们,哪位会唱这首歌?
《爱的奉献》歌词欣赏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论语》 ——东方的《圣经》
孔子及《论语》的影响
国外: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西方推选的“一百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为第五位;美国人则尊奉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日本:长崎市的孔子庙的西廊大理石上所刻全部《论语》,现在还保存完整,供人观赏。
新加坡:政府按照孔子的伦理思想,制定并实施了伦理教育计划,规定以《论语》作为中小学伦理教育的教材;新加坡还经常举办文明礼貌活动,《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这项活动的指导思想。
德国: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更是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常常从中国的《论语》中汲取两千多年前这位老人的智慧。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之《圣经》。在汉代,学童经过启蒙识字教育之后,便读《论语》和《孝经》,《论语》是读书人必读之书。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论语》是古代士子的必读之书 。《论语》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读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试都从“四书”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代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对于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兼爱》、《非攻》、《尚贤》等篇体现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生活在诸侯蜂争的时代,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公输般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尽了,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墨子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墨子:“你们究竟在说什么?”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这样,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错了,我来楚国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一)政治思想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二)军事思想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三)哲学思想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四)科学思想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
(五)教育思想墨子是一位教育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就是墨子在30岁前创办的。这个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并且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
学《兼爱》,先过翻译关
翻译: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翻译: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翻译: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
翻译: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即使在天下做小偷和强盗的人也是这样,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取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强盗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身,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翻译:即使大夫相互侵害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损害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损害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混乱的事情,全都摆在这里了,细察这些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源于互相不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翻译:细察这些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源于互相不爱。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长及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情呢?还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儿子、弟弟及臣子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情呢?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翻译:这样不慈爱就没有了。还有强盗和贼寇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害人?所以强盗和贼寇就没有了。还有大夫间相互侵害、诸侯间相互攻伐的吗?
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翻译: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害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就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不再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不再侵害,没有了强盗与贼寇,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翻译:所以圣人既然是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劝导相爱呢?因为天下相亲相爱就能治理好,相互仇恨就会混乱,所以我们老师墨子说:“不能不劝导爱别人。”道理在此。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答:①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 ②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分析: 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
【思考1】《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思考2】你怎么看待“兼爱则治”的观点的?
答: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墨子认为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的。 但是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答: 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②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 ④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
【思考3】本文在说理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之外的精彩故事你知道几个?
1、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晋文公好恶衣,臣下皆衣牂
译文: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
2、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
3、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伤疤;
译文: 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2、墨子在文中讲述这些故事的目的是什么?3、现实生活中,两个故事说明什么现象?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只要居上位的人用兼爱行之于政,兼爱就可以实行 。
下级人员往往根据上级官员的爱好,想方设法讨好、迎合。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庄子思想,关于《墨子》,背景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7 兼爱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 兼爱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兼爱》,《文题解读》,平民圣人,研读文本,找中心句,由小到大层层深入,说理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