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课件ppt
展开(结合教材填写表格,并在教材上圈画出来。)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北魏青州益都(今山东寿光)人。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属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 约在北魏(公元533年)至东魏(公元554年)间,贾思勰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作《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11万多字,涉及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务农时;要改变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材料:《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教导人民要根据天时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农业生产。注重天时、地利和农作物的关系,即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有好收成,违背自然违反客观规律,终将劳而无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失农时”“因地制宜”。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圆的周长。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他认真学习、刻苦专研、持之以恒、反复实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祖冲之经过对历法精细的天文观测和数学推算,创制《大明历》。在历法中,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科学技术测得结果只差50多秒。但当他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时,却被朝臣指责污蔑天道、背弃经典,直到他逝世10年后才正式颁行《大明历》。
擅长行、草、隶书,钟繇独创楷书书法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请你说说汉字字体的演变
锺繇(yá)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1.起笔、行笔、收笔三段精细处理,无丝毫懈怠。2.用笔灵活多变。中锋侧锋交替使用,藏露结合。3.笔势上处处隐含无穷的生机活力。4.形体大小穿插,自然中有变化,字法多变。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拓片)
魏碑(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擅长人物画
顾恺之(348年-409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他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依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而作,所画为12段,现存9段。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为英军所掠,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纸本墨色,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
《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宋摹本, 此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在历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营建运动,影响远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区。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称为“云冈模式”,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
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结合本课的学习,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这是多民族国家分裂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对科学技术给予相当的重视。 2.这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带来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繁荣。 3.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促进文化科技的发展。 4.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精神,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
初中历史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史各阶段,刘徽的“割圆术”,动手算一算吧,实践体验,农谚展台,课堂练习,记一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ppt课件,共13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一农学,1内容,2地位,二数学,楷书草书行书,魏碑体,[北魏],[魏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