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21张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古诗词诵读无衣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古诗词诵读无衣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六义,诗歌朗读,经典朗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诗经》知识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有15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朝廷正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颂”为宗庙祭祀之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秦风·无衣》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这首诗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请依据这一主题来朗读本诗。
    朗读提示:1、划分出本诗的节奏,在朗读时注意把握诗歌节奏;2、学生自主朗读,朗读时注意体会本诗质朴诗句中蕴含的真挚的情感;3、请部分学生朗读本诗,其他学生点评。
    1、《经典永流传2·诗经·秦风·无衣》、【名家诵名篇/新高考语文必备诗文】、《经典咏流传·第三季》武汉协和医院医护工作者为你唱经典《诗经·秦风·无衣》
    根据这些经典朗读,全班探讨本诗的朗读,最后全班齐诵本诗,注意朗诵情感。有条件的可以配上图片、视频等。
    阅读本首诗,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三章结构相同,词语略有不同。请把各章不同的字找出来,并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内在联系。2、“岂曰无衣”改为“我有衣兮”好不好?为什么?3、“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4、“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调换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阅读诗歌,独立完成这几道题,做好笔记,准备发言。 课堂发言、讨论,形成统一意见。
    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 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即“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要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不好。“岂日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而且反映了时局的危急,修改后只剩下“关心”一层意思。
    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不能。“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统一思想。“与子偕作”,指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投身到征战中,统一行动。“与子偕行”,一起上战场。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所以不能调换。
    1、下列对《秦风·无衣》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B .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虽说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家不怕困难,同仇敌忾,互相团结,抗击西戎。 C .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悲壮愤慨的基调。 D .《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突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艺术魅力。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无衣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无衣背景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秦風·無衣》,写作背景,重章叠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图片ppt课件,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背景图课件ppt,共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