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展开空气的成分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本节课《空气的成分》位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一级主题下。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对水这种身边熟悉物质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顺便迁移到对本章空气的学习。空气和水一样,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空气的化学世界。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
工业上分离空气的方法,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测不同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关注空气质量
三、学情分析 :
初三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四、教学设计思路:
1、将空气各组分进行分离,使其得到综合利用。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实例,感受到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概括提炼,归纳总结物质结构、性质以及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创设问题情境,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人口密集的环境与通风良好人口稀少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
4、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不拘泥与课本,通过环保厅发布的最新空气质量报告了解烟台空气质量状况。
五、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工业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经验认识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不同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试验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
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六、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七、教学方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
教学 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技术支持 | 时间 安排 | ||
引 入 新 课 | 这段时间柴静关于空气污染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点播量高达一亿次,我对这个点播量贡献是巨大的,我一个人看了六七遍,为什么我如此关注,因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那你认为什么是自然资源?给出自然资源的解释。本节课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对空气这种重要资源进行学习。 1、如何分离空气2、空气中各彻各成分的用途3、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4、关注空气质量 |
根据已有的认识,各抒己见,体会自然资源的定义。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
从热播的视频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研究的主体:空气
| P P T | 2 分 | ||
讲授新课
| 一、 空 气 的 分 离 |
空气是混合物,将其分离可以得到不同的气体,使空气得到综合利用。你知道如何将空气分离吗? 知识储备:我们的学习可以将之前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迁移。 迁移应用:你能写出分离空气的流程图吗? 我们根据沸点这一物理性质的不同选择蒸馏这种物理方法将空气分离,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利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氧气含量,同时得到了氮气。所以我们可以明确混合物的成分之后,根据物质性质上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科学家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及其他方法发现了其他稀有气体的存在,请同学阅读课本81页多识一点,找到科学家发现稀有气体存在的内因外因都有哪些。 |
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1、这是净化天然水中的什么操作? 2、该过程是利用各组分哪一物理性质的不同将水分离的? 3、这对分离空气给你哪些启示呢? 小组代表交流答案
书写该流程图 方法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学生阅读、思考,感受科学家持之以恒、严谨求实的态度,同时也体会到精密的计量仪器也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知道内因是成功的依据,外因的成功的重要条件。 |
通过对水的学习,学生可以迅速检索利用物理变化提取物质;
感悟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指导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P P T | 6分 | |
二、 空 气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资 源 |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你所了解的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有哪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了解的多! [投影]:教师展示氧气用途的图片。 氮气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工业上氮气是生产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其中合成氨工业是生产氮肥必不可少的环节,德国科学家哈伯因为对合成氨工业的巨大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稀有气体的被用作电光源和生产中的保护气 [温馨提示]:给出各成分性质的信息 [提问]为什么各成分有这样的用途?稀有气体为什么化学性质稳定呢?给出稀有气体原子结构图。
|
学生对氧气的用途了解比较多,看到图片,能迅速判断出所给几幅图片是氧气的用途。但对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了认识缺乏,通过应用实例图片全面了解空气各成分的用途,体会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总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发现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稳定结构因为进一步得到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
增强化学物质的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进一步体会这一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观念 | 图片 | 12分 | ||
三、 人 类 活 动 对 空 气 质 量 的 影 响 |
[过渡]:空气是如此重要的一种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清新的空气,但我们每个人又会影响空气的质量。在人口密集的教室和空旷的树林中,你认为哪些气体含量会有所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教室的空气和树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首先请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组,并交流展示。 实验操作步骤: 1、用排水法取等体积教室和树林的空气于矿泉水瓶中 2、分别用注射器加入10ml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3、 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行后而三思,实验结束后,你有哪些反思呢?
二氧化碳的持续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你还知道全球大气还有哪些问题存在吗?你认为烟台空气质量如何? |
小组合作:1、根据老师提供的仪器,你有哪些取气体的方法? 2、用什么物质检验二氧化碳?什么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3、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展示,不同小组互评实验方案,寻找最佳方案。 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发言,相互补充、完善,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出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反思: 1、从操作上要注意控制变量 2、从实验价值上,提示我们要经常开窗通风,到室外活动。
|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置层层地进的问题,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树立环保意识。 | 实验设计 | 15分 | ||
四、 关 注 空 气 质 量 | 在今年烟台政府会议报告中,我市空气优良天数为280天,并非每天的空气都可以作为空气罐头出售,同学们知道优良的等级是如何界定的吗?当然离不开化学了,一起走进环保厅网站了解一下吧。 1、面前我省对大气中哪些污染物进行监测? 2、通过图片, 你能归纳出哪些信息? 3、你能播报出今日烟台的空气质量状况吗? [有效迁移]你知道遮挡部分的内容吗?当日济宁和烟台哪座城市空气质量更好?你判断的依据有哪些? 在众多的空气污染物中,PM2.5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种。 [中考链接](2009.烟台)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PM2.5的过程中更有效的是 (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 视频:前赤壁节选 防治空气污染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生活中你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
学生通过网站的内容,了解到当前对大气中多大六种污染物进行检测。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体会PM2.5对人体的重大危害,认识到过滤不仅适用于固液分离,也使用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分离,是筛选的原理。 |
网络学习是现在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途径,通过观察图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 网站链接学习 | 8分 | ||
小 结 |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观念上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 学生讨论,坦言学习过程的体会、感想、收获。 | 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属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
| 2分 | ||
作业 布置 |
1、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收集近阶段烟台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以日期为横坐标,空气质量指数为纵坐标,作图,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2、观看《穹顶之下》,结合影片寻找烟台主要污染企业有哪些以及政府行为。
| ||||||
板书设计 | 空气的成分2 一、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填充气等 稀有气体的用途:电光源、保护气等 二、 关注空气质量 1、探究不同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2、空气质量报告
| ||||||
教学反思 | 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问题导入——什么是资源?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见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空气这种资源上。本节课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探究的动因源于问题,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节课追求的又一个教学目标,对于“关注空气质量”,“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知识的学习,宜采用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自学教材和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
| ||||||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优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