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64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64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464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
展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试卷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A.水稻胡豆 B.粟水稻 C.粟小麦 D.水稻玉米
2.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传说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3.北京人的发现、原始的农耕生活、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是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要点。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学习主题下,你应该选择( )
A.史前时期 B.国家的诞生 C.国家的统一 D.民族的交融
4.2020年5月,海水稻在格尔木市河西农场试种面积达到28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下面哪个遗址中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 )
A. B.
C. D.
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北京人狩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
6.原始人类经历了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从群居到聚族而居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7.浙江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山西陶寺都城(距今4300—4000年)遗址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夏王朝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这些考古成果共同反映了( )
A.早期人类的演进和变化规律 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及聚落形成
C.炎黄传说中蕴含着历史信息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
8.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证明原始农业产生的是( )
①打制石器 | ②骨耜 | ③猪纹陶钵 | ④出土的稻合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从山顶洞人缝制衣服到河姆渡居民制作原始乐器,再到仓颉发明文字。这直接反映出( )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C.人类文明的进步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不包括( )
A.农作物种植 B.聚落的发展
C.家畜饲养的出现 D.打制石器的发展
11.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我国( )
A.原始社会晚期的农业 B.人类早期的定居生活
C.建筑与工艺技术起源 D.中华悠久的文明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橡、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花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来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你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种植的是什么农作物?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材料二:193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和控制火,并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
材料三:我国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等原始遗址的挖掘和考古研究充分证明:几万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栽培管理,帮助它们生长。这些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1)说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属于哪些远古人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生活在材料三中两处遗址的我国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谁?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什么?居住的房屋样式?
(2)处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谁?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什么?居住的房屋样式?
(3)通过对原始农耕文明的学习,请你说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所以原始农耕时代,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粟、水稻,B项符合题意;
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的,玉米是明朝从美洲引入中国的,胡豆从西域传入的。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答案】A
【解析】 A .相传炎帝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教民养蚕巢丝,所以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故正确; B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社会秩序,而且本项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 .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劳作方式,而不是中国古代的核心,故排除。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等相关史实的共同主题是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的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选项BCD不符合题干内容。
4.【答案】C
【解析】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C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
5.【答案】C
【解析】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已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ABD三项都不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不符合题意;C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A. 建筑技术的进步 ,不符合题意;B. 人工取火的发明 ,不符合题意;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经历了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从群居到聚族而居的演进过程 ,故选项D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些考古成果都显示出当时的工程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大的工程,需要当时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还需要当时的人们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才能保证这样的工程的顺利建设,故选项D符合题意;A. 早期人类的演进和变化规律 ,不符合题意;B. 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及聚落形成 ,不符合题意;C. 炎黄传说中蕴含着历史信息 ,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这里的②③④就是原始农业产生的最好证明,故选项D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A. 生产工具的进步 ,不符合题意;B.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不符合题意;C.题干中的“山顶洞人缝制衣服……仓颉发明文字”,这可以得出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故选项C符合题意;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A.农作物种植,不符合题意;B.聚落的发展,不符合题意;C.家畜饲养的出现,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定居生活,聚落得到发展,会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而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故选项D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A. 原始社会晚期的农业 ,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片显示的是原始人类的稻谷、骨耜、陶钵、房屋等,共同体现了我国人类早期的定居生活,故选项B符合题意;C. 建筑与工艺技术起源 ,不符合题意;D. 中华悠久的文明进程 ,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
12.
(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粟。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
13.
(1)元谋人;北京人。
(2)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和驱赶野兽。
(3)作物:粟;水稻。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14.
(1)半坡居民、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河姆渡人、水稻、干栏式建筑。
(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