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92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92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案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92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案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92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 屈原列传 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
    2.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难点:
    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秦朝以前,古书中几乎没有有关屈原的生平事迹的记载。《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该篇传记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讲述了其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德。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语法知识。
    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通假字
    1.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返回。
    句意: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
    2.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句意: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3.靡不毕见。
    见,用“现”,出现。
    句意: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通“旨”,意旨,旨趣。
    句意: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污浊。
    句意: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
    6.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通“涅”,染黑。
    句意: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
    7.屈平既绌。
    绌,通“黜”,被罢黜。
    句意:屈原被贬退之后
    8.齐与楚从亲。
    从,通“纵”,合纵。
    句意: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9.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见面礼。
    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10.顾反。
    反,通“返”,返回。句意:回来后。
    11.赵不内。
    内,通“纳”,接纳,收纳。句意:赵国不肯接纳。
    12.被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披散。句意: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
    重点文言实词

    1.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句意: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2.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3.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句意: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句意: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
    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句意: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
    7.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句意: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句意:就是神情与苏轼和黄庭坚不相同
    9.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句意: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句意:每有一个法令出来,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功劳
    2.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句意: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
    3.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句意: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4.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句意:卖炭翁在南山中砍柴然后烧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句意:最好的军事手段是以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瓦解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
    6.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句意: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1.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句意:大王很生气,因此开始疏远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句意:以(枝干)疏朗算作美,稠密了就没有美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旧读shù。
    句意: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
    4.论积贮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shù。
    5.十三经注疏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1.“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句意:“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2.约从离衡
    动词,离散,分离。句意:以合纵之约击破连横之策。
    3.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动词,背离。
    句意:如果有分离或者背叛的话,最好另做别的打算。
    4.多情自古伤离别
    动词,分离,离别。

    1.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句意:父母是人的根本。
    2.本末倒置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句意: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3.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句意:现在背离农业而趋向工商业。
    4.此之谓失其本心
    形容词,本来的。句意: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
    5.本在冀州之南
    副词,本来。句意: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名词,稿本,版本。句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7.今存其本不忍废
    名词,稿本、底本。句意:现在保存着它的底稿,不忍心扔掉。
    8.用芽者自从本说
    代词,这、此。句意:用芽者也应取芽初长足时
    9.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量词,册。句意: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
    10.臣本布衣
    副词,本来(是),原来(是)。一说,动词,出身于。
    句意:我本来是个普通百姓。
    11.抑本其成败之迹
    动词,推究,考察。句意:或许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志向,心意。
    句意: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句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3.博闻强志
    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句意: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4.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句意:他的志趣高洁,他的行为正直。
    5.聊斋志异
    动词,记述。
    6.项脊轩志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句意: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2.指如削葱根
    名词,手指。
    3.璧有瑕,请指示王
    动词,指出。句意: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4.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动词,指向。
    句意: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
    5.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动词,直立,竖起。
    句意: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
    6.指通豫南
    副词,一直,直接。句意: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1.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句意: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忽闻门外虫鸣
    动词,听见。句意: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
    3.初闻涕泪满衣裳
    (cháng)动词,听说。句意: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
    句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懂得,明白。
    句意: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也本来比我早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声望,声名。句意:何况在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
    7.无何,宰以卓异闻
    动词,闻名。句意: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

    1.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动词,扣留。句意:凭借扣留楚怀王这一借口来要求楚国割地
    2.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动词,停留。句意: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
    3.先生可留意矣
    动词,留心,关心。句意:先生可考虑了吧。
    4.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动词,保存,遗存。
    句意: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

    1.顷襄王怒而迁之
    动词,放逐,流放。
    句意:顷襄王非常生气,就贬谪(或流放)了屈原。
    2.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句意: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
    3.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句意:我被贬职去当九江郡司马
    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动词,变迁,变更。
    句意:齐国人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
    5.战、守、迁皆不及施
    动词,迁移,迁都。
    句意:(我们)迎战或者防守还是弃城逃跑,都来不及了

    1.渔父见而问之曰
    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句意: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
    2.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名词,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名字后面。
    句意: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3.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名词,(叔)父,父辈人。
    句意: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1.新沐者必弹冠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句意: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
    2.莫辞更坐弹一曲
    动词,弹奏。句意: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3.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1.争宠而心害其能
    动词,嫉妒。
    句意:他为了争得楚王的宠幸,心眼里就嫉妒屈原的才能
    2.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使动用法,损害。句意:邪恶之人侵害公道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句意:但有想要求死的,就不会顾忌什么利益危害了。
    词类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句意: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
    2.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句意: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
    3.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句意: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
    4.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句意: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5.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句意: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
    6.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句意: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
    7.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niè,生活在污泥里。
    句意:出于污泥而不染
    9.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句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
    10.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11.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姻。
    句意: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句意: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13.身客死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句意: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
    1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句意: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15.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兴。
    句意: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
    1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句意: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1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以……为祖先。
    句意: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句意: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来年。
    句意: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句意: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3.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何”。
    句意: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5.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6.形容枯槁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7.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句意: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8.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句意: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
    三、课堂小结,回顾收获
    文言文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重在精背诵,多积累,勤思考,深体会,请同学们课下做好课堂笔记的整理巩固。
    四、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1.整理课堂笔记。
    2.分享交流文言词汇、语法知识以及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方法。

    相关教案

    高中人教统编版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第3课时教案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