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本节内容为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部分内容借鉴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但是又对达尔文的学说进行了修正,强调了种群的作用,并解释了遗传与进化的本质。
生命观念:能说明物种、种群的概念,能区分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能阐明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观点。
科学思维:用数学方式说明基因频率的变化。
科学探究:用数学方法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进化的关系。
社会责任:认同生物进化观点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确立进化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种群、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导入:生物都是有寿命的,所以研究生物的进化我们还需要对生物群体的基因进行研究,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通过例题,对基因频率的计算进行解析。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1、假设的昆虫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在上述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叫做哈代-温伯格定律,也叫遗传平衡定律。
设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 ,p+q= 1
( p+q ) 2 = p2 + 2pq + q2 = 1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自然选择的作用
通过曼彻斯特桦尺蠖蛾的颜色变化,分析出现该种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出其基因频率的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使生物进化。
当生物基因库差异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形成新物种。
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同一物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可以互相换交配
能产生可育后代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同一种生物因为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物种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通常新物种的形成都是经由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的。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随堂检测:
1. 一个种群由400只鸟组成,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有40只、Aa的个体有160只、aa的个体有200只。该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多少?
A 40% B 50% C 60% D 70%;
如果有40只基因型为aa的鸟迁出,40只基因型为AA的鸟迁入,请问新群体中基因a的频率将是多少?
A 40% B 50% C 60% D 70%;
3.在某一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 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
、0.48
、0.24
、0.48
、0.36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案,共4页。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