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新2019江苏专用)02新全解全析)
展开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一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A | C | C | A | C | B | C | A | D |
11 | 12 | 13 | 14 |
|
|
|
|
|
|
B | D | B | B |
|
|
|
|
|
|
1.【答案】D
【解析】
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做皂化反应,故A说法错误;
B.饱和硫酸钠溶液可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该过程为蛋白质的盐析,不会使蛋白质失去生理功能,故B说法错误;
C.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而单糖不能水解,故C说法错误;
D.成熟苹果的汁液中含葡萄糖,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葡萄糖中的醛基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D说法正确;
2.【答案】A
【解析】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故A正确
B.氯化镁的电子式: ,故B错误
C、HCl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氯离子子的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
3.【答案】C
【解析】
A.常温下,Fe在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与稀硝酸不会钝化,A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B错误;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C正确;
D.常温下,Na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D错误;
4.【答案】C
【解析】
A. 实验室制备氯气,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图示装置没有加热装置(酒精灯),故A错误;
B. 除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需将气体通入盛有饱和氯化钠的洗气瓶,且进气方式为“长管进短管出”,故B错误;
C.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氯气需用向上排空气法,图示装置符合规范操作,故C正确;
D. 氯气极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尾气吸收装置中应盛有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饱和氯化钠溶液,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
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选;
B.与结合生成或而不共存,B不选;
C.与结合生成沉淀而不共存,C不选;
D.与结合生成而不共存,D不选。
6.【答案】C
【解析】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s>P>Cl,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Cl>HBr>AsH3,故B错误;
C.单质的氧化性Cl2>S>As,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As3﹣>S2﹣>Cl﹣,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3AsO4,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
A.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C=O键,22g CO2为0.5mol,所含C=O键数目为NA,A错误;
B.NaHSO4固体中的离子为Na+和HSO,12.0g NaHSO4为0.1mol,所含阳离子数为0.1NA,B正确;
C.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常温下不能计算出氯气的物质的量C错误;
D.7.8g Na2O2物质的量为0.1mol,Na2O2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2e-,则0.1mol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D错误;
8.【答案】C
【分析】
实验室用乙醇在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制备乙酸乙酯,加入药品时,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由于混合物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易生产倒吸,实验时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加入碎瓷片。
【解析】
A. 试管a中放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致使混合液冲进b中,引起危险,故A正确;
B. 乙醇、乙酸易溶于水,导管不伸入试管b中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倒吸,故B正确;
C. 步骤3中溶液红色变浅,是因为碳酸钠与乙酸发生反应,故C错误;
D. 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相,步骤4中应先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乙酸乙酯,故D正确;
9.【答案】A
【解析】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在空间上呈平面结构,A正确;
B.碳原子的半径应比氢原子的大,乙烯的球棍模型为,B错误;
C.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间形成的是双键,乙烯的电子式为,C错误;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D错误。
10.【答案】D
【解析】
A.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OH-+2Na+,故A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Ba2++2OH-+2H+===BaSO4↓+2H2O,故B错误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故C错误
D.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Cl2+2Br-===2Cl-+Br2,故D正确
11.【答案】B
【分析】
该工艺中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原理为:NO+NO2+Ca(OH)2=Ca(NO2)2+H2O;若n(NO):n(NO2)>1:1,发生反应NO+NO2+Ca(OH)2=Ca(NO2)2+H2O,多余的NO无法被Ca(OH)2吸收,造成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NO):n(NO2)<1:1,二氧化氮过量,被Ca(OH)2吸收,则发生了4NO2+2Ca(OH)2═Ca(NO3)2+Ca(NO2)2+2H2O,产品中Ca(NO3)2含量升高,.
【解析】
A.根据分析过程,该工艺中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可以提高Ca(NO2)2的产率及纯度,吸收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Ca(OH)2=Ca(NO2)2+H2O,故A正确;
B.石灰乳更利于气体附着,改为澄清石灰水吸收效率将会降低,故B错误;
C.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增大了气体和石灰乳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尾气中NO、NO2的充分吸收,故C正确;
D.尾气中n(NO2)∶n(NO)<1∶1,发生反应NO+NO2+Ca(OH)2=Ca(NO2)2+H2O,多余的NO无法被Ca(OH)2吸收,造成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
A.不滴落,是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故A错误;
B.溶液可能含有SO42-、SO32-等阴离子,加入AgNO3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
C.观察K+,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故C错误;
D.变红说明有铁元素,先加KSCN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Fe3+,滴加氯水,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2+,故D正确。答案选D。
【答案】B
【解析】
序号 | 改变条件 | 反应物浓度变化 | 速率变化 |
① | 容器容积不变,充入1mol | 增大 | 增大 |
② | 容器容积不变,充入1mol不参加反应的 | 不变 | 不变 |
③ | 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不参加反应的 | 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 | 减小 |
④ | 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和1molI2 | 物质的量为原来的两倍,体积为原来的两倍,反应物浓度不变 | 不变 |
⑤ | 提高起始反应温度 | 不变 | 增大 |
减慢速率的只有③,
14.【答案】B
【解析】
A.原电池中化学能除转化为电能外,还有部分转化为热能,原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小于100%,故A错误;
B.粗锌与稀硫酸能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实验室欲快速制取氢气,可利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故B正确;
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失电子是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C错误;
D.在原电池中一般是相对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棒做正极,且在Mg、Al氢氧化钠原电池中,较不活泼的Al作负极,活泼的镁为正极,故D错误;
15.【答案】
(1)b(3分)
(2)3Al2O3+Cl24AlCl3+3O2(3分)
(3)①CO2(3分)
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洗涤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即说明沉淀洗涤干净(3分)
③2NH4Al(OH)2CO32CO2↑+Al2O3↓+2H2O+2NH3↑(3分)
【解析】
(1)Al2O3硬度大,耐磨,常用作手表镜面材料
(2)置换反应,所以方程式为3Al2O3+Cl24AlCl3+3O2
(3)①CO2
②检验洗涤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洗涤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即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③产物有氧化铝,混合气体,则根据元素守恒,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氨气
2NH4Al(OH)2CO32CO2↑+Al2O3↓+2H2O+2NH3↑
16.【答案】
(1)3 NO2 + H2O = 2 H+ + 2 NO3- + NO(3分)
(2)除去空气中氧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2分)
(3)液面上方充满红棕色气体(2分)
(4)2 NO + O2 = 2 NO2(3分)
(5)BCD(2分)
(6)NO2中混有挥发的HNO3(2分)
【解析】(1)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
(2)步骤I中,通入N2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氧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
(3)由Cu+4HNO3=Cu(NO3)2+2NO2↑+4H2O可知步骤II中圆底烧瓶内的实验现象为圆底烧瓶中反应剧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液面上方充满红棕色气体;
(4)步骤三,注射器中的少量氧气与三颈瓶中无色的NO气体相遇,容易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为2 NO + O2 = 2 NO2;
(5)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与圆底烧瓶中溶液变为蓝绿色无关,A错误;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说明NO和O2反应生成NO2,B正确;pH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显示反应后溶液显酸性,说明有酸生成,C正确;NO3-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显示反应后溶液中有NO3-生成,结合溶液显酸性,说明反应生成HNO3,D正确。
(6)浓硝酸有挥发性,未除去NO2中混有的HNO3,则无法根据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判断NO2溶于水生成硝酸,这是该实验不严谨的地方。
17.【答案】
(1)CH2OH(CHOH)4CHO (2分) 羧基 (2分)
(2) 取代 (2分)
(3)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分) NaOH溶液 (2分)
(4) B(2分)
(5)(2分)
【解析】
(1)CH2OH(CHOH)4CHO,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含有官能团是羧基;
(2)反应⑦是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X为Br2, 反应⑧是CN-取代溴原子的位置,应是取代反应;(3)反应⑤发生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应用NaOH溶液除去;
(4)取少量反应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碘水,若溶液未变蓝,证明反应完全。
(5)
- 【答案】
⑴Cl2+2OH-=Cl-+ClO-+H2O (2分)
(2) 洗气 (2分) 饱和氯化钠溶液 (2分)
(3) CO(NH2)2+NaClO+2NaOH=N2H4•H2O+Na2CO3+NaCl (2分)
(4) 2ClO-+N2H4•H2O= 2Cl-+ N2↑+3H2O (2分)
(5) Cl2+SO+H2O=SO+2H++2Cl- (2分) 0.6 (3分)
【分析】
氯气与30%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钠碱性溶液与尿素反应制备粗肼,粗肼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水合肼和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结合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分析解答。
【解析】
(1)吸收塔内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2)浓盐酸易挥发,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的Cl2中会混有氯化氢杂质,为提高吸收塔内NaOH的有效利用率,将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的Cl2通入吸收塔前需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气,故答案为:洗气;饱和氯化钠溶液;
(3)反应器内碱性NaClO溶液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N2H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H2)2+NaClO+2NaOH=N2H4•H2O+Na2CO3+NaCl,故答案为:CO(NH2)2+NaClO+2NaOH=N2H4•H2O+Na2CO3+NaCl;
(4) 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能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N2,为防止水合肼被氧化,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器内NaClO溶液的供给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N2H4•H2O= 2Cl-+ N2↑ +3H2O,故答案为:2ClO-+N2H4•H2O= 2Cl-+ N2↑ +3H2O;
(5) Na2SO3被氯气氧化生成Na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SO+H2O=SO+2H++2Cl-,再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0.11g固体为硫酸钡,硫酸钡的物质的量==4.72×10-4mol,则样品中Na2SO3的物质的量为4.72×10-4mol,1L样品中含有SO2的质量为=0.6g,即Na2SO3残留量为0.6g/L,故答案为:Cl2+SO+H2O=SO+2H++2Cl-;0.6。
高中化学必修2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新2019江苏专用)03新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新2019江苏专用)03新全解全析),共8页。
高中化学必修2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新2019江苏专用)01新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新2019江苏专用)01新全解全析),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2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新2019广东专用)03新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新2019广东专用)03新全解全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