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练习新原卷版)
展开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18O的一氧化碳,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
A.CO B.H2O C.CO2 CO D.CO H2O CO2
2.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B.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
C.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某些条件可以使平衡破坏
D.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尽管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但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n mol D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生成2n mol A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⑥
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点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大
C.d点(t1时刻)和e点(t2时刻)处n(N2)不同
D.在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5.下列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
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NH3,同时NH3又可分解为N2和H2
C.电解水生成H2和O2,氢气和氧气转化为H2O
D.SO2溶于水和H2SO3分解
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一定限度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X为0.2 mol·L-1
B.Y为0.1 mol·L-1
C.Z为0.4 mol·L-1
D.Z为0.1 mol·L-1时,Y为0.4 mol·L-1
7.向一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X,进行可逆反应2X(g)3Y(g),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只有正反应
B.t2~t3时,反应不再发生
C.t2时,容器内有1.5 mol Y
D.t2~t3时,X、Y的物质的量均没有发生变化
8.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反应:NO2(g)+SO2(g)NO(g)+SO3(g),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N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反应后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
D.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9.在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的A和B气体混合发生反应2A(g)+3B(g)4C(g)。下列描述中,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各物质的浓度之比c(A)∶c(B)∶c(C)=2∶3∶4
B.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C.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物质的同时消耗2a mol C物质
D.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反应开始前的
10.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11.下列可以证明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④v(H2)=v(I2)=0.5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A.②③④⑤⑥ B.②⑥⑦⑧⑨
C.①②⑥⑧ D.②⑥⑨
12.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C(s)+H2O(g)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1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为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而加入MnO2
D.降温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14.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 min 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v(A)=2v(B)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2v逆(A)=v正(B)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 mol A(g)、b mol B(g)、c mol C(g),发生上述反应,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 ③增大容器体积
15.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t1 s内A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反应后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4)(t1+10)s时,A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此时v正(A)________(填“>”“<”或“=”)v逆(B)。
(5)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到达t1 s时反应已停止
b.在t1 s之前B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t1 s时C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16.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____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________。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6Q kJ的热量,则当容器中充入1 mol N时,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等于Q kJ ②小于Q kJ ③大于Q kJ ④等于2Q kJ
(4)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①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②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该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N的同时,生成1 mol M
(5)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
①升高温度
②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③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④使用催化剂
17.在2 L密闭容器中,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 /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上图中,A点处v正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下列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8.甲、乙两个研究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
(Ⅰ)甲组:取5 mL 0.1 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1的FeCl3溶液2 mL,发生如下反应:2I-+2Fe3+===2Fe2++I2。为了证明该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的黄色沉淀(AgI)生成,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②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证明萃取到了I2,即有I2生成。结合①②的结论,他们得出结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1)指导老师指出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组:取4 mL 1 mol·L-1的CaCl2溶液于试管中,发现滴入1 mol·L-1的Na2SO4溶液6 mL后已经观察不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了,发生的反应是Na2SO4+CaCl2===CaSO4↓+2NaCl。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认上述反应具有可逆性和反应限度,简要列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2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练习新新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练习新新原卷版),共5页。
高中化学必修2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案新: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案新,共6页。
高中化学必修2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2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