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48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48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48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
展开
2020-2021学年高一 地理 人教版(2019) 必修一
同步课时作业(16) 防灾减灾
1.下列关于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中,最全面的是(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开挖新的河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2.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台风来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3.在山区公路和铁路旁经常可以看到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读图,完成下面两道题。
(1)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的(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崩塌 ⑤山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
A.加速径流 B.保持水土 C.促进蒸发 D.美化环境
4.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道题。
(1)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你和同学利用暑假到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
A.沿河谷向山上行进
B.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
C.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
5.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6.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两道题。
(1)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
A.武汉 B.成都 C.西安 D.昆明
(2)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起重设备等多用于____灾害的储备。( )
A.地质 B.海洋 C.生物 D.气象
7.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据此完成下面两道题。
(1)下列避震的做法错误的是( )
A.迅速跑向开间较小的卫生间
B.蜷曲身体,蹲在墙角处
C.迅速冲到窗户边,跳楼逃生
D.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抓牢扶手或躲在座位附近
(2)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在废墟下,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8.2009年7月11日16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助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共造成7人遇难,12人失踪。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1)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2)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3)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桑迪”是形成于大西洋洋面上的飓风。2012年10月24日至26日“桑迪”先后袭击了古巴、多米尼加、牙买加、巴哈马、海地等地,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桑迪”的卫星云图和移动的线路图。
(1)美国和古巴,“桑迪”先袭击哪个国家?“桑迪”伴随着哪些天气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生产生活?
(2)如果你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当飓风来临时,你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只是治理准河水灾的一部分,不全面;B、C两项方案不可行
2.答案:B
解析:临时建筑物的牢固程度和安全性差,不适合避险。
3.答案:(1)C;(2)B
解析:(1)读图和材料可知,该工程主要用于公路和铁路护坡和排水,防止因为边坡太陡引起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山洪损毁交通干线。该工程对地震的针对性较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边坡上的网格状装置可以固定边坡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答案:(1)A;(2)D
解析:(1)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形陡峻、有丰富松散物质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的地区。由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为沟谷地带,且地形起伏较大,易受到泥石流威胁。选A。
(2)由于图示地区地形崎岖,暑假期间发生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故野营游玩时应避开河谷地带,遇雷雨时不要躲在大树底下,并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地方露营。选D。
5.答案:C
解析: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需要紧急撤离的是堰塞体下方河流下游的居民,位于河流上游堰塞体上方的居民不需要紧急撒离,故A项错误。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不宜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B项错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能减轻损失,故C项正确。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造成洪涝灾害,故D项错误。
6.答案:(1)A;(2)A
解析:(1)题干所列救灾物资是水灾救助的常用物资,武汉所处的长江中游最容易发生水灾。选A。
(2)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起重设备等多用于对塌压人员的救助。选A。
7.答案:(1)C;(2)B
解析:(1)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绝大多数跳楼者非伤即亡。选C。
(2)当人被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选B。
8.答案:(1)A(2)C(3)C
解析:(1)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
(2)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应选择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3)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抢救时不要盲目乱挖、乱刨,注意保护支撑物,以防意外。
9.答案:(1)古巴。狂风、暴雨、风暴潮。
(2)在接到飓风警报时,最好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待在室内;飓风袭击时,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不到海边游泳玩耍;不乘船出海;远离低洼地带;等等。
解析:(1)根据“桑迪”的移动路径,美国和古巴中先袭击的应该是古巴,“桑迪”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影响经过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2)飓风来临时,狂风会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翻船只;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暴潮会侵蚀海岸,破坏海堤;等等。在接到飓风警报时,最好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在室内,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到室内;不到海边游泳,不乘船出海;远离低洼地带;等等。
地理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七上-《古代诗歌四首》pptx、41观沧海音频朗读mp3、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mp3、43次北固山下音频朗读mp3、44天净沙·秋思音频课文朗读mp3、4古代诗歌四首朗读wmv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防灾减灾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防灾减灾作业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演练精准突破,核心素养综合探究,地理思维科学建模,学业质量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悟新知,合作探究·提素养,随堂检测·精评价,防灾手段,自救与互救,主题1防灾减灾手段,主题2自救与互救,思维构建,即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