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狂练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943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狂练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943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狂练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943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狂练题
展开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1.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这说明西欧 (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休闲活动产生
C.列强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 D.各阶层渴望获取财富推动海外探险
2.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
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地理大发现”引起西欧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3.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4.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 )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
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
5.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 )
A.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 B.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C.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6.17世纪,英、法、荷等国纷纷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建立了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分别负责对美洲和亚非的各项事务。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 )
A.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物 B.使欧洲在中欧贸易中处于出超
C.加快了列强殖民扩张的进程 D.造成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
7.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崛起,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荷兰银行业的发展( )
A.导致欧洲贵金属的大量外流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有利于商业殖民帝国的形成 D.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8.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每磅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9.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推动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机器生产的运用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全社会的海上探险热,这是当时西欧各阶层对货币财富需求増加,从而希望到海外获取财富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等级秩序变化,A项错误;材料中的海上探险并非是休闲活动,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殖民扩张,C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材料未反映殖民扩张对中西贸易的促进,而是反映新航路开辟对中西贸易的促进,排除A。材料并没有反映出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商业革命”,排除C。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瓷器在欧洲非常畅销,影响到欧洲的社会生活,选D。
3.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地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经济地位高,排除A项;据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东西欧之间并无明显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的分工与联系,而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居主流地位,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当时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这些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沟通了亚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C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A排除;当时的美洲墨西哥等地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这种帆船贸易服务于西班牙的殖民利益,B排除;仅凭亚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不足以说明作为欧洲国家的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D排除。故选C。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7世纪,英、法、荷等国纷纷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法、荷等国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加快对外殖民扩张,故C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于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供欧洲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数据,无法判断当时这些国家是出超还是入超,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造成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葡萄牙不是香料的原产地,故A项错误;B项夸大了材料中佛罗伦萨商人被迫亏本出售胡椒的影响,故B项错误;随着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葡萄牙香料被卖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导致佛罗伦萨的香料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商业革命”,故D项错误。
9.答案:A
10.答案:(示例1)论题:“三角贸易”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阐述: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兴起。欧洲人把武器、粮食、日用品运到非洲贩卖,再将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作为劳动力,最后把美洲的玉米、番薯、棉花等原料和掠夺的金银带回欧洲。“三角贸易”扩大了欧洲市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欧的社会转型。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美洲、非洲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综上所述,“三角贸易”是西欧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示例2)物种交流与民众生活的变化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逐渐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美洲与西欧的物种交流给西欧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番薯等,丰富了西欧人民的生活;给美洲带来了驴、马等,提升了当地的生产力,但也带去了传染病,使土著居民人口急剧减少。欧美与中国的物种交流给中国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高产作物,有利于养活众多的人口,有利于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中国茶叶输出的扩大,也深刻影响了西方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物种交流是影响民众生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