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3.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3.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学知识,新闻的要素,题目解说,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此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了解新闻特写的一般特点。2、把握本文画面描述与评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3、体会文章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人数之多、阵容之大,在世界新闻史,上是罕见的。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实录性新闻佳作。
《别了,“不列颠尼亚”》:该文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这篇新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以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因素、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运用了倒装句式,新颖别致,意味深长。从标题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不列颠尼亚”号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面上;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国的这段屈辱终被洗雪。标题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导语部分。英国查尔斯王子和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标志着香港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第二部分(第2-10段):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得告别仪式。第三部分(第11段):结语。用及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对香港的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1.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3.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进行分析。
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分析:这是对末代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即将回归祖国。②“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③“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治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对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①如课文中“最后”一词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洗雪了,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②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③全文最后一句庄重而含蓄,含义深刻。“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5.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从海上黯然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回归祖国。作者没有用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洋溢胜利的自豪之情。
6.《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性文章,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试分析此类新闻体裁的表现手法和结构。
文章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作新闻速写、新闻素描。本文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使某些精彩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结构,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的:第一个场景: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个场景:晚上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个场景: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几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不懈追求。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的方式交错呈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管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主题。2.细节描写,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具体清楚。3.气氛烘托,对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构成背景,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并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要求:必须是单句,不遗漏要点,不超过35个字。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电池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式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答案: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宮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迈上新台阶。解析: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属于导语,交代了时间、事件等主要信息;第二句话介绍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第三句话交代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的意义。根据以上信息按照“主体+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即可。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____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②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_____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答案: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解析:第①处,根据上文“先开花后长叶”和下文“花叶同时生长”可知,此处应填写“有些先长叶后开花”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下文“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先花后叶”和“如果花芽……先叶后花……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景象”可知,此处应填写“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前文“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先花后叶”和后文“先叶后花”可知,这里应填写“(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之类的内容。
3.下面是写作材料收集完毕后的处理方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案:材料收集完毕后,要进行取舍和整理。选取的材料要适切题目并注重特色;整理材料时,要整合同类材料并删去冗繁的部分。解析:首先分析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可知,材料处理分为两个方向即“取舍标准”和“整理方法”。然后再根据“取舍标准”和“整理方去”各自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整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4.下面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______《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______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__香港防务。A.随着 执行 移交 管理B.伴着 行使 移交 接管C.随着 行使 转交 接管D.伴着 执行 转交 管理
答案:B解析:“随着”侧重跟随,“伴着”侧重陪伴。“执行”侧重实行(政策、计划),“行使”侧重使用(职权)等。“移交”是把事务转移给有关方面或交给接手的人,“转交”是把东西交给另一方。“管理”是照管并约束的意思,“接管”是接收并管理的意思。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3.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了解香港及其历史,文体知识,基本特征,六要素,必不可少,积累重要字词,读准字音,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3.1 别了,“不列颠尼亚“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33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1《别了“不列颠尼亚”》mp3、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3.1 别了,“不列颠尼亚“示范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