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整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预习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2.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人物形貌的手法,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列夫·托尔斯泰及课文相关作家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2)
同学们,有一位巨著累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是的,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大作家,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8* 列夫·托尔斯泰 (出示课件3)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文中重点人物、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本课的作者,了解他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5)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回忆录《昨天的世界》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
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盛大的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苏联之行,让茨威格动情的是访问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更令茨威格动情的是去托尔斯泰的墓地。回国后,他把这种感情熔铸在了他的著作《三作家·托尔斯泰传》中。
(3)课本人物
预设:(出示课件7)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代表作有《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文体知识
预设:(出示课件8、9)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③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0)
教师提示:注意“鬈”“袤”“尴尬”的读音。
(2)分一分多音字。(出示课件11)
(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12)
(4)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13-15)
器宇:气概,风度。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低眉: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
禁锢:束缚,限制。
风姿:风度姿态。
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起。
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6)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回答。)
第一小组:第一层(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小组:第二层(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出示课件17)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用课文原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课本回答。)
教师: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须发是什么样?
学生:是多毛、胡须浓密的。
教师追问: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教师:他的面部特征呢?
学生:忧郁、愚钝、压抑。
教师追问:他的长相如何?
学生:长相平平、普通。
教师追问:托尔斯泰这样的外貌特征,会让拜访者有着怎么样的心里感受?
学生:失望。
2.在刻画人物肖像时,作者既正面描写,又侧面烘托,既整体描绘,又局部特写。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这些描写手法。(出示课件18)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寻找语句,然后回答。
教师:我们先说正面描写。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19)
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正面描写,详细地刻画出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
教师:侧面烘托。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0)
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侧面写来访者的心理落差,其实是在为后文蓄势。
教师:整体描绘。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1)
托尔斯泰做学生的时候,可能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辨出来;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绅角色再吻合不过了。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回答。)
学生:写托尔斯泰的长相和普通俄国人长相接近,整体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普通和气质的平庸。
教师:局部特写。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2)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开篇一个特写,就像摄像机的镜头,聚焦于托尔斯泰面部“多毛”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课文刻画人物肖像时,作者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出示课件23)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运用典型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一起讨论分析其作用。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4)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多毛的脸庞写成“植被多于空地”,奇妙风趣。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5)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本句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令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26)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学生朗读语句,师生讨论分析。)
师生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额头比作木柴,把没有光泽的皮肤比作粗糙的村舍外墙,把狮子鼻比作被拳头打塌的样子,写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作者描写的托尔斯泰,外貌平庸甚至丑陋,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作者这样描写,是否有损于托尔斯泰的形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探究他的精神世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作者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
2.深入探究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段落,今天,让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眼睛”这一特征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出示课件27)
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出示课件28)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默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归纳或寻找关键词来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课本分析。)
学生1:犀利。
学生2:蕴情丰富。
学生3:眼睛有威力。
学生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出示课件29)
教师:同学们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感受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吧。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30)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作钢刀, 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31)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这句运用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突出了他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教师指导:夸张(出示课件32)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课文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运用了连珠的妙喻和神奇的夸张。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33)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34)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这句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出示课件35)
(师生讨论,分析归纳。)
预设: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出示课件36)
(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师:同学们,课文作者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
学生: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面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后面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教师追问: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学生:通过这种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出示课件37)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点拨: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和托尔斯泰的个人资料来分析回答。
学生1:并不矛盾。
学生2: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
学生3:他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却总是事与愿违。
学生4: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四、课堂小结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38)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2.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39)
(师生共同讨论,然后教师指正。)
预设:我们不论是认识一个人,还是认识一种事物,不能仅凭外在,而要通过内在去判断其美丑。外在美是暂时的,经不起岁月的考验;而内在美却是永恒的,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3.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1:运用反衬和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出示课件40)
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他却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联系全文可以发现,写他外表的平庸甚至丑陋,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意外的艺术效果,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预设2: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出示课件41)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如“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写出了他眉毛的特点。
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43-45)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
六、知识迁移,拓展探究
1.阅读下面有关列夫·托尔斯泰名言,积累写作资料。(出示课件46)
2.阅读下面的名人轶事,帮助我们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出示课件47、48)
3.阅读《托尔斯泰的仁者风范》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49-55)
七、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56)
仿照本文,描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传记。
要求: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作点拨: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42)
【教学反思】
这堂课带领学生对托尔斯泰的认识从外表走向了内心,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高贵不在于相貌而在于灵魂。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本课紧紧围绕课文旁边的批注,引导学生来完成阅读。作为一篇长文,长文短教需要舍弃一些东西,同时本课属于传记类文体,又必须教给学生与传主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内容理解就做得比较简单。本课把修辞手法以及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为重点去教学,引导学生把握传主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预习作业】
1.利用工具书疏通《美丽的颜色》的重点字词句,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细读课文,看看居里夫妇经历了哪些艰辛,又收获了哪些快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获奖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感悟精彩句子,分析主体形象,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读句子,概括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