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重点讲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从酸碱性的角度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高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这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实验的操作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其实质的理解,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滴管、烧杯、玻璃棒、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石灰水、稀硫酸等。
学生准备:教材、学案等课堂用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常见酸和碱及其化学式书写。(学生演板)
2.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设计意图:对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进行铺垫]
二、新课
(一)情境引入
前面我们讲到安全使用浓酸浓碱时交代大家,如果浓酸沾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碱液沾到皮肤上,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在生活中,我们吃的皮蛋会有涩味,但是蘸醋后就没有涩味了,如果蚊虫叮咬后,我们涂上肥皂水后就会缓解痒痛。那么,酸和碱之间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 ,如果能反应,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和反应?
(二)实验探究,分析推理
(演示实验)把适量的稀盐酸滴加到盛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了吗?
(学生)观察到没有什么明显的现象,有的说发生了反应,有的说没有反应,有的说不知道。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该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究竟发生了反应没有?
(学生)该实验我们看不到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因为它们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之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得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确实是因为该实验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现在我们改进一下实验,大屏幕展示,如下图所示:先在小烧杯内加入约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胶头滴管慢慢地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要目不转睛地观察实验。(可以把小烧杯改成试管进行实验)
(教师)实验完成之后,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该实验能否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为什么?你能否给同学们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学生发言。观察实验现象并交流: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逐滴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红色逐渐变淡,有一瞬间突然消失。
(教师)学生发言后,教师做出分析小结。
(三)分析小结,得出结论
(教师)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以至恰好完全消失,说明稀盐酸滴加到一定程度后,溶液不再显碱性了,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没有了,那氢氧化钠这种物质为什么会消失没有了呢?那肯定与滴加进来的稀盐酸有关,肯定是与稀盐酸反应把氢氧化钠消耗了,从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所以酚酞不再显示红色。
[过渡]其它的酸和碱之间能发生类似的情况吗?
(四) 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3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不同的酸和碱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试着写出本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提出问题】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酸和碱生成一个化合物和水。
【教师讲授】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即:酸 + 碱 = 盐 + 水
[设疑]: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图片展示]:中和反应的实质(借助黑板展示NaOH和HCl反应过程)
[分析]:我们来看看微观模拟图:反应前,HCl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Clˉ,NaOH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 Na+ 和OHˉ。混合后离子的种类有没有改变呢?Na+和Clˉ在溶液中粒子形式存在;HCl中的H+和NaOH的中的OHˉ在混合后的溶液中没有了,它们结合生成了一个H2O分子。H+和OHˉ没有了,因此溶液的酸性和碱性都消失了,所以我们说NaOH和HCl发生了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就是
H++OH_=H2O
[板书]:中和反应的实质:H++OH_=H2O
[设疑]: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小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并判断哪一个是中和反应
CaCO3 + HCl -------
CO2 + NaOH -------
KOH + HNO3 -------
H2SO4+ Fe2O3-------
[板书]:
1.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 判断中和反应的依据:反应物:酸和碱,生成物:盐和水。
(五)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提出问题】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个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学生自学回答】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其酸性。
②硫酸厂的污水中加入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在印染厂的碱性废水中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③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涂上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痛痒。
④用“胃舒平”可以缓解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
【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 改良酸性土壤 :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土壤呈酸性,必须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2. 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在印染厂的碱性废水中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3. 用于医药: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量,可用氢氧化铝中和。(分析胃乐胶囊的说明书 )
3HCl+Al(OH)3=AlCl3+3H2O
[知识拓展]:
1. 如何证明造纸工厂的废水显碱性?应如何使废水呈中性?
2. 如何证明冶炼厂的废水显酸性?应如何使废水呈中性?
(六)【知识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谈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 中和反应:酸 + 碱 → 盐 + 水
(属于复分解反应)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 中和反应的应用:
(1)农业 (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2)工业 (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生活 (用于医药)
(七)【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 CuO B .Cu(OH)2 C .CuSO4 D .HCl
2.在下表的空格中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或物质的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八)教学反思:
1. 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既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又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3.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发现学生最薄弱的是酸、碱、盐的分类学习,即使每节课上可以把常见的酸的性质、用途,常见碱的俗名、性质、用途和盐的概念探究分析清楚,但综合起来就容易混淆,因此应在后续的巩固或辅导中加以重视,另外需要强调中和反应并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所以今后接触到复分解反应时,要交代中和反应只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是特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九)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H+ + OHˉ= H2O
1.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 判断中和反应的依据: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物质名称
氢氧化钾
氯化钠
化学式
MgO
HNO3
物质类别
单质((金属)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a>,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a>,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