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160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160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联系实际,演示介绍、指导练习、迁移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实验)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
教学设计与过程
(1)设计思路
实验引题
认知冲突
第二环节:通过氢氧化铜、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实验探究得出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假设猜想
设计、实验
解释结论
点拨推理
交流合作
二种可能
酸和碱发生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第一环节:从生活中的事例硫酸的泄露引出中和反应
第三环节:通过问题讨论和课堂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思考质疑
新闻报道
碱与硫酸发生反应
问题讨论
课堂交流
学以致用
设想方法
应用提高
回顾反思
交流共享
提高
内化
素质提高
第四环节:评价与反思
生活
化学
社会
自我
(2)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从生活中的事例——硫酸泄露引出中和反应。
【引入】播放视频 硫酸泄漏
【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过渡】大家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用什么化学方法来处理这样的危机?
【演示实验】氢氧化铜和硫酸溶液
【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实验中可以看到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加入硫酸后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铜反应。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的结论,为学生下面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反应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实质
【过渡】氢氧化铜和硫酸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其它常见的酸和碱中,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实验】让学生用滴管向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的盐酸,观察现象。
(两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问题】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说出你的猜想。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把学生写出的实验方案,投影交流,然后各组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
【引导】在以上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用相应的问题不断的引导。比如,
= 1 \* GB3 ①方案中滴加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 2 \* GB3 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但生成了什么物质呢?现在烧杯里面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NaOH?稀盐酸?还是其它物质?为什么?
(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会质疑、思考、解释、表达与交流)
【实验结果分析】
学生一:向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是因为含有OH根离子,加入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OH根离子消失了,可能是与盐酸中的H离子反应了。
学生二:向往盛有NaOH 溶液的试管加入几滴稀HCl,然后再加入锌粒。锌粒没有什么变化,说明溶液中没有酸,即加入的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让学生按照他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来解释为什么根据这些现象就可以得出酸和碱发生反应的结论。试验中的现象是多样的,期望学生能从不同的现象出发,通过分析推理得出酸碱发生反应的结论。)
【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小结】说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都生成水,而其他产物如硫酸铜、氯化钠等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讲解】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样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板书】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学生练习】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画出反应前后烧杯中所存在的粒子。
【解释与结论】烧杯中原来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加入盐酸,盐酸中有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烧杯中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说明是氢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了水。
播放动画,从微观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采用归纳法得出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结论,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解释反应过程中微粒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构建化学微粒观
【延伸提问】1.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都是中和反应?
2. 我们平日所说的调味品盐与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
【学生思考】
【释疑】
不是.因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酸和碱作用能生成盐和水外,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我们还学到过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 CaO+2HCl=CaCl2+H2O等,但这些都不是中和反应.
不是.我们平日所用的厨房调味品盐指的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NaCl),而化学上所指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名称,就像酸、碱一样,这类化合物在水中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像氯化钙(CaCl2)、碳酸钠(Na2CO3)、硫酸钾(K2SO4)等都属于盐类物质。
(对于易错点要及时的剖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第三环节:通过课堂交流和问题讨论,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酸能够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那么在刚才的事故中,我们可以用什么物质把河水中的酸反应掉?
【学生思考】可以用碱发生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钙
【解释】确实如此,发生酸的泄露,消防官兵很多都是采用熟石灰来中和的。
【投影】消防官兵对于酸泄露采取的措施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利用中和反应?
【投影图片,交流讨论】
1.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蚁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以涂一些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减轻痛痒。例如稀氨水,肥皂水
【习题反馈】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皮蛋有涩味,如何检验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在食用前如何除去涩味?
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
一个人如果胃酸过多,为什么要吃一些含氢氧化铝的药物?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凸显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第四环节:总结与反思
【回顾与反思】同学们回忆本节课有何收获?有何体会?有何发现?
【交流共享】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上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
板书设计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应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在 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过程
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2.思考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a>,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