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772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772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772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展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教学分析
(一)课程标准: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初中学生已有所涉及,有一定的基础。但初中更注重历史事实的讲述,对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素养培养不够。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历史图片和丰富史料的运用,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科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一课,上接聊下晋元帝统治,下启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包含四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的变化”,本课脉络清楚,重难点突出。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教材,结合学情,设置历史教学情境,增强历史教学趣味性。
(四)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农业是古代封建政权的主要经济基础。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程。
2、史料实证:探究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诗,理解边境贸易、民间贸易与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联系。
3、历史解释:理解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2、难点:宋代城市和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影响。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主要运用讲述法、演示法、谈话法。
(二)学法:
1、课前:学生通读教材,了解的历史概况。
2、课上:
(1)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图片、文字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理解材料,进而使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2)探究学习法:在掌握相关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开展课堂讨论、猜想,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3、课下:画出本课结构脉络,进行宏观把握;同时填充具体内容,进行微观处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情景导入:
教师:询问学生如果穿越回古代,你想在哪个朝代生活?
请学生作答
教师:如果是老师的话,老师最想生活在宋朝,为什么呢?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会有一个答案。好的那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0页。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同时还可了解学生对各朝代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农业与手工业
(1)农业
教师:现在我们跟随张三来到大宋朝了,在多媒体上展示人物资料。
困惑一:
教师:你觉得张三能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请学生作答
教师总结: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政策,武将没有前途。所以张三决定解甲归田,大家觉得张三应该去南方还是北方生活,为什么?
学生:南方,因为南方自然条件好,经济得到了发展。
困惑二:
现在张三来到了南方生活,用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大块的土地,但是从没耕作过的他并不知道要种些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60页,给张三提个意见。
学生:水稻、小麦,因为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已经普及了。
困惑三:
现在张三解决了生计问题,还剩一大块地。他觉得自己生活比较乏味且衣服过于粗糙,想要享受美好的生活,他应该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60页及下图给他提个意见。
学生:可以种棉花和茶树,因为他这时候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可以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了,且棉花在宋朝开始在内陆种植,慢慢得到推广。
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时候张三种植经济作物和棉花有什么影响?
学生: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教师:感谢大家给张三的建议,现在他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0页前两个自然段和“历史纵横”的内容,归纳出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教师引导)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多媒体出示:
-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相当普及;
- 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突破了自给自足状态,发展商品经济)
- 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推动棉纺织手工业发展)
-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设计意图:以张三为例子,提出他在宋朝生活的诸多问题,请同学们给他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手工业
教师:棉花的种植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是宋朝手工业的一个代表,除了棉纺织业之外宋朝还有哪些手工业获得发展的,请同学们根据第61、61页进行归纳。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分析和补充,学生分析展示。
- 制瓷技术有了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制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
- 矿冶业占据重要地位,采煤技术的改进提高了金属冶炼的质量与产量。
- 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应刷术)
- 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由学生结合课本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手工业的先进,产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
2、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困惑四:
教师:张三的好兄弟给他写了信告诉他,在边疆赚了好多钱,张三也想去,但他不知道要去哪里,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1页及下图给张三给予帮助。
学生:去各政权的边境处榷场进行贸易
困惑五:
教师:张三去榷场赚了很多钱,他让老师代他谢谢大家。不过张三又面临一个难题,边境太过辛苦,张三想带着钱去一个大城市生活,不过他的钱太多太重,也不知道该去哪个大城市?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2页给张三提个意见。
学生:他可以将他的钱换成纸币(北宋就已出现纸币交子,这时候他可以换成会子),去广州、泉州、明州等生活。
困惑六:
教师:张三带上换的钱到了广州生活,不过他不想坐吃山空,他想再做些生意,他能做什么生意。
学生:可进行海外贸易,运输丝织品和瓷器出海贸易获取高额利润。
困惑七:
教师:张三已经年老了,他想要去杭州养老,他比起别的朝代能享受些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材料一、二和清明上河图回答问题。(多媒体出示活动版的清明上河图和材料)
材料一: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学生:可以吃美食,逛酒楼、瓦市,夜市、早市,在坊间吃面。
教师:非常棒,宋朝的城市十分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突破了时空限制,经济功能增强。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吃面逛街的美好愿望。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1、62页的内容,归纳出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教师引导)
学生:阅读讨论展示
1.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2.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4.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突破了时空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3、经济重心南移
困惑八:
教师:张三在养老的过程中,发现杭州来了许多北方的商人,在交谈过程中,感到北方不如南方了,他的感觉是对的吗?
学生:对,因为这时候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教师: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28页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进行分析)1.主要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
2.自然因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潜力大。
3.社会因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4.其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江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
教师:那经济重心南移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2、63页讨论展示)
积极影响:1.南方人口增多,户口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2.南方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3.税收主要集中在南方。
4.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南方过度开发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了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
拓展:如何认识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多媒体展示南北分卷材料,请同学分析)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认识:兼取南北士人,平衡南北政治势力,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统一;吸引落后地区学子入仕,刺激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3、社会的变化
困惑九:
教师:张三原本从商还有一定的顾虑,在其穿越前的历史知识告诉他,商人在古代地位非常低。但他在经商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的不公平待遇,他意识到宋朝的社会与其他朝代不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64页以及学习聚焦,告诉张三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分析展示)
1.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流动,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
2.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出现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土地兼并严重,出现“财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课堂小结:辽宋夏金元统治时期,在统治者的重视下,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四、板书设计:
五、当堂检测:
1、下列诗句中,反映宋朝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的是( C )
A.“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D.“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2、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单独录取的制度,其主要原因是 ( D )
A.国家重文轻武
B.北方长期战乱
C.官僚集团腐败
D.经济重心南移
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B )
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政治重心转移到南方
4、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D )
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方发行
C.金融秩序混乱
D.纸币合法地位确立
5、北宋与辽、西夏在边境设置“榷场”,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榷场”指( A )
A.贸易场所
B.军事要塞
C.竞技场
D.牧场
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新课授课,设计意图,本课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