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4利器善其事得鱼莫忘筌__赏析表达技巧含语言含答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4利器善其事得鱼莫忘筌__赏析表达技巧含语言含答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4利器善其事得鱼莫忘筌__赏析表达技巧含语言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4利器善其事得鱼莫忘筌__赏析表达技巧含语言含答案,共3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万鞋墙
    梁 衡
    ①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座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我问:“有多少双?”答道:“13 000双。”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
    ②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点潮湿。
    ③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月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布鞋是最好的标志。
    ⑤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看他家地上摆的鞋。我是1963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学,赤着脚上课。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生产队饲养院的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穿来的,上面已补了13个补丁。九十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
    ⑥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以示纪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社员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⑦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做鞋,首要是结实。先要用布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一针。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一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 500针。那堵鞋墙共有13 000双鞋,你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辛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⑧鞋墙不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开头一段写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以此来反衬“一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
    B.第②段通过“隆重聚会”这个比拟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个比喻,把无生命的鞋写活了,“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中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C.第⑤段,作者以“赤着脚上课”反映出湘西的贫困,以“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反映出农村的落后,以“着正装”反映城市的富裕。
    D.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鞋这个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庄重的风格。
    C 解析:C项,作者以“赤着脚上课”“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到开会“着正装”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进步。
    2.(分析表现手法)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借物抒情。通过鞋墙引起关于鞋的一系列联想,表达出对鞋的由衷敬仰,抒发了作者对像纳鞋人一样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3.(分析表达方式)这篇散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散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亲眼所见鞋墙受到触动而眼眶湿润,联想到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联想到鞋是社会进步的符号,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性。②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如作者感叹鞋“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4.(分析修辞手法)赏析第⑦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引用、对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做鞋针数繁多、艰苦曲折,深刻地表达了对慈母辛勤劳动的赞美。
    5.(品味语言风格)本文语言风格庄重,试结合第⑥段加以赏析。
    答案:①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因为“鞋”“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②语言凝重。作者说“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举的例子如巴黎公社社员墙、犹太人的哭墙、烈士人名墙,鞋墙与之一样都容易引起人们痛苦的记忆。③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如“如巴黎公社社员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④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如第一句中的“虽……但……”,第二句中的“但……”,第三句中的“虽……却……也……”。(答出三点即可)
    6.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④段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①从鞋墙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联想到第一个驻外使馆的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鞋上路的情形。②想象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等。③这些联想与想象,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x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6 赏析表达技巧(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6 赏析表达技巧(一)(含解析),共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2 散文阅读 课时17 赏析技巧语言(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2 散文阅读 课时17 赏析技巧语言(含解析),共1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