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716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716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716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展开《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2021浙江余姚中学高一期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如果我们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生活小窍门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
A.水循环的原理
B.热力环流原理
C.温室效应原理
D.热胀冷缩原理
2.蜡烛点燃过程中,其附近等温面与等压面分布状况,正确的是( )
下图为海陆风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 )
A.白天 B.夜晚
C.冬季 D.全天
4.A、B、C、D四点的气压按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A<B<D<C
C.D>C>A>B D.C<D<B<A
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热力环流。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的过程中感觉到风( )
A.从偏东方向吹来
B.从偏北方向吹来
C.从偏南方向吹来
D.从偏西方向吹来
6.该同学依据观察结论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第7~8题。
7.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A.雨季及时排水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减弱噪声干扰
D.降低光污染危害
8.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房间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冷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甲,暖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乙
B.冷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乙,暖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甲
C.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甲,冷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乙
D.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乙,冷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甲
二、能力提升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第9~10题。
9.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10.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背景风速 B.植被覆盖
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沿海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据较新的研究表明,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图1为某年天津市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平均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1
图2
13.据图1可判断天津市( )
A.大体上日出前后,热岛效应最强
B.太阳辐射越强,热岛效应越强
C.与春、夏、冬季相比,全年热岛效应最强
D.全年热岛效应平均日变化最大
14.天津市的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比热容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上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风力减弱
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17.(拓展探究)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为了解释热力环流的原理,动手做了一个实验。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该小组准备的实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
材料二 该小组的实验步骤: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③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
(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从实验的效果考虑,为什么胶合板的小孔要对着冰块盆?
(3)由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4)列举地理环境中这种运动形式的两个实例: 、 。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第1题,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流向蜡烛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可以减少切葱产生的气体的上升,B项正确;与水循环、温室效应、热胀冷缩的原理无关,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第2题,对流层大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等温面上凸。蜡烛处气流上升,蜡烛处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故选D项。
3.答案:A 4.答案:D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判断,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判断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判断表示的时间为白天。第4题,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C、D点的气压较A、B点低;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A点气压高于B点,D点气压高于C点。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第5题,白天沙地气温高,气压低,林地气温低,气压高,因此风由林地吹向沙地,所以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风从偏东方向吹来。第6题,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知,白天近地面风应该由水库吹向度假村;白天风由草地吹向沙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第7题,据题意知,此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第8题,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可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室内气温比房间乙高,气压比房间乙低,因而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乙,冷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甲。
二、能力提升
9.答案:A 10.答案:C
解析:第9题,由“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可知,山谷风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山谷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山坡与谷地受热不均,在背景风较弱的晴天,山坡与谷地受热不均会更明显,山谷风会较强,A项对。第10题,河北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昼夜长短影响山坡与谷地“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①处风向是从湖水面吹向陆地,是湖风。据同一水平面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得出,湖面气压高于陆地,因此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③处风受到的摩擦力较近地面小,因此比①处风力大。还可以根据风向标来识别风力大小。第12题,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湖陆风会将湿润的空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缩小城市的昼夜温差;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水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从而使得湖陆风减弱。
13.答案:A 14.答案:B
解析:第13题,由图1可知,热岛强度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日出前后为最大值,即热岛效应最强。第14题,当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近地面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时,两者叠加会使海风增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②符合这一条件。
15.答案:B 16.答案:D
解析:第15题,由于比热容的差异,白天水库温度较度假村低,夜间水库较度假村温度高,由此判断③④正确。第16题,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因水面摩擦力小,库区风力增大。
17.答案:(1)地面冷热不均。
(2)因为冰块盆处气流是下沉的,实验效果明显。
(3)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
(4)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城市风)、季风(任答两个即可)
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的成因主要是地面冷热不均。第(2)题,在整个实验中,通过香的烟来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香放在下沉气流一侧,有利于烟参与空气的流动,便于观察。第(3)题,通过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可以验证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空气流动。第(4)题,只要地表冷热不均的地方,都可以出现热力环流现象,如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