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从《百合花》看高考小说考点课件61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6749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小说三要素,常考题型,茹志鹃,第一课时,关于作者,关于写作背景,走进文本,结构连贯法,借被救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关于小说的文学常识
什么是小说?小说:四大文学体裁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1、人物形象2、故事情节3、环境描写
1、快速阅读小说,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2、把握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3、分析小说人物的人物形象4、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标题的含意和小说主题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 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短篇集。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概括情节的方法:1、结构连贯法: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梳理。
(1-23)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去包扎所。
(24-43)通讯员随“我”借被子,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
(44-57)通讯员救人牺牲。
(58-59)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
2、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抓住线索就能够围绕线索概括故事的情节发展。
1、5分钟之内速读全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关键字词。2、找出全文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大意。
全文以时间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 1946年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最后新媳妇执意将新被献给为救人而牺牲的小战士。
找出与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理解百合花被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作用一:小说中三次提到的那条“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用以反复点题,突出标题的象征意义,深化主题。——主题
作用二:使整篇作品结构严密,层次清晰,也使情节的发展更加连贯。——结构/情节
作用三:围绕借被子事件,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人物
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等。对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渲染气氛。
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在情节上:为后面“借被子”这一情节做铺垫,并且和后文为了战友英勇牺牲形成对比。在人物上:通过这一情节表现了通讯员憨厚朴实,拘谨腼腆的性格。在主题上:通过我和通讯员的交往,表现了纯洁的战友之情。
1.分析本文开头叙述我和通讯员一起去包扎所这一情节的作用
结合《百合花》分析小说各情节的作用
1946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 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中秋”交代了季节。②部队决定总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一般开头的作用1、开门见山,点明主旨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3、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设疑式(悬念)开头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写景开头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写包扎所位置和陈设,突出作战条件艰苦、物质匮乏,为下文借被子做铺垫
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令人伤感的结尾的作用分析
1、主题上:深化主题2、人物上:更好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3、读者感受上:令人伤感,引人思考4、情节上:与前文相呼应
在情节上:和前文“借被子”、通讯员牺牲形成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在人物上:进一步突出了新媳妇内心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的心灵以及对战士的真挚情感。侧面突出了通讯员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人物形象。在主题上:凸显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纯洁的鱼水之情这一主题。在读者上:新媳妇把唯一的嫁妆盖在通讯员身上的举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2.结尾处写新媳妇把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出人意料的结尾的作用分析
1、情节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产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伏笔相照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主题上:深化主题。
令人喜悦的结尾的作用分析
1、读者感受上:引起读者共鸣,给人愉悦之感。2、情节上:总结全文。3、主题上:深化主题。
戛然而止的结尾的作用分析
留下空白给读者无穷的回味余地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人物描写的角度)
小说刻画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三个人物,分别是通讯员、“我” 、新媳妇。一个次要人物:乡干部
整体感知(从大处着手)
细节描写(从小处着手)
侧面描写(从他人他物着手)
请同学们分组探究通讯员、新媳妇的人物形象,任选一个人物展开
①和“我”相处时始终保持距离,表现拘谨②借被子时被拒说“老乡封建”,后知道原因之后又想送回去③为保护担架队员牺牲自己
外貌描写: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动作神态描写: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动作描写: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细节描写: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从侧面(他人他物)感知
在小说的情节中,“我”对通讯员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着恼”“反抗情绪”——“亲热起来”——“从心底里爱上”——“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强忍着眼泪”
《百合花》的通讯员是什么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①腼腆羞涩、憨厚朴实。通讯员和“我”相处时始终保持距离,表现拘谨;和“我”面对面坐着时“张皇”“局促不安”。②不善言辞,纯洁善良。借被子时因不善言辞被拒绝,先说“老乡封建”,后知道原因之后又想送回去。③不畏牺牲,舍己为人。他为了保护担架队员不惜牺牲自己。④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小说中两次写到他的枪筒,枪筒理插着几根树枝和一枝野菊花,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①听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把自己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借出去了。②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衣服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被子盖在棺材里。③主动前往包扎所,帮助包扎所工作人员照顾伤员。把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①美丽动人,娴静羞涩。小说中新媳妇出场时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其美丽动人,总是低着头笑看出她是非常娴静羞涩的。②真挚善良,热心助人。听说被子是给伤员的,把自己唯一嫁妆借出去。还主动到包扎所去帮忙,看出她善良、热心。③品质高洁。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漏洞,通讯员牺牲后把自己的嫁妆盖在通讯员身上。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我”的身份:“我”的性格:“我”的位置:
文工团创作室的成员、女同志、通讯员同乡、包扎所妇女的领导者
包扎所(连接了军人和群众)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展开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我”是叙事的见证者,借由“我”的眼睛见证了通讯员由一个天真的男孩变成英勇的英雄,见证了新媳妇由羞涩忸怩变得勇敢坚毅的过程。
③“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之间,战友之间纯洁的感情。④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主旨: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找出两处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1.第4段:“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温润的香味”
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清新干净的景象。在残酷的战争之前,眼中却是这样一派和平的景象,体现出他们作为革命战士临危不惧、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2.第45段:“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凸显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为下文通讯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对环境本身:交代时间、地点、背景等,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对情节: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对人物:突出人物处境,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在主题上:表现主题,深化主题
对环境本身:交代人物活动及成长背景,揭示复杂的社会关系对情节: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对人物: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在主题上:揭示怎样的社会本质特征或主题(比如鲁迅的小说)
【活动设计】试着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鉴赏其作用。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细节1——枪筒里的树枝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表现了通讯员热爱生活,充满朝气的人物形象。
第一次:34段借被子时——表现通讯员腼腆与新媳妇的善良第二次:43段通讯员离开时——为下文再次看到衣服上的破洞埋下伏笔第三次:53段通讯员牺牲后“我”看到的——与上文风里飘摇的破布相呼应,体现“我的悲痛第四次:56段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
第一次:42段通讯员离开前——表现了通讯员对革命同志的关心,也表现了他活泼可爱的性格。第二次:57段通讯员牺牲后——表现了“我”的悲痛心情以及对通讯员的怀念。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表层义(字面义、最浅层的含义)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结合标题所用表达技巧:常用的有双关、比喻、象征等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进行挖掘
例: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表层义:“百合花”是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深层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百合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洁、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对人物:交代或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人物性格对情节: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是文中的线索,贯穿全文对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渲染气氛。主题上:深化主题,点明主旨读者感受: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手法: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法,生动形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示范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茹志娟,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整体感知,知识补充,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象征含义,分析标题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茹志鹃,写作背景,素养目标,整体感知,新媳妇,题目含义,枪筒的树枝和野菊花,衣服上的破洞,百合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