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
展开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核心知识梳理】
1.用作热源的仪器
2.可加热仪器
(1)直接加热仪器
(2)垫石棉网加热仪器
3.计量仪器
(1)
(2)
(3)
(4)
(5)
4.分离、提纯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
(2)加滤纸后,可过滤液体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水润湿,注意不得留有气泡
(2)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a.用于随时添加液体
b.萃取、分液
(1)注意活塞不得渗漏
(2)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流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a或b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a将蒸气冷凝回流
冷却水的流向应下进上出
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1)一般选择与杂质气体反应的试剂作吸收剂
(2)装入液体量不宜超过其容积的2/3
(3)气体的流向为:长进短出
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干燥剂为粒状,常用无水CaCl2、碱石灰
(1)注意干燥剂或吸收剂的选择
(2)一般为大口进气,小口出气
5.其他常用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于收集气体和做固体的燃烧实验
①注意与广口瓶的区别,集气瓶是口上面磨砂,以便用毛玻璃片密封瓶内气体,而广口瓶是口内侧磨砂,以便与瓶塞配套使用;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③可在集气瓶中进行固体燃烧实验
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
①吸液后不得倒置,以免试剂腐蚀胶头或试剂被污染;
②向容器内滴加试剂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做Fe(OH)2的制备实验时例外];
③用毕洗净,未洗净时不能一管多用
用于分装各种试剂
①广口瓶盛装固体试剂,细口瓶盛装液体试剂,滴瓶盛装常用试剂;
②见光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试剂要保存在棕色瓶中;
③盛放强碱性试剂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可用橡皮塞
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
①一般用大端,当固体用量很小时,可用小端取用;
②取用后应将药匙擦拭干净
取用块状试剂
①不能加热;
②不可取用酸性试剂;
③用完后必须使其保持清洁
①搅拌;②引流;③蘸取试液或黏附试纸
搅拌时不得碰击容器壁
加热仪器(热源)
①酒精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且不少于其容积的;
②用外焰加热,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用完后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微专题】
1.广口瓶的创新应用
装置图
解读
集气装置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氯气、氯化氢等。操作要点是:a进b出
盛满水,“b进a出”可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CO、NO等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氨气等,操作要点b进a出
量气装置
气体从短口端进入广口瓶,将液体压入量筒中,则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所测气体的体积。读数时先要调整量筒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液面相平,然后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最低点相切
洗气装置
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或用于干燥气体,操作要求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储气装置
瓶内注入一定量的液体,用于暂时贮存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操作要求是短管进气,长管出气。如用饱和食盐水可以储存少量Cl2
安全瓶装置
左右导管均短且等长或进气管短,出气管长。用于防止液体倒吸或减小气体的压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2.球形干燥管的创新应用
装置图
解读
尾气吸收装置
①可用于一般尾气的吸收,如内盛碱石灰,可吸收HCl、Cl2、SO2等(如图a);
②可用于防倒吸装置,如极易溶于水的HCl、NH3等(如图b)
气体检验装置
如干燥管中内盛无水CuSO4时,可用于水蒸气的检验,如图c
辅助测定气体,防止外界因素干扰;定量测定气体时,有时需要考虑空气中的成分对测定产生的影响,所以在测定装置后,需接一个干燥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对定量测定产生干扰,如图d
简易的发生装置
类似启普发生器原理,通过调节活塞,进而使产生的气体调控液面高度而决定反应是否继续,如图e
过滤装置
可用于水的净化等较简单的过滤,如图f
3.气体干燥装置
干燥气体可用洗气瓶(如图①盛放液体干燥剂)、干燥管(如图②,球形干燥管)、U形管(如图③,盛放固体干燥剂)。
4.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排液法)
使用装置④时需注意:冷却至室温;使集气瓶与量筒内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
5.冷凝装置
其中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应与气流方向相反。
6.防倒吸装置的创新(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
防倒吸原理
(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
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或试管)中。
(2)接收式(上图中的Ⅲ、Ⅳ、Ⅴ)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3)隔离式(上图中的Ⅵ、Ⅶ)
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7.防堵塞安全装置
8.防污染安全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装置。
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③制取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知识点辨析.正误判断】
1.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量筒、容量瓶、锥形瓶都是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 )
(2)灼烧固体时,坩埚放在铁圈或三脚架上直接加热( )
(3)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
(4)熔融NaOH固体用瓷坩埚( )
(5)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的称量纸上( )
(6)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量筒的“0”刻度在下端( )
(7)在容量瓶中不能直接溶解物质( )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1)锥形瓶可以垫石棉网加热。(2)坩埚放在铁圈或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3)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5)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腐蚀纸片,应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6)量筒没有“0”刻度。
2.玻璃棒的用途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
(2)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
(3)用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
(5)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
(6)粗盐提纯实验时,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中蒸发结晶时要不断搅拌,以防止因受热不均匀而引起飞溅(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1)过滤时不能搅拌,否则会使滤纸破裂,造成过滤操作失败。(3)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及时散热并使液体混合均匀。
3.计量仪器的使用和精确度
(1)用容量瓶配制480 mL某浓度的溶液( )
(2)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量筒的“0”刻度在下端( )
(3)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食盐,量取8.6 mL稀盐酸选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 )
(4)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酸性KMnO4溶液( )
答案 (1)× (2)× (3)√ (4)×
解析 (1)容量瓶常见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没有480ml的容量瓶。(2)量筒没有“0”刻度。(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精准训练1】
1.下列操作中,仪器使用不正确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
B.用铁坩埚灼烧烧碱
C.用铁坩埚除去纯碱晶体中的结晶水
D.加热蒸发皿时不用石棉网
2.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盐酸除去BaSO4中少量BaCO3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NaCl配制0.5 mol·L-1的溶液
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分液漏斗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
NaI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标准液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 g氯化钠晶体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③⑥ D.③⑤⑥
4.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实验,下列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中分液漏斗内的液体可顺利加入蒸馏烧瓶
B.装置②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的“即关即止,即开即用”的作用
C.利用装置③制取SO2,并验证其还原性
D.利用装置④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5.用常见化学仪器填写下面空白。
在上述仪器中:
(1)写出下列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③______,⑤______,⑧____,⑮____。
(2)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__________,存在0刻度的是____________。
(3)在使用前需检查仪器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____,其中可用于物质分离的是____________,可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是______________。
(4)⑧不能用于组装蒸馏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量取10.0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用仪器⑪称量药品时
其精确度为________。
(6)将海带灼烧灰化,选用________。
(7)过滤得到滤液,选用________。
6.下面列出了8个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辨认各装置中的指定仪器的名称,并思考各仪器的作用。
(1)图1中①的名称: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的名称:____________,③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2中④的名称:____________,使用时,玻璃管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的名称:____________,⑥的名称______________。
(3)图3中⑦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图4中仪器⑧的名称:________,仪器⑨的名称:________,图5中仪器⑩的名称:____________。
(5)图6中仪器⑫的名称:________,图7中仪器⑬的名称:____________,仪器⑫不能换成仪器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7中碎瓷片、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图8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核心知识梳理】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取用药品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
(或纸槽)
镊子
用托盘天平称量
胶头
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用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
(2)向仪器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试纸的使用
(1)类型及作用
——定性检验酸碱性
——定量检测(粗测)酸碱性强弱
——检验SO2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检验Cl2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溶液: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检验气体: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再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特别强调】
pH试纸使用的注意事项:
(1)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否则会导致溶液受到污染。
(2)测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加待测液。如果湿润,可能会带来误差,如果是测定气体的酸碱性,则需要把pH试纸先润湿,然后再测定。
(3)广范pH试纸只能读出整数,比较粗略。
(4)不能用pH试纸测漂白性、强氧化性试剂的pH。
3.物质的溶解
(1)固体物质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用玻璃棒搅拌、粉碎、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2)气体物质的溶解或吸收
①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较大的液体加入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
4.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2)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残留物
洗涤剂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
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CS2或热的NaOH溶液
试管壁上附着的银镜
稀HNO3
AgCl
氨水
容器内残留的MnO2
热的浓盐酸
5.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如图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导管口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c。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________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在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__,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
答案
(1)产生气泡 形成一段水柱
(2)高于 液面位置保持不变 高于 位置保持不变
(3)一段时间后,水柱的水位不会下降
(4)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上升 保持稳定
【精准训练2】
1.化学实验必须操作规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查是否漏液
B.蒸发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D.浓碱溶液滴在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醋酸溶液
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5.下列装置中,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6.为检查如图所示某有机合成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以下操作和方法设计。
(1)甲同学认为,用微热法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只需关闭止水夹a,打开b的玻璃活塞,观察液体能否顺利滴下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乙同学的方案可行吗?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实验安全
【核心知识梳理】
1.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瓶的选择
①根据药品状态
②根据感光性
③根据酸碱性
(2)试剂的保存方法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②加入还原剂
③隔绝空气
①Na2SO3、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
②FeSO4溶液中加少量铁屑
③K、Na保存在煤油里,Li保存在石蜡里
防与CO2反应
密封保存,减少露置时间
NaOH溶液、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漂白粉等密封保存
防挥发
①密封,置于阴凉处
②液封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②液溴用水封
防燃烧
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
苯、汽油、酒精等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
浓HNO3、KMnO4溶液、AgNO3溶液、氯水等
抑制水解
加入酸(碱),抑制水解
FeCl3溶液中加稀盐酸,Na2S溶液中加NaOH溶液
防腐蚀
①能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
②能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
①浓HNO3、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腐蚀橡胶
②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特别强调】
(1)固态药品要放在广口瓶中;液态试剂一般要放在细口瓶中;一般药品均应密封保存,并放在低温、干燥、通风处。
(2)易反应的试剂不能存放在一起,如强酸不能和强碱存放在一起;强氧化性试剂不能和强还原性试剂(或有机试剂)存放在一起。
2.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3.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安全性原则
①防止爆炸。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防止倒吸和污染。要注意以下几点:a.加热尽可能均匀;b.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c.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有毒酸性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用强碱溶液吸收;CO点燃除掉;NO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H2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如气态烃虽无毒性,但弥散在空气中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应当点燃除掉;NH3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③防止暴沸。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沸石或碎瓷片。
④防止泄漏。防气体泄漏主要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液体泄漏主要是检查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等是否漏水。
⑤防止堵塞。如加热KMnO4制O2,细小的KMnO4粉末可能引起导管堵塞,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⑥防止挥发。有密封、液封、冷凝回流等方法。
⑦防止中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引起中毒,实验中应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在通风橱内进行。
⑧防氧化。如H2还原CuO的实验中要“先灭灯再停氢”,以防反应生成的Cu被空气中的O2氧化;切割白磷要在水下进行等。
(2)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
实验事故
处理方法
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5%的稀硼酸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
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或蛋清,并及时送往医院
水银洒到桌面或地面上
撒上硫粉并进行处理
(3)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
图标
说明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实验中会用到电器。禁止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新电源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实验中会遇到加热操作,或用到温度较高的仪器。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实验中会用到锋利物品。应按照实验操作使用,避免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扎伤或割伤
【特别强调】
(1)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灭火,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磷化钙等,它们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氧气等将引起更大火灾。
(2)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等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反应器内的燃烧,若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烧,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进行扑救,以防爆炸。
【知识点辨析.正误判断】
1.药品的存放
(1)在同一层试剂橱里存放浓氨水和浓盐酸( )
(2)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
(3)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
(4)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 )
(5)在保存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硫酸,并加入少量铁粉( )
(6)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
答案 (1)× (2)× (3)√ (4)√ (5)√ (6)√
2.试剂的取用及实验安全
(1)取用块状固体时,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略为倾斜的试管口,再慢慢竖直试管( )
(2)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
(3)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
(4)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NaOH溶液冲洗( )
(5)酒精及其他易燃物小面积失火,应该迅速使用湿抹布扑灭;钠、钾等失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6)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
答案 (1)√ (2)√ (3)√ (4)× (5)× (6)√
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
(2)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性质时,试纸不能润湿( )
(3)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应先加入适量的盐酸进行洗涤( )
(4)用氢氟酸清洗做过硅酸分解实验的瓷坩埚( )
(5)用湿润的pH试纸测土壤溶液的pH( )
(6)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
(7)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CH3COOH溶液的pH为2.46( )
答案 (1)√ (2)× (3)√ (4)× (5)× (6)× (7)×
【精准训练3】
1.下列有关物质的存放或运输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D.常温下,能用铁罐运输浓硝酸
2.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中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保存方法
理由
A
钠
保存在煤油中
防止与空气中水、氧气接触发生反应
B
液溴
液封保存在细口瓶中
防止升华
C
浓硝酸
密封保存在铁质容器中
避免见光分解
D
烧碱
存放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防止与空气中氧气接触被氧化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的是( )
A.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把产生的气体直接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B.把消石灰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用导管直接通入水中制取浓氨水
C.取用少量白磷时,应在水中切割白磷,剩余的白磷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
D.做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后的试管,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4.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如图实验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操作②:移动蒸发皿
C.操作③:吸收氨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时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6.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取O2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用H2O2与MnO2制O2,并控制产生O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
(3)若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氧气应从__________(填“b”或“c”,下同)端通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
(4)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实验室制取CO的方法一般采取甲酸脱水法(HCOOHCO↑+H2O),用纯净的CO完成该实验。
①除F、X外还需要的装置有________,X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X与其他导管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导管口的字母)。
②实验时,a处可能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感悟】
1.【2020•山东卷】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冷水贮存白磷 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C.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2.【2020•浙江1月选考】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液不慎溅到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B.KCl和MnO2的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MnO2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D.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可检验火柴头是否含有氯元素
3.【2021·浙江高考真题】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4.【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2021·广东高考真题】测定浓硫酸试剂中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待测液,用的溶液滴定。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A. B. C. D.
6.【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图示表示灼烧操作的是( )
A. B.C. D.
7.【2019•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8.【2019•上海等级考】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9.【2018•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10.【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课时达标训练】
1.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
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3.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4.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与使用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名称
250 mL容量瓶
分液漏斗
酸式滴定管
冷凝管
图形
用途与使用操作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碘层需从上口放出
可用于量取10.00 mL Na2CO3溶液
蒸馏实验中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5.洗涤下列仪器时,选用的试剂(括号中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
A.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硬质玻璃管(盐酸)
B.长期存放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稀硫酸)
C.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酒精)
D.沾有油污的烧杯(纯碱溶液)
6.夹紧以下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 )
A.装置①中,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B.装置②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
C.装置③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水柱慢慢回落
D.装置④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定高度,a、b两管之间水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8.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10.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11.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如图所示的玻璃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12.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
13.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时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14.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
A
浓氨水、生石灰
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
B
浓盐酸、浓硫酸
pH试纸
变红
HCl为酸性气体
C
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试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
D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试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15.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17.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图A是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B.图B是分离溴和苯
C.图C是测定反应热 D.图D是灼烧碎海带
18.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装置①量取5.00 mL盐酸 B.装置②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C.装置③制乙酸乙酯 D.装置④分离汽油和水
19.CaS用于制备除虫剂、发光材料等。某课题组拟用硫酸钙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硫化钙并检验产物。
(1)甲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检验气体产物:
①B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和E装置能检验装置A的反应产物是____________。
③若存在上述反应产物,D和E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提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A中的气体产物可能还有CO2、SO2,为了验证他的猜想,结合上述装置并选择下列仪器设计方案(同一种仪器可重复使用)。
①气流从左至右,仪器连接顺序为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有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去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实验检验气体产物有SO2、CO、CO2且气体体积之比为1:1: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0.【2021·天津高考真题】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制备O2,再用O2氧化C2H5OH,并检验氧化产物。
Ⅰ.制备O2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发生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1)甲装置中主要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乙装置中,用粘合剂将MnO2制成团,放在多孔塑料片上,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开活塞K1,经长颈漏斗向试管中缓慢加入3% H2O2溶液至___________。欲使反应停止,关闭活塞K1即可,此时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丙装置可用于制备较多O2,催化剂铂丝可上下移动。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内压强过大,安全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此时可以将铂丝抽离H2O2溶液,还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
(4)丙装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b.可通过调节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c.与乙装置相比,产物中的O2含量高、杂质种类少
Ⅱ.氧化C2H5OH
该小组同学设计的氧化C2H5OH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省略)
(5)在图中方框内补全干燥装置和干燥剂。___________
Ⅲ.检验产物
(6)为检验上述实验收集到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序号
检验试剂和反应条件
现象
结论
①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产物含有乙醛
②
新制Cu(OH)2,加热
生成砖红色沉淀
产物含有乙醛
③
微红色含酚酞的NaOH溶液
微红色褪去
产物可能含有乙酸
实验①~③中的结论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答案
【精准训练1】
1.答案 A
解析 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
2.答案:D
解析 蒸发浓缩需要酒精灯,A项错误;过滤需要漏斗,B项错误;称量NaCl固体需要托盘天平,C项错误。
3.答案 C
解析 ①量取5.2 mL稀硫酸用10 mL量筒,错误;②向滴定管中加入标准液时应直接倒入,不能用漏斗,防止污染标准液,错误;③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可以称量11.7 g氯化钠,正确;④溴水能腐蚀橡胶,量取溴水用酸式滴定管,错误;⑤瓷坩埚不能用来灼烧NaOH、Na2CO3等,错误;⑥配制25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选择250 mL容量瓶,正确。
4.答案:D
解析 ①中橡胶管能使烧瓶内与分液漏斗上部的压强相等,能使液体顺利滴下;②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CO2将盐酸压入左侧,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时,CO2气体排出,压强减小,盐酸又流回右侧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KHCO3受热不稳定,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5.答案 (1)分液漏斗 容量瓶 酸式滴定管 球形冷凝管 泥三角 (2)⑫⑬ ⑥⑦⑰ ④⑤⑩⑪ (3)①③④⑤ ① ③ (4)冷凝后的液体容易残留在球形区域内 (5)④ 0.1 g (6)⑫⑭⑮ (7)②⑯⑰
6.答案 (1)(球形)分液漏斗 向反应器中添加液体药品,并能控制加入液体的多少 锥形瓶 收集气体 (2)长颈漏斗 防止气体逸出 U形干燥管 球形干燥管 (3)漏斗 充分吸收氨气,防倒吸 (4)坩埚 泥三角 蒸发皿 (5)直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 冷凝后的液体容易残留在球形区域内 防暴沸 (6)导气,冷凝回流
【精准训练2】
1.答案 D
解析 具有旋塞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漏,故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先检查是否漏液,A项正确;在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B项正确;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这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C项正确;不慎将浓碱溶液滴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溶液,D项错误。
2.答案 B
解析 A.锥形瓶和容量瓶都是定量实验仪器,洗净后自然晾干,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错误;B.酸式滴定管用于准确量取溶液的体积,先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2~3次,否则将导致待装溶液的浓度偏小,影响实验结果,正确;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滴定溶液,若用待滴定溶液润洗,所含溶质的量增大,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增大,测得实验结果偏高,错误;D.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多余部分,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低,错误。
3.答案 B
解析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紧贴烧杯内壁,以防止液体溅出,A项正确;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B项错误;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以减小实验误差,C项正确;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引流时应靠在容量瓶内壁,D项正确。
4.答案 D
解析 A项,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B项,应该是酸入水;C项,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5.答案 A
解析 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6.答案 (1)将e导管浸入水中,关闭b的活塞,打开a,微热d,若e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后,在e中形成一段高于水面且稳定的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2)不可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b中的液体均能顺利滴下
【精准训练3】
1.答案 B
解析 因为液溴易挥发,故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且需要密封,A项正确;玻璃中的成分SiO2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会黏结玻璃瓶颈与玻璃塞,B项错误;HF会与玻璃中的成分SiO2发生反应生成SiF4,C项正确;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故常温下可以用铁罐运输浓硝酸,D项正确。
2.答案 A
解析 B项,防止液溴的挥发;C项,浓硝酸使铁制品钝化;D项,固体NaOH易潮解,能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且不能存放在磨口塞的广口瓶中。
3.答案 C
解析 A项,H2与O2的混合气体容易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B项,NH3极易溶于水,导管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D项,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易造成暴沸。
4.答案 D
解析 A项,漏斗中有空气,操作不正确;B项,不能用手直接拿加热的蒸发皿;D项,操作正确,容量瓶漏水没有安全隐患。
5.答案 C
解析 反应器中液体倒吸是因为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存在较高压强差,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使内外气压相等,倒吸现象就会停止,A项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B项正确;实验结束后将废液根据情况回收或倒入废液缸进行统一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C项不正确。
6.答案 (1)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2)AE BD (3)c b (4)①DG 浓硫酸 dcbe 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2)KClO3和MnO2制取O2属于“固+固气体”,因而要选用E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H2O2与MnO2制取O2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只能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H2O2的量。(3)使用X收集氧气时,用“排空气法”,由于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从短管进气。(4)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制取CO属于“液+液气体”,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浓硫酸的量,应选D、G为气体发生装置,X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水蒸气,洗气时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
【真题感悟】
1.答案 D
解析 A项,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然,且密度比水大,常保存在冷水中,A正确;B项,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SO2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SO2,B正确;C项,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操作时,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C正确;D项,K燃烧有K2O2、KO2生成,K2O2、KO2和CO2反应产生O2助燃,所以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D错误。故选D。
2.答案 C
解析 A项,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避免皮肤受损,故A正确;B项,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于水,所以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MnO2,故B正确;C项,滴管吸出的液体中含有溶质,因此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正确操作应该是重新配制,故C错误;D项,火柴头中含有KClO3,检验氯元素,应把ClO3-还原为4Cl-,酸性条件下,NO2-具有还原性,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加AgNO3、稀HNO3和NaNO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O3-+3NO2-+Ag+═AgCl↓+3NO3-,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元素,故D正确;故选C。
3.答案 A
解析 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分液漏斗、蒸发皿、容量瓶不用于蒸馏操作,故答案选A。
4.答案 A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因此需装于碱式滴定管,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滴定过程中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淡红色时,达到滴定终点,故A选;
B.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温度计用于测定溶液温度,因此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并且大烧杯内空隙需用硬纸板填充,防止热量散失,故B不选;
C.容量瓶为定容仪器,不能用于稀释操作,故C不选;
D.分液过程中长颈漏斗下方放液端的长斜面需紧贴烧杯内壁,防止液体留下时飞溅,故D不选;
综上所述,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项,故答案为A。
5.答案 B
解析 实验过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所需仪器为: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所需仪器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选项中A为容量瓶,B为分液漏斗,C为锥形瓶,D为碱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6.答案 B
解析 灼烧过程中应使用坩埚、酒精灯、铁架台等仪器,A装置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装置,C装置为蒸馏装置,D装置为过滤装置,B装置满足灼烧操作,故答案选B。
7.答案 B
解析 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故A错误;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正确;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就长进短出,故C错误;D、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错误;故选B。
8.答案 A
解析 因为排出的气体是需要用排出的水的体积衡量的,而镁带和稀硫酸是放热反应,反应前后的量筒温度是不同的,因此,反应后应先将待体系恢复到室温时,再将量筒下移以调节量筒内的液面与水准管一致,此时量筒内气体压强也为大气压,读数才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1)冷却至室温;(2)调节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 ;(3)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故选A。
9.答案 D
解析 A项,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项,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项,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项,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10.答案 B
解析 A项,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项错误;B项,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项正确;C项,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项错误;D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项错误;故选B。
【课时达标训练】
1.答案 A
解析 B项图示标志是指易燃固体;C项图示标志是指放射性物品;D项图示标志是指氧化剂。
2.答案 C
解析 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B错误;C、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C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D错误。故选C。
3.答案 C
解析 A.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以便控制水的流速,错误;B.接收馏分的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环境,会因气压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错误;C.氯化氢能够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反应,被吸收,二氧化硫不反应,正确;D. 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下端的乳胶管能够被腐蚀,错误;故选C。
4.答案 A
解析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则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故A项正确;酒精易溶于水,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故B项错误;Na2CO3溶液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0.00 mL Na2CO3溶液,故C项错误;冷凝水应该低进高出,故D项错误。
5.答案 A
解析 木炭还原CuO,生成Cu和CO2,该硬质玻璃管上附着Cu,盐酸不与Cu反应,应该用硝酸洗涤,A项错误;FeCl3溶液中Fe3+水解生成 Fe(OH)3,试剂瓶上附着Fe(OH)3,可用稀硫酸溶解,B项正确;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上附着单质碘,可用酒精溶解,C项正确;纯碱溶液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沾有油污的烧杯可用纯碱溶液洗涤,D项正确。
6.答案 B
解析 装置②中最终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不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漏气。
7.答案 D
解析 A项,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用水湿润pH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可能导致测量的pH出现误差,错误;B项,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溶质,错误;C项,AlCl3易水解,在加热蒸干AlCl3溶液时,HCl挥发,留下的固体是Al(OH)3,错误;D项,SO2可被NaOH溶液吸收,CH2===CH2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不溶于NaOH溶液,正确。
8.答案C
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B、气流方向错误,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B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A正确;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接触试管内壁,容易造成试剂污染,B错误;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C正确;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D正确。故选B。
10.答案 B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A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C项错误;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D项错误。
11.答案 D
解析 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物质,故放②;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一般用来盛放碱性溶液,故放①;带玻璃塞的细口瓶一般用来盛放酸性或中性溶液,故放③;棕色试剂瓶一般盛放见光易分解的物质,故放④。
12.答案 B
解析 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B项,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正确;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错误;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
13.答案 C
解析 反应器中液体倒吸是因为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存在较高压强差,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使内外气压相等,倒吸现象就会停止,A项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B项正确;实验结束后将废液根据情况回收或倒入废液缸进行统一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C项不正确。
14.答案 D
解析 A.NH3制备可以采取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NH3为碱性气体,正确;B.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性以及吸水放热的性质,可以制取HCl气体,pH试纸变红,则说明气体为酸性气体,正确;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Cl2,Cl2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试液变蓝,说明KI转化为I2,则说明Cl2有强氧化性,正确;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漂白性,错误。故选D。
15.答案 B
解析 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坩埚,而坩埚加热时需用泥三角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的下面应放酒精灯,选用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选项A不符合题意;溶解固体并加蒸馏水稀释,所需仪器为烧杯和玻璃棒,用不到容量瓶,选项B符合题意;过滤所需的实验用品为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和带铁圈的铁架台,选项C不符合题意;检验Fe3+的试剂为KSCN溶液,所需仪器为试管和胶头滴管,选项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 C
解析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NO3晶体。故选C。
17.答案 A
解析 A.烧瓶内出现“喷泉”,证明氨气易溶于水,故选A;B.溴单质和苯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不选B;C.无保温措施,放出的热量易散失,不能用装置C测定反应热,故不选C;D.灼烧碎海带不能用烧杯应用坩锅,故不选D;答案选A。
18.答案 B
解析 A.量取精度为0.1mL,取5.00mL不能试用量筒,另量筒规格不合理,A错误;B.若N2易溶于水,就会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由于小气球内部与外界大气相通,小气球内的压强大于小气球外边的压强,小气球就会鼓起胀大,因此装置②验证氨气易溶于水,B正确;C.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及乙酸和乙醇的沸点都比较低,因此这些物质都会随导气管进入到右边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溶液中的碳酸钠能够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达到提纯乙酸乙酯的目的。为防止倒吸现象的反应,应该将导气管通入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导气管在液面上,而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C错误;D.汽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物质,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汽油,水层在下层,汽油层在上层。为防止液滴飞溅,在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口要紧贴烧杯内壁,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19.答案
(1)①除去CO2、SO2等酸性气体 ②CO ③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①A→F→J→F→I→H→M(或J→F→I→M)
②第1个F中溶液褪色 第2个F中溶液不褪色,I中溶液变浑浊
③5SO2+2MnO+2H2O=2Mn2++5SO+4H+
(3)2CaSO4+3CCaS+CaO+SO2↑+2CO2↑+CO↑
解析
(1)硫酸钙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硫化钙的反应中可能产生使氧化铜还原的气体应为CO,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除去酸性气体,但不能吸收CO;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由黑色变红色和CO2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装置A的反应产物是CO;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使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除去酸性气体;CO;溶液变浑浊;
(2)①装置A中的气体产物可能还有CO2、SO2,根据装置图,可以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硫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因此气流从左至右的仪器连接顺序为A、F、J、F、I、M,故答案为:J、F、I、M;
②能证明有CO2的现象是第2个F中品红溶液不褪色,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第2个F中溶液不褪色,I中溶液变浑浊;
③装置J中酸性高锰酸钾将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5SO42-+4H+,故答案为:5SO2+2MnO4-+2H2O=2Mn2++5SO42-+4H+;
(3)经实验检验气体产物有SO2、CO、CO2且气体体积之比为1∶1∶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aSO4+3C CaS+CaO+SO2↑+2CO2↑+CO↑,故答案为:2CaSO4+3C CaS+CaO+SO2↑+2CO2↑+CO↑。
20.答案
(1)分液漏斗 锥形瓶
(2)刚好没过MnO2固体 试管内的H2O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MnO2分离
(3)液面上升 打开弹簧夹K2
(4)ab
(5)
(6)① 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
(1)分析可知,甲装置中主要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和锥形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锥形瓶;
(2)乙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粘合剂将MnO2制成团,放在多孔塑料片上,气密性良好后打开活塞K1,经长颈漏斗向试管中缓慢加入7% H2O2溶液至刚好没过MnO2固体,此时可以产生氧气。欲使反应停止1,此时由于气体还在产生,使容器内压强增大2O3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MnO2分离,
故答案为:刚好没过MnO2固体;试管内的H2O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MnO2分离;
(3)丙装置用圆底烧瓶盛装H4O2溶液,可用于制备较多O2,催化剂铂丝可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内压强过大,H2O2溶液会被压入安全管中,可观察到安全管中液面上升。此时可以将铂丝抽离H2O3溶液,使反应速率减慢2,使烧瓶内压强降低,
故答案为:液面上升;打开弹簧夹K2;
(4)a.催化剂铂丝可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b.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越大,可通过调节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c.丙装置用圆底烧瓶盛装H8O2溶液,与乙装置相比2,但产物中的O2含量和杂质种类和乙中没有区别,故c错误;故答案为:ab;
(5)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以可以用一个洗气瓶,如图,
故答案为:;
(6)实验①不合理,因为乙醇有挥发性,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专题1.8 化学与STSE-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1.8 化学与STSE-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核心知识梳理,精准训练1,精准训练2,精准训练3,精准训练4,精准训练5,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5 盐类的水解-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4.5 盐类的水解-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专题45盐类的水解-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docx、专题45盐类的水解-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3 酸碱中和滴定-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4.3 酸碱中和滴定-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专题43酸碱中和滴定-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docx、专题43酸碱中和滴定-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新编大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