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突破练八赏析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含解析统编版
展开任务突破练八 赏析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赋分32分,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小坡被捕[注](节选)
刘知侠
“怎么被捕的?小兄弟!”
“在铁路上。”小坡接着问,“你呢?”
“在山里。”
听说山里,小坡就用异常亲热的眼光,望着这个穿农民服装的中年人。他将身子往前移了一下,把身下的碎草挪一些到对方的受伤的身子下边。他想到政委每天晚上讲的山里的故事,在那里的起伏的山冈上,密密的树林里,有好多他的穷兄弟“同志”在斗争。小坡突然有一阵高兴的情绪,他甚至想起了那支《游击队之歌》。但是他看到这中年人身上的伤,情绪就又低落下来,他抚着对方受伤的浮肿的手,同情而关心地问:
“疼吗?”
“没有什么!”中年人笑着说。他锐利的眼睛望了小坡一会,看到小坡除了昨晚两个耳光留在嘴角的血迹而外,强壮的身体还是无损的,就对小坡说:
“要咬紧牙呀!”
“是的!”小坡点了点头说。他好像从这中年人身上汲取了不少力量。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山里人。
晚上,铁门哗啦响了,小坡被提去受审,他被带到一个大庭院里,在迎门的一张桌子前,雪亮的台灯下面,一个鬼子军官,把眼瞪得像鸡蛋一样,盯住他。他旁边是个翻译,两边是四个全副武装的鬼子。
鬼子军官向他叽咕了一下,旁边的翻译官就问:
“家住在什么地方?”
“老枣庄!”
在鬼子没问他以前,小坡早打好谱不说自己是陈庄人,因为他想到陈庄小炭屋里有着老洪、李正和一些队员们,还有枪。要说住在那里,可能会连累着他们——这些他所敬爱的同志。所以他一口咬定是老枣庄人。
“你的土八路的!”鬼子叫着。
“你什么时候参加游击队的?”翻译问他。
“我不是游击队,我也不懂什么是游击队。”
鬼子把仁丹胡子一努,显出非常不高兴的凶相来,向翻译叽咕了一阵。翻译官问他:“不是游击队,你为什么偷货?”
“我家里没啥吃,我才偷了点货。”
鬼子叽咕着,翻译问:“谁叫你偷的,你们几个?”
“我自己!”
还没等小坡的话音落下,鬼子就听懂了,“啪”的一声拍着桌子。两个鬼子,扑通一下将小坡摔倒在地,架在一条长凳上,用凳子上的两根皮条,套住他的脚脖和喉头。喉头这根皮条勒得他喘不过气来,使他张着大口喘气。就在这时,鬼子提着一壶辣椒水,对准他的嘴和鼻孔浇下来。鼻孔的刺疼,使他的眼泪哗哗往下流。
“谁指使你的?你们一伙几个人?快说!”
“我自己!”
他昏过去了。
鬼子问了一个钟头,可是小坡在昏迷中,还是那一句:“我自己!”结果又挨了一顿皮鞭,才被架回黑屋里,被抛到碎草上去了。
这时,山里人用温暖的手,像昨天小坡刚来时对自己那样,抚摩着这年轻人的身体,对他说:“忍着点呀!小兄弟!”
小坡睁开眼睛,他脑子里亮着老洪的炯炯发光的眼睛,响着政委的钢铁样的话音,他笑着回答:“没有什么!”
下半夜,小坡清醒些了,山里人的手在不住地抚摩着他,真像对自己的小兄弟一样亲热。外边汽车响,铁门响,有几个“犯人”被拉出去了。照例是白天又送进些新人来,晚上拉出去一些,这些拉出去的,一个也没见回来。小坡清楚地知道,他们不会回来了。第三天夜里,铁门响,山里人也被拉走了,临走时,他低低地对小坡说:“小兄弟,记住别出卖自己的人呀!”紧握了下他的手,就被鬼子带走了。小坡听着墙外载犯人的汽车声,眼睛湿了。这位山里人的面容,长久地留在他的脑子里。
以后,小坡又被提审两次,皮鞭抽着他,但他咬住牙,只说“我自己”一句话。一个星期过后,在一天夜里,他听到外边汽车响,接着,他被带出牢房。小坡心里想,今晚就要把他处死了。他在汽车上不住地向西望着,他想看到陈庄,那里有他的妈妈;有老洪、政委、彭亮和一起战斗的穷兄弟们!他眼睛里涌出了泪水,他不是怕死,在鬼子的酷刑下,他并没有屈服,他没有出卖自己的同志,难过的是现在他要向他们告别了。
(节选自《铁道游击队》,有删改)
注《铁道游击队》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本章节故事发生于游击队员小坡扒军列受伤被捕之后。
1.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坡是一位朴实忠诚、机智灵活而坚忍顽强的铁道游击队员,他身上展现了年轻的铁道游击队队员的精神面貌。
B.刚见小坡时,山里人用锐利的眼睛望着他,表现了山里人老成持重的性格,此时他对小坡的真实身份还是怀疑的。
C.小坡被严刑拷打,但他没有出卖同志,这说明山里人的嘱咐、战友的感染在激励着他,更说明他拥有坚定的信念。
D.小说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人物语言生动简洁,“要咬紧牙呀!”“没有什么!”等简单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B.文中多次出现的“抚摩”等细节描写,突出了革命同志之间的同情与关爱,与鬼子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
C.文中插入了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为小说增添了真切的故事背景,也很符合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实感受。
D.文中塑造的次要人物山里人的光辉形象,很好地突出衬托了小坡的英雄形象,并有力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3.(理解词义、句意题)在小坡被提去受审又架回黑屋后与山里人有两句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两句对话的含意。(4分)
4.(鉴赏文体特征题)《铁道游击队》在表现革命的主题时,更多地加入了中国传统小说“传奇”的因素。请从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两方面分析节选部分体现的“传奇”特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红 梅
[日]川端康成
父亲和母亲坐在地炉旁,一边看着古树枝头绽开的两三朵梅花,一边争论着。
“这棵红梅自打你嫁过来,几十年间毫无变化,总是下边那根枝先开花。”父亲说。
“我可没记得。”
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慨,对此,似乎父亲不大服气。
“自打进了这家门儿,就没有过赏梅的空闲。”
“你呀,就是稀里糊涂地过了这么多年。”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再继续感慨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话题又转到正月的点心上来了。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回了点心,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怎么的了,你那天让车在明治点心店等候,后来我们又乘车去风月堂。确实在两家都买了点心。”
“明治点心店是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就根本没见你在风月堂买了什么。”
“不要夸大其词嘛!”
“当然,你并没有交给我。”
“何必装糊涂,新年时你不也吃了吗?就是买了!”
“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
“难道是我……”
此时女儿正在厨房准备午饭,他们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她知道内情,但又不想插嘴,只是笑眯眯地站在炉灶旁。
“确实是你拿家来了吗?”
到头来,母亲似乎只承认父亲在风月堂买了点心。
“我没看见。”
“是拿回来了呀……莫非忘在车上了?”
看来,父亲对自己的记忆力也有些动摇。
“可是……那是你们公司的车,若是忘在车上,司机会送上门来,绝不能自己偷偷拿走呀!”
“说得也对!”
听到这儿,女儿心中有些不安。
奇怪的是母亲把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父亲听了母亲的争辩,竟然失去了自信,也令人可笑。
父亲在正月初二乘车出门,确实在风月堂买了好多点心回来,母亲也吃了不少。
经过一段沉默,母亲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非常爽快地说:“啊!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可不。”
“黄莺饼啦,豆馅烤饼啦,进到品种繁多的点心店里,咱们还犹豫了一阵子哪!”
“是呀,确实买回来了。”
“可是,那份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吧?那份粗点心……”
“是的。”
“啊,想起来了,买后确实是送给谁了,用纸包着,是我给的。是呀,到底给谁了呢?”
“没错,是给人了!”
仿佛一块石头落地,父亲轻松地说。接着又问:
“是不是给房枝了?”
“哎呀,想起来了,是给房枝了。当时我说不能让孩子们看见,悄悄地包起来给她的。”
“就是她,是房枝。”
“没错,的确是房枝!”
他们的对话又告一段落,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似乎都为有共同语言,各自心满意足。
不过,他们说的也不对,点心并非给了原来的女佣人房枝,而是送给邻居家的小男孩了。
女儿还想听听母亲能否像刚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可听到的只是从茶室传来的水在铁壶里沸腾的响动。
女儿端来午饭,放在暖炉上。
“好子,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吧?”父亲问她。
“是的。”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好子,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儿。”
“究竟谁糊涂?当爹的也是……今天风月堂的事儿我是输了,不过……”
女儿本想说明房枝的那件事儿,可终于没有开口。
关于点心的争论,发生在父亲去世的前两年。自从父亲患了轻度脑溢血后,就连公司的门也未曾登过。
父亲去世后,那棵红梅依然先从下面的枝头开花。女儿常常回忆起父母争论风月堂的往事,但是从来没有试探着和母亲谈起,想必母亲已经忘却那件事儿了吧!
(王玉洁 译)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注重写实,以平凡琐碎、互相关心的生活场景,展示了极具生活气息的家庭氛围。
B.女儿听到父母争论是否在风月堂买了点心时无意开口,是因为她知道真情,不想加入这场无趣的争论。
C.母亲想起了点心的种类,既印证了女儿知道“母亲也吃了不少”的情节,也为下文父母对于点心去处终于达成一致看法作了铺垫。
D.小说最后交代“关于点心的争论,发生在父亲去世的前两年”,表明父母关于点心的争论是女儿回忆的内容。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父母争论的过程中,穿插对女儿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舒缓争论的紧张气氛,使文章的情节冲突趋于平淡。
B.小说先写母亲错漏的记忆,再写母亲想起事实,记忆却再次扭曲。这种写法增加故事的不确定感,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语言质朴,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主要以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用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
D.女儿知道内情,最后也没有告诉母亲,在悬而不决的故事中读者感觉到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7.文中“红梅”先后两次出现,有哪些作用?(4分)
8.(品味语言艺术题)曹禺说:“日人小说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几篇中,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小说的语言风格,请选取其中两点,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任务突破练八 赏析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1.B 解析“他对小坡的真实身份还是怀疑的”错误,山里人是担心年轻的小坡能否承受得住敌人的酷刑。
2.D 解析山里人也是一位英雄,其境遇、行为和小坡相似,用“突出衬托”不当。
3.①体现了山里人对小坡能否忍受住严刑拷打的担忧及对革命小兄弟的关爱、鼓励。②革命战友的音容笑貌,带给小坡无穷的力量,让他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体现了小坡对敌人的蔑视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①在情节结构方面,传承了中国传统小说通过曲折的情节来增强其故事性的“传奇”因素。小坡经历了“被捕遇见山里人——受审讯——与山里人分别——再受审讯——被带出牢房”的曲折历程,曲折的情节吸引读者关注小坡的命运。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加入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江湖豪侠、英雄义气等“传奇”因素。小坡面对敌人的审讯不屈服,受到严刑拷打不出卖自己的同志,被敌人带出牢房时涌出的思念亲人和战友的泪水,都表现了小坡豪侠、义气的性格特点。
5.B 解析“不想加入这场无趣的争论”错,是女儿不愿破坏父母间的温馨交谈。
6.C 解析“主要以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性格”表述不当。文章通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父母的形象主要通过对话表现出来,女儿有少量心理描写,但全文人物都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7.第一次,父亲将人生与以红梅为代表的长久的自然进行对比,引发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第二次,引发女儿对物是人非的伤感。结构上首尾呼应,将红梅的美同哀伤情感相融合;美好艳丽的红梅又与家庭中的美好生活回忆相互映衬,虽然岁月已逝,但家庭的温暖记忆长存。
8.①语言细腻,对于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巧用细节描写。如“女儿心中有些不安”“终于没有开口”,巧妙展示女儿的心理状态。②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如“怎么的了”“可不”精准传达了人物的情绪。③语言优美,用词文雅。如“古树枝头绽开的两三朵梅花”,画面具有古诗般的意境美。④具有明显、浓郁的抒情性。如父亲认为母亲常忘事后提醒女儿“好子,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儿”,把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之情写得鲜活生动。(答出两点即可)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8赏析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8赏析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7赏析小说的形象: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7赏析小说的形象,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突破练九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含解析统编版: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突破练九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含解析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