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教版六上科学13.《冲出地球》教案 教案 52 次下载
- 苏教版六上科学14.《探索宇宙》教案 教案 52 次下载
- 苏教版六上科学15.《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教案 教案 53 次下载
- 苏教版六上科学16.《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教案 教案 53 次下载
- 苏教版六上科学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教案 教案 52 次下载
科学六年级上册18 电动机与现代工业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18.电动机和现代工业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阅读、整理、观察、制作、对比实验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结论。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卡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 域”的高年段学习内容16.2要求:
学习内容16.2:“人们为了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这个主要概念。
学习内容16.2要求学生理解:“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中对高年级的要求是:“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材分析】
《电动机和现代工业》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的第四课时。
本课侧重于工业产品,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电动机为例,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类型的电动机入手,体会一项关键技术的发明,会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思考“盒子里装不进粉笔”和“水杯里倒不进水”的原因,从粉笔和水占据空间的事实,引发学生猜想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第二部分,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以此验证导入活动引发的猜想是否正确。教材选取了三个简单易做的经典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空气也像固体、液体一样,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第三部分,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通过活塞位置的变化和手的感觉,感受空气在密闭的容器里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第四部分,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压缩空气的利用。
【学情分析】
根据儿童认知学原理,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已经基本形成。六年级的学生掌握较成熟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组内分工、设计、独立完成探究,有较高的科学学习水平。除此之外他们也积累了大量课内外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很多电器里都装有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电动机。
2.会制作电动机的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了解电动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用和地位
制作电动机模型
【教学难点】
制作电动机模型和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电动机、电动机模型套件和相关视频和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探究意图 |
一、视频导入
| 1.组织观看船模视频。 2.提问:是什么零件,让螺旋桨转动,让船能够航行。 3.教师出示图片、实物。 4.小结:马达,也叫做电动机,它是这艘船的“心脏”,为船航行提供动力。 5.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动机与现代工业”。 6.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 1.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2.学生回答。
|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爱的的自制模型视频导入教学,既贴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对象——电动机。]
|
二、认识电动机 | (一)认识家庭生活中的电动机 1. 教师提问:我们家中,哪些家用电器里也有电动机呢?你的理由是? 2.教师:请同学们翻开活动手册第18页,将你认为含有电动机的家用电器圈起来。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家里,至少有20台的电动机,大到空调、冰箱,小到扫地机、手机,电动机的大小、形状、种类各不相同,应用非常广泛。 (二)认识工业生产中的电动机 1.谈话过渡:不止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其实在工业生产中,电动机的身影也无处不在。 2.认识建筑工地中电动机的应用:这里是建筑工地上的图片,你能找找哪些工作用到了电动机呢? 3.播放塔吊、起重机的工作视频 4.认识工厂作业中电动机的应用。 5.出示工厂工作图片。 教师:我们把生产机器、加工机械零件的机器叫做机床,工业中机床的种类有很多,应用也非常广泛。我们一起来看看机床的工作是否也用到了电动机。 6.认识纺织业中电动机的应用。 教师:除了一些重工业,轻工业的生产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7.师生小结:电动机,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发明之一。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几乎所有的机械运动都是由电动机引起的,它的用途非常的广泛,人们赋予它工业的“心脏”这个称号,可见电动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1.学生分享家里的电动机。 2.四人小组讨论并补充。3.学生汇报、补充。 4.学生小结:电动机在家里的应用非常广泛,电动机产品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5.学生寻找建筑工地图片中与电动机有关的应用。 6.学生回答。 7. 学生观看塔吊、起重机的工作视频,感受电动机的工作。 8.学生小结电动机的工作。
9.学生观看机床工作视频。 10.学生汇报机床中电动机的应用,判断依据。
11.学生观看纺织工业视频。 12.学生汇报纺织车间内电动机的应用。 13.学生小结:工业生产 电动的的应用非常广泛,种类多,数量多,用处多。
| [设计意图:电动机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学生认识的电动机仅限于玩具或者较为明显的家用电器上如风扇,容易忽略很多家用的电动机产品。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电动机在家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意图: 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几乎所有的机械运动都是由电动机引起的,这充分证明它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发明之一,是现代工业的“心脏”。本环节从工业的角度入手,借助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呈现工业生产中电动机的应用,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电动机的认知,了解电动机的广泛应用,直观展现电动机对现代工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
三、制作电动机模型,认识电动机工作原理 | (一)组装电动机 1.谈话过渡:为了更好的研究电动机工作,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简易的电动机模型。请每个小组根据说明书,独立组装。 2.教师:现在先请每个小组共同阅读说明书,讨论并思考,哪些地方有疑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3.教师:我们的电动机模型都能转起来了,请大家观察一下,电动机模型是如何能够转起来了。 4.教师小结电动机工作的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二)拆解电动机,认识电动机的内部结构 1.谈话过渡:我们组装的是简易的电动机模型,那么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电动机又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我们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电动机材料包,大家可以通过拆解电动机,看看它内部的结构,进一步观察电动机。 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有序,仔细,拆解下电动机的各个零件。 (2)保管好解后的零件,小组讨论每个零件的特点及其作用。 (3)研究结束后,将小电动机重新组装,材料归位。 2.教师小结,并介绍小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及其作用。 | 1.四人小组学生阅读、讨论。 2.学生分享交流,视频播放重要步骤的操作。 3.学生动手组装电动机。 4.汇报交流: (1)成功的小组是如何做的。 (2)有些小组的电动机无法转动,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5.各组重新调整自己的电动机。 6.小组观察、讨论。 7.学生汇报。
8.学生拆解电动机。
9.学生对比电动机和模型,汇报电动机的零件,猜测其作用。
| [设计意图:通过组装和拆解的活动,从模型到实物,学生在实践、对比、思考、探究中,对电动机的认识由不断加深。] |
四、拓展,了解电动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 1.过渡谈话:电动机从发明的发展和应用仍然在不断的提升中。 2.谈话:回顾历史,电动机的发明吹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号角,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蜕变。p58 3.小结:关键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 1.学生阅读资料。 2.学生分享感受。
| [设计意图:回归课本,开展阅读活动。从阅读中渗透科学史的学习,让学生发现到电动机的发展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意识到关键技术的发展,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
【板书设计】
18.电动机和现代工业
种类繁多
工业的“心脏 ” 构造各异
用途广泛
用电产生磁
工作原理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