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号卧龙先生,谥号武乡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守持联吴以据曹策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终始刘备部由弱变强,而与曹魏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然“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意图老骥伏枥,问鼎中原。但六出祁山,功败垂成,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凭其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风亮节,成为后世楷模。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古传颂。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夫(fú) 淡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才须学也:而才干来自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非志/无以成学: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险躁则不能冶性: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遂成枯落:最终凋落衰残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悲守穷庐: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将复何及: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这就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完整意义。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A、淡泊: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注释】①致:表达。 ②归:符合。 ③至:达到顶点。 ④意:情趣。殚:尽。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达到。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文化常识,朗读整体感知,译读品读,合作探究,课堂总结,文章思路总结,提出论点,劝诫惜时勤学,新知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备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诫子书,学后感悟,结构梳理,主旨归纳,拓展延伸,二诸葛瞻的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优质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一提纲挈领,二寻根究底,三探幽析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