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
展开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 |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
学习目标 | 1.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3.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了解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人类社会,B:物质、能量,C:废弃物,D:环境。
(2)说出图中箭头表达的含义: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
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③人类社会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影响环境。
④变化了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2.环境问题
(1)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判断
1.环境问题可以说是自古就有。( √ )
2.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净化功能。( √ )
3.城市建设一般不会造成环境问题。( × )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表现
环境问题 | 表现 |
自然资源枯竭 |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
生态破坏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环境污染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城乡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2)国家差异:
国家 | 环境问题 |
发达国家 | 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
发展中国家 | ①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②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③承接发达国家的污染工业转移 |
3.发展趋势
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已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判断
1.生物物种灭绝属于自然资源衰竭。( × )
2.工业生产也能产生生态环境破坏。( √ )
3.农村地区不存在环境污染。( × )
4.发展中国家承受的是经济发展与人口双重压力,没有环境问题。( × )
探究点 环境问题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到地理环境中,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答案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
2.人类从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自然资源枯竭具体表现有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具体表现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人类将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具体表现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4.下列问题属于图中箭头①②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③④引起的是________。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现象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B、C、E、F A、D
1.环境问题的产生
从产生的机理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的枯竭。
(2)生态破坏
具体内容 | 产生原因及实例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土壤盐碱化 | 不合理的灌溉,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如珍稀动物的减少 |
(3)环境污染
具体内容 | 产生原因 |
大气、水体、土壤污染 | 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
噪声污染 | 工矿企业生产、交通工具行驶产生的噪声 |
放射性污染 | 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
海洋污染 | 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石油泄漏 |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 主要问题 | 形成原因 |
城市地区 | 以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 |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度集中,造成污染物的过度集中 |
乡村地区 | 以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 主要问题 | 形成原因 |
发展中国家 | 以生态破坏为主 | 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 以环境污染为主 |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能源,同时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 |
(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期中)国务院确定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据此完成1~2题。
1.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变化
B.火山喷发
C.耕地面积扩大
D.二氧化碳排放日益增加
2.为达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倡导低碳的消费模式 ③大量发展火电 ④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多,这些温室气体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变暖,D正确。第2题,大量发展火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③错误,选B。
(2019·甘肃省武威市期中)读漫画,回答1~2题。
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自然资源枯竭 B.水体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A.开矿毁坏岩层 B.乱砍滥伐森林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任意排放废弃物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从地下深处才能获取地下水,说明自然资源日趋枯竭,A正确。第2题,人类从地下深处抽取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C正确。
(201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期中)读环境保护主题漫画,完成3~5题。
3.图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 D.全球变暖
4.图2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
A.排放氟氯烃物质——旱涝频率增加
B.排放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
C.排放二氧化硫气体——土壤酸化
D.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5.同图3漫画反映的属于同类型环境问题的是( )
A.荒漠化
B.臭氧层的破坏
C.凌汛
D.火山喷发
答案 3.C 4.B 5.A
解析 第3题,由图示可知,酸雨会腐蚀地表建筑、危害人类健康等,C正确。第4题,北极冰川消融导致北极熊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但设问为根本原因和危害,所以D不正确,B正确。第5题,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同属全球性环境污染,荒漠化属于大面积生态破坏,其与图3漫画反映的水土流失属于同类型环境问题,凌汛、火山喷发均为自然灾害,不是环境问题,A正确。
6.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F(与图中含义相同)的空格内。
①石油、铜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废液、固体废弃物 ④稻米、西红柿 ⑤森林 ⑥工人、农民 ⑦酸雨腐蚀 ⑧水利工程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F:_______。
答案 ① ②③ ⑦ ④⑧ ⑥ ⑤
解析 图中表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故E表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包括⑥工人、农民;F表示环境,环境包括⑤森林。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故A表示物质和能量,如①石油、铜;另一方面,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故B表示废弃物,如②燃油产生的烟尘和③工业废液、固体废弃物。人类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故D表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比如④农业的发展,生产稻米、西红柿等农产品和⑧水利工程的建设。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故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如⑦酸雨腐蚀。
(2019·安徽阜阳调研)下图为“尼日利亚木材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a、b、c工业分别是( )
A.木材加工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B.纺织工业、木材加工工业、食品工业
C.食品工业、木材加工工业、纺织工业
D.木材加工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
2.c工业的扩展在该地区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资源短缺 ③海水入侵 ④土地荒漠化加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尼日利亚位于几内亚湾的北部,该国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a工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最可能为木材加工工业;该国10°N以北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北部农业生产以放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纺织原料丰富,c工业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应为纺织工业;b工业南北都有,主要分布在公路、城市附近,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应为食品工业,故选D。第2题,c为纺织工业,纺织工业扩展,需要的原料增多,会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和放牧羊群规模都增大。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水资源较为短缺,过度开垦、放牧会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④对,故选B。
(2019·江西赣州五校联考)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风向、地势
C.光热、降水 D.地形、河流
4.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沙尘暴 D.洪涝灾害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由于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乙地位于中亚,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降水不足制约其种植业发展,所以选C。第4题,读图可知,乙地位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如不合理地进行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随着不断蒸发,盐分积聚在地表,很容易形成盐碱化,所以选B。
(2019·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在发展中解决
B.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D.我国应大力发展传统经济,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生活质量与人均电力消耗呈正相关;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而不是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据此分析选C。第6题,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在发展中解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我们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不一定高,所以我们要适度发展高耗能工业;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经济,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老路,应注意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据此分析选A。
(2019·陕西汉中市期末)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7~8题。
7.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枯竭B.气候变暖 C.臭氧层破坏D.酸雨危害
8.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B.地形单调 C.人类破坏D.降水过多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该岛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寒湿,淡水资源丰富;地域狭小,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影响较大;岛屿周边地势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岛屿面积减小,居住环境受限。据此分析选B。第8题,近十几年来,岛屿的地形、封闭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而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只能是人类破坏。据此分析选C。
俄罗斯历史上曾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回答9~10题。
9.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
10.当地出现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过度开垦 D.过度灌溉
答案 9.C 10.C
解析 第9题,该垦荒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不合理的垦荒易导致土地荒漠化,C正确。第10题,据材料“垦荒”可知是过度开垦,C正确。
(2019·广东蕉岭月考)雾是指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当气温达到露点(或接近露点)温度时,空气里的水汽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最近,“PM2.5”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读图,完成11~12题。
11.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 )
A.扬尘B.机动车排放 C.燃煤D.建筑尘
12.下列有关雾或霾的特点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霾一般有日变化,雾的日变化不明显
B.能见度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为霾,小时为雾
C.雾使地面水汽不易蒸发,滋润土地,同时又具有保温作用
D.露点高低主要受凝结核的影响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据图可知,选项中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扬尘,达到18.1%,其他可知道的污染源都低于18%,所以选A。第12题,雾、霾均与气温有关,气温日变化会影响雾、霾的生消,在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容易形成雾,小时为霾;雾也是大气降水的形式之一,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更明显;露点高低与凝结核无关。据此分析选C。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完成13~14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km2 | 年降水量/mm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单产/ (万千克/公顷) |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
1975 | 19% | 333 | 420 | 38 | 10% | 1.23 | 1.025 |
1995 | 12% | 478 | 350 | 42 | 35% | 0.9 | 0.975 |
13.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14.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寒潮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差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读材料可知,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覆盖率下降、气候变差、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故选B。第14题,河流含沙量增加,说明水土流失加剧,B正确;图中显示气温年较差增大,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但是这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C错误;年降水量减少,光照强度增加,D错误;寒潮危害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A错误,故答案选B项。
15.(2019·广西梧州一中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A周边地区沙尘暴时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使植被破坏严重
(2)降水少,春季多大风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出的废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5)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表崎岖,水能资源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大江大河之首。下图为红水河流域开发图。
(1)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流域内多锰矿和锡矿,开发和冶炼过程中,大量废水排放导致红水河受到严重污染,颜色变黑;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居民生活排放污水;农业生产排放污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共15页。
高中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导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海洋空间,维护海洋权益,京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及答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