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93《声声慢》课件34张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93《声声慢》课文朗读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第三单元flv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她自幼深受文学艺术熏陶,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十八岁嫁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和偕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作者在历经山河残破、故土难回、家破夫亡、孤身漂泊等一系列打击和折磨后,内心凝结着无尽的哀愁,无法排遣,因而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5)生于官宦之家长成书香才女婚姻门当户对夫妇志同道合靖康耻阻幸福南渡夫逝孀居半世飘零悲死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 ,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声声慢》词,是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人骗等不幸遭遇,内心郁结无法排遣,写下的血泪文字。可谓忧患余生,呜咽满纸。 《声声慢》原曲《胜胜慢》,押平声韵,调子也较徐缓。李清照创造性地将其改为押入声韵,并多用叠字,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切。以随心肆意笔墨写生离死别之情,成千古绝响。
合作探究:这首词写到了哪些意象,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酒 秋风过雁 黄花雨 梧桐
小结: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清照的《声声慢》正是以酒、风、雁、黄花、雨、梧桐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表达出作者的孤独愁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诗词中饱含着哪些“愁”?
同样是写 “愁”,感受对比李清照其他诗词中写的“愁”与这首词中的“愁”有何区别?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停下,尘土中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然凋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我却懒倦得不想起来梳妆打扮。想必此前定是有一场狂风暴雨,所以泥土中才带着花的方向,狂风骤雨将词人锁在屋内,被困于这小小的一件屋子之中,想必词人的忧愁都快要将屋子撑满了;天气转晴,可屋外的花已经零落成泥,词人只能发出一声感慨。词的头两句,就将当时战火背景下,丈夫故去,只有词人孑然一身的场景描绘了出来。词人从梦中醒来,外边已然变晴,可环顾四周,丈夫留下的遗物还在,再由此想念起北国的故乡,只能悲痛地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非昔比,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刚要张嘴说话,眼泪却先一步落下,万事皆休,无尽的落寞,只能用“事事休”来表达,而“欲语泪先流”更是将词人心中的悲痛展现出来,还未说话,悲情就已经抑制不住,化作泪水喷涌而出。最后这两句可谓是千古名句,忧愁原本是抽象的事物,词人却将抽象化为实物,给忧愁增加了重量,化虚为实,使得忧愁一下子变成立体的东西,这样的描写韵味无穷。整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写词人的忧愁,而这样的描写又不显得突兀,反而寓情于景,给人别样的享受,所以说,李清照写愁,总能够别出新意,有意犹未尽之美,荡气回肠,将词人的愁绪描写得淋漓尽致。前期的“愁”是一种情愁,是一种少妇思夫之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后期的愁是一种国破家亡的愁,是一种流离失所之愁。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堪称千古绝唱。情愁、家愁、国愁以及满腹经纶无人相授之愁,是李清照美丽而哀愁的一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声声慢,教学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李清照缘何而愁呢,靖康之变,总结全文提升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