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繁星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语文园地二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图文ppt课件
展开同学们在假期中有没有去旅行呢?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风景秀丽,有许多地方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那么谁来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自然景观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人文主题解读:这句古诗体现的是自然之景,背景图是该诗的意境图。这指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自然之美”,引导我们从多方面去了解自然,感受自然,关注和发现自然之美。
语文要素解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培养“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也就是要我们能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想象为形象的画面,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欣赏图片,一起“观潮”
同学们一定被钱塘江大潮吸引了吧!你知道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吗?你眼中的大潮像什么?大潮在别人眼中又像什么?让我们走进《观潮》,一起领略作者心中的钱塘江大潮吧!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
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潮”是指海水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现象。在白天产生的称“潮”,在夜间产生的称“汐”。
资料卡1:什么是“潮”?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汇入杭州湾。钱塘海潮以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出现的潮水最为著名,故又称“海宁潮”。涌潮全程约80千米,历时约4小时。涌潮时,波涛汹涌,犹如水墙,蔚为壮观。
资料卡3:影响钱塘江大潮的因素
除了杭州湾的地形外,引力和风向也是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因素。
引力: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地球、月亮、太阳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叠加,产生较大的引力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
风向: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不断推动潮水前进,助长了潮势。
一、朗读全文,学习字词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屹立数百年的聚奎(kuí)塔
“屹”意为山峰高高地直立的样子。右半部分是“乞(qǐ)”,但要注意不要只读半边音。
“浩”意为非常大或非常多。右半部分是“告”,但要注意不要只读半边音。
“霎”读作shà,意为短时间、一会儿。可以组词“霎时”“一霎”。
“刹”是多音字,读作chà时,可以组词“刹那”。用来形容极短的时间、瞬间。
“昂”是后鼻音,指抬高、抬起。如“昂首”。 书写时注意下半部分是“卬”。中间没有横。
人声鼎沸:人声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形容人声喧闹嘈杂。
“鼎”是古代煮食物用的青铜器具,有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
“贯”指古代穿钱(圆形方孔铜钱)的绳子,上半部分像用一根线穿系物品的样子,下面的“贝”表示钱币。后引申为穿通、连接、贯通等。
顿 左半部分是“屯”,表示以头叩地。后引申为略停、稍停等。如“停顿”。
左半部分是“火”,意为用小火煮。如“炖肉”。 炖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例: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一般用于刻画人物和事物形象。例:他伫立在窗前。
矗(chù)立高耸地直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例:大街两旁矗立着很多高楼大厦。
震动颤动;使颤动。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使人心不平静。例:大潮来临时地面猛烈地震动。
振动指来回摆动。例:蝴蝶振动翅膀,在花丛间飞舞,像一个舞蹈家。
顿时立刻(多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例:喜讯传来,人们顿时欢呼起来。
霎时极短时间。例:一声巨响,霎时天空中出现了千万束美丽的火花。
横贯横着通过去。例:陇(lǒng)海铁路横贯我国中部。
横卧横着躺下。例: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齐头并进: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模糊不清。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人声鼎沸:人声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形容人 声喧闹嘈杂。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山崩地裂:山崩塌,地裂陷。形容自然界发生巨大的灾难。也形容巨大的声响。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1.在下面的实物图上圈出本课所学的字,并和拼音连线。
海南乐(lè)东莺歌海盐场
安阳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
(1)勾选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屹(qì yì) 霎(shà chà) 崩(bèng bēng)(2)“dùn时”的“dùn”第四笔是______。(3)选词填空。 ①小猫慵懒地( )在阳台上晒太阳。 ②长江大桥( )江面,气势恢宏。
二、感知课文,梳理内容,理清脉络
1.带着问题初步阅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分组讨论后回答。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主探究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3.小组交流: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让我仿佛站在千军万马面前,眼看着千军万马向我奔来,那种气势让我心潮澎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铺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让我感受到即便潮去后,余波依然声势浩大。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的余波气势汹涌的样子。
1.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特点。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1自然段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以及它以“奇”著称的特点。
2.第1自然段中,“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与“观潮”的“观”又有什么不同?请你借助字典分析一下。
“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看到的样子。“观潮”的“观”是观看的意思。
3.阅读第2自然段前两句,说一说这两句介绍了什么。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介绍了观潮的最佳时间和最佳地点——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盐官镇。
4.品读第2自然段剩余部分,圈画出作者登上钱塘江大堤后看到的相关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潮来前”的“奇”。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5.边读边想象画面,圈画品读能表现钱塘江“奇”的词语,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横卧”一词,把大江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此时的静态美,表现了钱塘江江面的宽阔和平静。
(2)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若隐若现”的意思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让人仿佛看到了雨后阳光斜照在江面上,散发着微光的景象。因为有雾,江那边远处的小山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若有似无,好像梦境。“若隐若现”体现了钱塘江的朦胧美,表现出钱塘江的自然之美。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6.结合图片边读边想象画面,想一想这样的场景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后回答。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些词语,写出了去往钱塘江观潮的人非常多和观潮人等待潮水出现时急迫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出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才会吸引人们前往。
在描写景色时,我们可以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来进行描写。例如作者写钱塘江时,用了“横卧”一词,“横”字仿佛将江摆在面前,不得不看,一种气势油然而生;而“卧”字又像人在睡觉,优美安详的姿态跃然纸上。这样的描写,可以让景色本身更加生动形象。
加点词还可以形容什么样的景色?请试着造句。
蒙蒙:雨后的阳光下,江面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屹立:泰山巍峨高大,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中原大地。
若隐若现:湖面泛起波纹,天上的云彩和岸边的树影在水中若隐若现。
发挥想象,体会大潮的壮美
1.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潮来时”的“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品读午后潮来时的“奇”,想象画面,说一说这一段主要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大潮的。
这一段主要从听觉角度描写钱塘江大潮。
(2)抓住关于钱塘江大潮声音的描写,说一说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一段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江大潮,把“潮声”比作“闷雷”声。让人觉得好像潮水声就在耳边轰鸣着,潮水也奔腾而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潮来时”的“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1)想象画面,圈画品读关于潮来时的描写。说一说这一段主要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大潮的。
主要从视觉角度描写钱塘江大潮。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2)生活中哪些事物有两丈(大约6.67米)多高?
二层楼、大树、电线杆、路灯
3.品读第4自然段,联系加点词语并结合课前展示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这一段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这一句是从视觉上由远及近地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钱塘江大潮在远处的时候只是一条白线,渐渐近了之后变粗、变长,最后好像一面墙压过来。描写中有画面感,好像在放电影,是运动的、真实的、震撼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让人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默读“浪潮越来越近……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1)这句话的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将这些内容圈画出来进行批注。
(2)这一段话是怎么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奇”的?
这段话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为突出浪潮的声响巨大,把浪潮的声响夸张地说成如同天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总结第3~4自然段中从听觉角度描写大潮的片段,说说你的发现。
在最初听到声音时,是“隆隆声”,像“闷雷滚动”,然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的声音则像“山崩地裂”,听觉上声音由远及近、从小到大,越来越震撼。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5.阅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圈画出你印象深刻的景象,并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感受:钱塘江大潮威力巨大,浪头过后余波持久。
6.阅读完整篇文章,你是不是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你能联想到什么呢?说一说你的感受。
可以联系文中印象深刻的点或关键词语说感受。也可以调动学过的知识,如用成语或诗句来表达感受。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雄伟。
7.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背诵技巧一:巧搭支架,用填空的形式背诵。那条白线________。再近些,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背诵技巧二:提取关键字词进行背诵。第3自然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1.钱塘江大潮自古闻名,无数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词,将感情付之笔端。请你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边读边想象,理解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理解诗歌大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八月的涛声惊天吼地而来,
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潮水便又退回了大海,
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2)熟读成诵,并在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头高数丈”在形象上写出了大潮的壮观,让我联想到课文中“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
这一句中“吼”字写出了大潮之声,突出了潮水的气势,让我想到课文中“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
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你还能联想到文中哪一句话?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这一句写的是大潮退去,让我想起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这句话。
小学观潮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观潮课文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1观潮课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钱塘江大潮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集体备课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昂首挺胸,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浩浩荡荡,薄弱稀薄单薄,识字游戏,乘船游钱塘江,看拼音写词语,开火车读词语,暗示潮水来势凶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一单元1 观潮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第一单元1 观潮示范课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潮水之美,说说哪些生字容易读错,人声鼎沸,说说词语的意思,震晨振,形声字,换偏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