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 初二 语文《马说》(第2课时)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688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环节一
从“说”的文体角度,体会韩愈语言特点
本文题目为“马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古代一种以“议论兼记叙”为表达方式的文体,又叫“杂说”“说体文”。本文课题“马说”,即是对千里马的形象进行记叙、议论。
《马说》依次记叙了“惨死”的千里马、“挨饿”的千里马、“孤独”的千里马,作者为何不按照严重程度逐渐加强的顺序来安排内容呢?
千里马“惨死”最触目惊心,最容易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给人一种无法辩驳的气势。
说体文: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是如何阐述“莲花”形象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从菊、牡丹的隐喻到莲花隐喻
感叹爱菊、莲之稀少,表达高尚情操
与周敦颐相比,韩愈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长江大河,浑灏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苏洵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文章精义》李涂(南宋)
“韩如潮”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如潮水一般浩荡奔腾、波澜起伏。 再读课文,《马说》除了在说理方面体现“韩如潮”的特点,在语言形式方面如何体现这个特点呢?
示例:“策之”句连续三个句子句式相近,构成排比,气势浩荡,呈现“韩如潮”的语言特点。
小结:韩愈擅长交错运用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句式,来构成浩荡奔腾、波澜起伏的气势。
如:“故虽有名马”句,排偶句式与散句结合,文气流荡,疏密有致。第二段长句、短句交错使用,参差变化,起起伏伏。文末感叹、反问、强调三句式叠加,情感发挥到极致,可谓潮水最后冲击海岸,掀起万丈浪涛,气势磅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环节二
明确千里马譬喻理解作者创作缘由
阅读《汗明见春申君》, 想想韩愈只是为了说“千里马”吗? 如果不是,文中的“千里马”“伯乐”“策马者”“食马者”“识马者”分别代表什么?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汗明拜见楚相春申君,等候了三个月,才见了面。双方谈完,春申君很高兴。汗明想再继续谈,春申君说:“我已经了解先生了,先生请休息吧。”汗明很感不安地说:“我想问问您,但又怕自己固执不通。您和尧比,不知谁更圣明一些?”春申说:“先生错了,我怎么配与尧比呢?”汗明说:“您看我和舜比,怎么样?”春申君说:“先生就是舜啊!” 汗明说:“不对,请让我把话说完。您的圣明实在不如尧,我的贤能也不如舜。以贤能的舜去侍奉圣明的尧,经过三年才彼此了解。现在您一下子就了解我了,这说明您比尧还圣明,而我比舜还贤能。”春申君说:“您说得好。”于是,请门吏把汗明先生的名字登记在宾客簿上,每隔五天春申君就接见他一次。
汗明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千里马成年了,驾着盐车上太行山,后蹄伸得很直,前膝弯得很曲,尾巴夹在两股之间,气喘嘘嘘,浑身流汗,车到半坡前,无论怎么用劲也不能前进一步。这时正好遇到伯乐,他赶快下车,抚着马背,为它难过得流了眼泪,他解下麻衣,给千里马罩上。这时千里马向前低下头,喷着气,抬起头,大叫一声,声音直冲云霄,好象金石发出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因为千里马知道伯乐很赏识它。 现在,我没有出息,困厄在底层,处在穷乡僻壤,地位低下,长期如此,您难道就不想推荐我,让我能够借您的助力,施展我的抱负,在魏国崭露头角吗?”
文中并不是为了写千里马而写《马说》,一定有他要表达的深意。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人才观点?
统治者应该尽心培养人才,着力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机制。
阅读以下材料,谈谈作者创作《马说》的缘由。
材料一:唐朝士子艰难的入仕之路 在唐朝,士子若要做官,先要通过礼部考试如进士科,还需通过吏部的铨选考试,其中最难的就是博学宏词科。此科要求考生既要博学,精通社会、百科知识,又要文词斐然。 如果不参加吏部考试,唐人士子也有其他路径做官,如立功边塞、干谒权贵、终南捷径等。“但现实情况是,欲立功边塞,往往‘大小百余战,封侯竟蹉跎’(陶翰<古塞下曲>);上书干谒,更是‘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孟浩然<送丁大凤进士举呈张九龄>;走终南捷径,又为入仕心情迫切的士人所难以忍耐。”
材料二:韩愈生平经历坎坷身世与刻苦求学 韩愈,字退之。幼年生世坎坷却天资聪颖,七岁开始读书,因生活颠沛流离,学习尤为刻苦。新、旧《唐书》说他“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蹉跎求仕与怀才不遇 韩愈十九岁便入长安,分别参加户部进士科、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前后七次,未能入选。期间,他“三次上书宰相,都未得一复;三次登门拜访,也被‘阍人所辞’,他失望了,只能怀着‘不遇时之叹’,东归河阳”,投奔节度使做起了幕僚。 韩愈一生,从19岁开始考试,到49岁担任五品的中书舍人。仕宦三十年,浮浮沉沉。他曾在多篇文章反应“感士不遇”的思想。如他曾在《上宰相书》中抱怨现行科举制度根本不能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而《马说》就是他的一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大致创作于韩愈中青年仕途不顺之时。
长期以来韩愈怀才不遇,满腔忧愤无处宣泄,只得诉诸文字,不平则鸣。为自己才华无处施展鸣不平,也为天下所有被埋没的人才鸣不平。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将千里马比作人才,将伯乐比作识别人才的统治者,讽刺了如食马者一般不识人才的愚昧无知的统治者,表达了先有伯乐,然后才有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痛斥。
阅读有关韩愈的文章,以“对话韩愈”为题,写一篇阅读感想。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回顾,新闻六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背景资料,有成就,字词梳理,建立的功绩,卓有成就,整体感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第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背景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资料,检查预习,成就功绩,数量很大的钱财,课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品味赏析,写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