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1 古雅的昆曲教案
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百戏之祖昆曲
一、《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遗产,认识在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讨论在保护非物质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昆曲艺术在我国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繁盛过两百多年。从元末明初南戏的传奇发端,经明代艺人改革与融汇,到明清达其鼎盛时期,成为集南北戏曲之大成的全国性舞台戏大剧种具备极高雅而深重的文学艺术底蕴。由于清代中叶地方戏曲的兴起,昆曲“曲高和寡”,缺乏通俗化平民化的市场而渐趋消衰,其艺坛主角的地位终为京剧所取代。但昆曲并未消亡,其“百戏之祖-”的历史地位及其深邃的文化艺术特殊魅力至今得到全世界的瞩目,这也是国人应当深思与探讨对其如何保护、继承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教学目标
1、熟悉昆曲发展的由来与历史演变过程,了解昆曲是如何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表演艺术的经典,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认识昆曲在文词、曲调、表演曲调独特而高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昆曲是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艺术精品,对中国众多戏曲剧目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和直接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3、从昆曲在“花部”与“雅部”之争中消衰的结局以及在当今社会中濒临绝境的困惑的原因中,探讨我们如何保护非物质遗产并使这类遗产得到继承与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昆曲独特的文化品位与艺术价值,并理解其“百戏之祖”的历史地位。
2、难点:探讨研究对昆曲这一类非物质遗产在市场化社会的今天如何实施保护并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教学方式的建议
本课教学建议以教师讲解和展示图像为主,同时采用学生探讨争辩的方式来激活课堂教学,最后辅之以教师的分析补充归纳。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收集昆曲的图文和影视资料,要适时穿插几段昆曲段子的表演艺术鉴赏。教师将这些信息资源并结合课本中已影印的资料进行形募化的讲解,通过影视音像的艺术再现,烘托了课堂讲授的感染气氛,并加深了学生对昆曲艺术的形象熏陶从而领悟昆曲文化艺术价值的精湛。
通过对“花部”与“雅部”之争结局的归纳以及昆曲在当今市场化社会的窘迫处境,原因的分析,让学生以活动课形式积极探讨昆曲衰败的深层原因以及当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贯彻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充分激活学生思辩火花的基础上,教师最终归纳总结出富有前瞻性、科学合理性的结论,并进一步启示学生以四、五个为一研究小组,上网、调查并撰写科研小报告,以课件形式向国务院、文化部和教育部写一份中学生呼吁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联合国有关网站建立信息交流,互通情报,彼此探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人类共同的经验体会。在这一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深刻而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协调共处、对外沟通的交际能力,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时代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地球村”主人翁“的进取精神。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解读笛子曲《姑苏行》,引用:“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环节一:总体介绍昆曲:昆曲 ——“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传代表作”。
一、探昆曲流行之因
出示材料: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嗽嗽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旧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两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四
学生概括分析:
(1)经济:明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追求个性解放;苏州地区,商贾文人云集
(2)政治:明废元俗,复汉制,南方文化得到发展
(3)戏曲文化自身发展:声腔的发展
教师补充:宋代南戏的声腔均以南方声腔为主。嘉靖时,魏良辅、梁辰鱼的改革使南方声腔大放异彩,从而使中国戏剧史上形成了剧本与表演结合一体完美的昆腔戏剧艺术高潮。
二、寻昆曲之美
(一)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总结。
1、创立:(1)起源:元末南戏.是宋代南戏一个支派。(2)创立:顾坚--------昆曲鼻祖
特点:腔调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教师补充:昆腔的革新 ——水磨腔 :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称“水磨腔”。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水磨腔:细腻、宛转、清雅。
2、改革:魏良辅改革昆山腔
优点:(1)曲调演唱上: 吸收北曲形成 “水磨腔”,可生动、细腻表现人物思想情感;
(2)乐器伴奏上: 具有规模完整的乐队伴奏;具备了登上戏曲舞台的声腔条件。魏良辅--------昆曲之祖
3、梁辰鱼将昆曲推上戏曲舞台
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思路 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用生旦爱情以 抒写历史兴亡的方式,对后世传奇有明显的影响。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4、昆曲兴盛
(1)明末,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国剧”。 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蓬勃兴盛的时期 。兴盛的表现:新剧作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服装讲究、分工细致;演出形式: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
播放:《牡丹亭·皂罗袍 》片断,让学生分析昆曲的特点。歌词片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二)昆曲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1、音乐唱腔:音乐悠扬,唱腔声缠绵婉转、细腻考究(灵魂);节奏舒缓有度,曲牌严守格律,是中国古典戏曲高雅艺术的规范。 2、文词:典雅华美,具备极为厚重的文化底蕴 。3、表演艺术:载歌载舞,舞姿细腻与优雅唱腔融为一体。4、内容:“传奇”故事至情至性.
教师总结:昆曲的特征: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乐不舞;声腔婉转,极其细腻,格律、宫腔极其考究;故事至情至性.
教师补充:赏析昆曲——诠释昆曲之美。梦幻之美 《牡丹亭·游园惊梦》欣赏。
(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衩记》);深情之美 《玉簪记·琴挑》欣赏;悲壮之美 《桃花扇·守楼》欣赏;苍凉之美 《宝剑记·夜奔》欣赏、《长生殿·哭像》 ;诙谐之美 《狮吼记·跪地》欣赏、《鲛销记·写状》欣赏;灵异之美 《红梅记·李慧娘》欣赏、《牡丹亭·冥判》;风雅之美——得其风骨,赏其神韵。
二、思昆曲未来 :(一)曲高和寡——昆曲的衰落
(1)“美丽的缺点”: ①戏词典雅深奥 ②唱腔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 ——脱离人民是致命弱点
(2)客观:花、雅之争: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三、我们的责任:
守护昆曲 :(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曲文和曲牌:昆曲的诗词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雅致,而昆曲的词牌。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婉转细腻的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构成 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具有全民族代表性戏曲。
3、昆曲的剧本结构
4、昆曲的舞台表演
(1)角色制——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脚色为人物之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 、丑(2)严格的程式化: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
比如扇子的使用: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谋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
(3)脸谱和戏装。多媒体展示各种脸谱。
(二)昆曲独特的现状 :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自身改革问题:
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改革
(三)昆曲保护建议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政府——重视扶植
艺术家——创新发展 。社会各界(企业家、普通民众)——支持宣传
教师课堂总结:美的标准有阴阳虚实之别,有刚柔动静之变,人生之完美、天地之大美,必然是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相反相成、浑然一体,达到一种所谓的“化境”,这就是中国美学的境界。中华戏剧恰似体现出这种“化境”。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文教案设计中有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各自衔接相融,又各自手段有异。
第一阶段“昆曲由来“建议教师讲授为主。尽管目前中学生从必修三课程中对中国戏曲发展史有了一个脉络性的把握,但涉足昆曲毕竟陌生,形象领悟更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宜细目化讲解,从元末明初南戏的传奇的追溯讲到明清昆曲演化为全国 “官腔”大剧种的进程,但切忌照本宣科,一定要从“南戏”和“传奇”的知识温习开始,配合明代戏曲发展的因素,参照丰富图文资料进行形象化诠释。
第二阶段“雅词婉睦,轻歌蔓舞”,重点在文词、唱腔、与表演三方面分析昆曲的独特文化魅力,毕竟古典戏曲距离今天中学生认知常识太遥远和陌生,所以建议第二阶段授课重点以艺术鉴赏为主,通过多媒体手段放映几段昆曲的影视或段子适时注释,使音、像、图、文艺术印象直接触及学生的感官和心灵的震撼,达到对昆曲艺术精湛深刻的领悟。
第三阶段“幽蓝雅韵”,重点是解析昆曲“曲高和寡”消衰命运的反思,以及当今社会保护这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继承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探讨。这是一段激活思维空间的师生活动课。为保证活动课的效果,建议教师事现准备好当今社会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不同观点与建议,将它们一一展现在课件上让学生们充分自主辩论。在教师归纳总结后,布置作业,可让学生四、五位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制作课件,撰写建议报告,致国务院、文化部、教育部一份合理化建议信。
七、课后作业
1、昆曲的特点主要是指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的内涵。
2、联合国为什么要把中国的昆曲评为“人类口头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教师事先公布国家文化部、教育部信函上访的网址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机构的网址,使学生可以自主找到更多更充实的资讯信息,拓宽阅历,激活思维。可以向学生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辑的全球性世界遗产教材《世界遗产与年轻人》。可以公布挪威青少年《世界遗产青年保护者》的网址,加强中外青少年的沟通。
八、有关昆曲的书籍和网址:
1、《笛声何处》(余秋雨著)(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中国昆曲》(李晓著)(百家出版社)
3、《中国昆曲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
4、《昆曲丛书》(洪惟助主编)(石头书屋出版社)
中国昆曲:
http://www.kunquopera.com/hwsb/news01.asp中国昆曲
http://www.kunqu.net/中国昆曲网
http://service.verycd.com/trackback/lib/0000065621/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458715.htm昆曲大雅
2020-2021学年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1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1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3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总结和反思,反馈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