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枣儿》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五单元19 枣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单元19 枣儿教学设计,共3页。
    《枣儿》是独幕剧。这类戏剧人物少,关系清楚,剧情简单,冲突较少。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其中枣儿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指枣子,也指老人的儿子。作为枣子,它寄托着老人对过去的怀念,寄寓着老人对儿子和男孩的爱、男孩对父亲的思念,更象征着故乡、精神家园、传统生活……这些都需要学生逐层体会。此外,“枣儿”有姓名,而两个主要人物却无名无姓,童谣在首尾出现,但情境却稍有不同,都颇为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戏剧单元,学生经过《屈原》、《天下第一楼》的学习,已对戏剧的文本特点有了充分认识,也掌握了学习戏剧的方法。加之本文作为独幕戏,人物关系清楚,戏剧冲突较少,易于梳理,学习难度不大。但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主题理解不够透彻,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通过揣摩情节、语言等,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锻炼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情感的来源,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把握戏剧中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4.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品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1分钟)
    猜谜语游戏:“小小胖娃娃,年老皮儿挂。”猜一种水果?(枣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戏剧,正是与“枣儿”有关。这里的“枣儿”,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吧!
    整体感知,把握剧情(5分钟)
    出示学习指导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围绕枣儿,写了哪些关于枣儿的故事?
    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三)朗读课文,体会人物(5分钟)
    出示学习指导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剧中共提到了几个人物?分析并概况人物形象。
    (1)全剧有几个人物?
    全剧共有四个人物。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男孩的父亲。
    (2)关于老人和男孩的形象
    两个“留守形象”,“留守”在乡村的老人和孩子。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思念父亲。老人的儿子在外面闯荡少有回来,男孩的父亲在城里另建新的家庭。而这两个人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们谁也不知道。老人和男孩都在盼望着。
    (3)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4) 人物形象总结
    老人:老一辈的农民形象:辛勤劳作,热爱家乡,关爱下一代,念旧而又传统,对生活不失希望。
    男孩: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纯真可爱,好奇而又懂事。
    (四)、研讨探究,突破重点(20分钟)
    1、“枣儿”象征着什么?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首尾都出现关于“枣子”的童谣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象征:就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2)主题分析
    剧中写的是老人和男孩因“枣儿”而发生的一段交往,但其内涵却是对当今社会状态以及各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一种象征。“枣儿”所代表的是亲情和历史,也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枣儿”所牵涉的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以及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剧本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
    (3)归纳文章主题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剧本首尾童谣的作用
    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用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5分钟)
    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畅谈见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六)、小结(2分钟)
    《枣儿》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那一声声苍凉的、稚嫩的呼喊,发自内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喷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天赐,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们的神经,丰满着他们的羽翼,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我们相信,不管走到哪里,家乡的“枣儿”无可替代。
    (七)、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你对剧本内容的理解,试着为剧中的老人或男孩写一封信以表达关注和爱心,字数不低于200字。
    板书设计
    枣儿
    孙鸿
    老人
    儿子
    老人
    枣儿
    父亲
    男孩
    象 征
    故乡传统
    精神家园
    ……
    教学反思
    因尚未上课,此项待定。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资料,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9 枣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9 枣儿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