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342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342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展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答题技巧:①文中找,②换词语,③逐字解释,④想引申答题模板: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 ,文中是指 。例题: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工笔细描是指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文中指画金鱼时认真细致的勾画。2、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答题模板:这个词语采用了 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表现了 的情感(或心理、情状)。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可不可以?答题技巧:先表态,一般回答:不好。先分别说出加点字、词和换的字、词的意思,再说说用加点字、词的好处或换的字、词的不好,所以不能换。答题模板:不可以。这个字(词)在文中是 意思,体现了 ,而替换的字(词)只是 ,如果换了不能写出 的效果,所以不能换。例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删掉有何效果,所以不能删。答题模板:不能。加点字表示 ,说明了(表现了) 。删去后,与前(后)文不符,所以不能删。例题:“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划线的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答:不能。“许多”表示程度,说明只是大部分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不包括全部。删去后,表示所有都如此,与原意不符,与事实不符。5、划线句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技巧:往往是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6、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答题技巧: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答题模板:比喻: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拟人:把 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情态或行为动作,富有情趣地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事物 特征,抒发了 的情感。夸张:突出事物 的特征,引起丰富想象,抒发了 的情感。设问:①开头设问:点名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发人深省。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了 的情感反复:起强调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了 ,表达了 的情感。7、划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答题模板: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8、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答题技巧:①人物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交代了人物 的身份,表现了人物 的特点,突出了人物 的性格(心理或品质)。②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了 的气氛,表达了人物 的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9、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划线句的理解。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10、文章某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先说文章顺序,再说作用。答题模板: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代表课文有《少年闰土》③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1、文章中心句是哪一句?答题技巧:可从5个地方去找。①标题,②开头,③结尾,④反复句,⑤过渡句12、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常见的作用是:1、点明写作对象;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4、揭示文章主旨;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13、文章某段主要写了什么?(概括段意)答题技巧:①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段意。例题: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段意: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中心句摘录)②组合法:先划分这一段的层次,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就把这段的意思全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15、概括文章主旨(中心思想)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句答题模板:①记叙文类。本文记叙了 ,赞扬(批判)了 ,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②写景状物。本文描写了 ,展现了 ,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③成语故事、童话、语言。本文通过 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16、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题技巧:理解文章中心句+联系生活聊感想例题:读完《落花生》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题思路:文章中心句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联系生活写感想。比如: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人。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