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2课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2课时)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2课时)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2课时)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ppt课件,共7页。
    第一部分,作者用“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暗示了这里曾有“人烟”。第二部分,写由一条旧路引发联想,并进而证实联想,以“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与题目紧密联系起来。第三部分,写山村消逝后留存于草木之间的余韵,作者时时暗示读者,这是在写“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如:写泉水,说它“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写村女,作者感悟“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写有加利树,作者联想到“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等等。第四部分,作者集中抒发感慨,更是连续点出“那消逝了的村庄”“那村里的人们”,表明是在写“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文章题目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那么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统一于这个题目之下的?
    ① 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在第一段,作者以人类历史“几千年”的演变与大自然自“洪荒时代”“千百年如一日”的永恒相对比,表达了这一感慨。② 人类历史的兴衰,多因人事。在第三段,作者写这个山村的消逝是因为一场“浩劫”,末段也以“风雨如晦的时刻”含蓄地表明这一点。③ 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珍惜。作者在写泉水、鼠麹草、菌子等事物时,充分表现出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好,值得我们珍惜。④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应该懂得敬畏、感恩自然。泉水滋养了当时的山村和现在的“我们”;菌子“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⑤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平相处。文章末段,是这一感慨的集中表达。
    2.由“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获得许多感悟,这些感悟有哪些?
    《卜算子》中这一词句,本指恋人虽相距遥远,却因“共饮长江水”而情意相通;此处用来比喻“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形象生动。作者笔下的泉水与宋词中的“长江”同样昼夜流淌,穿越历史;宋词中恋人之间虽相距遥远而情意相通,作者与古人之间虽时代相殊,同样心意相通。在这里,作者笔下的客观事物和内心感受,分别与古代词人词句中的事物与感情两相对应,巧妙表达了作者当时由泉水而生发的关于人类、生命、历史等的感慨。
    3.第五段末尾,作者引用宋代李之仪《卜算子》的词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何巧妙处?
    ① 选取丰富物象来引发深刻的哲思。文章名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但作者无意去追寻山村的历史,或者想象山村的过去,而是将笔墨重点放到眼前这个山村。他抓取了山村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和生活画面展开描写。清冽的泉水、坚强的鼠麹草、高大的有加利树、雨后的菌子,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积极、光明的一面;野狗的嗥叫、麂子的嘶声,让我们看到生活的苦难和可怕的一面。② 运用联想和想象,赋予文章以深远的历史厚重感和哲理内涵。文章写了眼前这个村庄的不同时间的不同风物,乃至不同的生活侧面,而不论哪个时间、哪种风物、哪个侧面,又无一不和历史相关,和更广泛、深远的人类生活相关。比如通过对鼠麹草和村女的描绘,引发对弱小生命鄙弃浮夸的哲思。文章由眼前景物产生联想、引发感悟,在结构上回环往复,显示出一种从容舒展又严谨完整的艺术面貌。
    4.本文追寻着山村余韵,闪烁着哲思之美。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观点一:同意。① 这篇文章写于1942 年,此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此文写作者避居山林,寄情山水,对现实和时局表现出一种超然和淡然的态度。② 文章所写内容不仅与当时国家、民族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与作者当时的教书育人生活也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放飞自己的才情与思想。观点二:不同意。① 作者并没有完全超越现实。文章中有“浩劫”二字,而1942 年恰好有一场关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浩劫”;文章末尾“风雨如晦的时刻”含蓄地点明时代特点。② 文章所表达的自然美好、生命美好、人类声息相通等人生感悟,以及末段所寄托的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显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对阻止人类之间的杀戮、消除人为的“浩劫”,是一种呼唤和感召。
    5.有人认为,这篇写“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表现了作者“歌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即思想和灵魂超越现实的喧嚣,执着于对纯粹精神和艺术世界的追求。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要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山村“余韵”,一条旧路引发联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进作者,背景介绍,题目解说,层次结构,文本探究,中心思想,艺术特色,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