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17张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156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忍:狠心、残忍不忍:怜悯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标题是孟子的观点,指每个人都要有怜爱别人的心
一,了解孟子及其作品,了解孟子的思想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三,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四,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后人称之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有《孟子》一书
一,读准字音1.乍(zhà)见 2.孺(rú)子 3.怵(chù)惕 4恻(cè)隐 5.要(yā)誉于乡党 6.内(nà)交 7.羞恶(wù)之心二,辨清通假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释(结交)2.若火之始然 (然)通(燃)释(燃烧)3.要誉于乡党 (要)通(邀)释(博取)
(原)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原)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原)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译)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
(译)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
(译)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提出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原)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原)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原)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原)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原)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怵惕(chù tì):惊惧
内交即结交,内同 “纳”
(译)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
(译)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译)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
(译)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译)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举例“孺子入井”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译)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译)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
(译)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
(译)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提出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同情心是仁的发端;
(译)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译)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译)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由“四心”到“四端”仁、义、礼、智
(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译)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译)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译)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原)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译)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
(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扩充“四端”,就足以安定天下
读课文,分层次,把握文章思路
第一层(开头-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指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很容易了第二层(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第三层(由是观之-不足以事父母)阐述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
一,正反对比论证(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二,比喻论证(若火之既然,泉之始达)三,举例论证(今人将见孺子将入井)
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
“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称为“四端”。
如何理解“不忍人之心”?
一方面,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另一方面,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孟子及背景介绍,“亚圣”,“仁政”“王道”,价值观,人性观,研读文本,文题解读,扩而充之,论证思路与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示范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篇章,第二篇章,第三篇章,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孟子“性善论”的内涵,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第四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孟子名言,民贵君轻,孟子其人,《孟子》其书,分析开篇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