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问题解决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问题解决
第1课时 按比例分配(一)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54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五第1~3题。 | |||
育人目标 |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探索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方法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等活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分笔记本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 |||
学习重难点 | 1.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 |||
学习评价设计 | 1.学生思考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情境引入 | 同学们都有买文具的经历,请看大屏幕(实物投影出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买的?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做出评价,板书平均分。 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 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这两个同学怎样分这些笔记本?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组织评议。 小结得出:按拿钱的多少来分配笔记本最合理,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一) |
学生口答。
独立思考,再交流: 生:平均分,一人 5支。 生:陈红多点,赵青少点。 |
在分笔记本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 |
探究新知 |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为什么要平均分呢?让学生理解,因为两人拿出的钱数同样多,也即拿出的钱数比是1:1,所以要平均分。 陈红和赵青分笔记本,为什么不平均分呢?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因为两人拿出的钱数不一样多,再平均分是不公平的。要做到公平,应根据出钱多少来分配才合理。两人拿出的钱数的比是3:2,那么,15本笔记本应按3:2分配。 最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例举身边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物品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实物投影出示物品配料标签。 (1)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 (2)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3.学习例1。 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下面(第54页例1)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 (1)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方法1:陈红、赵青拿出钱数的比是:6∶4=3∶2 解:设每份是本。 3+2 =15 5 =15 =3 陈红应分的本数是3×3=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是2×3=6(本) 方法2: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15÷(3+2)=3(本) 陈红应分的本数是3×3=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是2×3=6(本) 方法3:总份数是3+2=5,因为陈红应分的本数占15本的,赵青应分得本数占15本的,所以:陈红应分的本数:15× =9(本)。赵青应分的本数:15× =6(本)。 答:陈红应分9本,赵青应分6本。 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可是你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方法1:把求得陈红、赵青所分到的笔记本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总数15本。 方法2:把陈红、赵青所分到的笔记本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4)引导反思: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特点:把15本笔记本作为总量,按照给定钱数的比进行分配,像这种方法:用份数的思路解答;用分数的思路解答;用方程解答。 如果按1∶1分配,是怎样分? 指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
独立思考再交流理解为什么要平均分。
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交流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
举例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反思交流按比例分配这类型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 |
巩固练习
| 1.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2、3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一题(阅读资料,结合自己班的人数,设计一个合适的比,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来参加两项公益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
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
|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 谈收获。 |
| |
板书 设计 | 按比例分配(一) 例1、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可以买同样的笔记本15本。他们应该怎样分这些笔记本? 陈红、赵青拿出钱数的比是6∶4=3∶2。 解:设每份是本。 3+2=15 5=15 =3 答:陈红应分(9)本,赵青应分(6)本。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 |||
教学 反思 |
| |||
第2课时 按比例分配(二)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4~7题。 | |||
育人目标 | 1.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解决3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解决三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把两个数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三个数连比的问题。 难点:理解三个数连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 |||
学习评价设计 |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导入新课 | 1.填空。(多媒体出示题目)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只数比是3∶4,公鸡 (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01年全世界大约有2000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按比例分配(二) |
独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结果,集体评价。
举例,分组讨论、反馈、交流。 |
| |
探究新知 | 1.课件出示例2:从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怎样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题都是两个量的比,这道题是三个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节所学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 展示学生解法,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1:220÷(2+3+6)=20(吨)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需要沙子60吨,需要石子120吨。 方法2:总份数:2+3+6=11 需要沙子的吨数:220× =60(吨) 方法3: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吨,再分别求出沙子、石子、水泥应需的吨数。 解:设每份是x吨.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 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5.议一议: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设每1份的量为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 |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讨论交流异同。
尝试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
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 |
巩固练习
| 1.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给出的这三种蛋的连比,组织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方法。 2.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 kg,石子有60 kg,水泥有240kg。要配制18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中虽然没有给出沙子、石子、水泥的连比,但已给出了一个配料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值,可以求出这三种料的连比。 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通过上题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现有一堆总重为40吨的混凝土,经现场测量,水泥有20吨,沙子有12吨,石子有8吨。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吗?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求出现场测量的三种配料的比3:2:5,然后与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较,得出: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独立解题,再交流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 |
课堂小结 | 想一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 谈收获。 |
| |
课堂作业 | 练习十五第4—7题。 | 独立完成。 |
| |
板书 设计 | 按比例分配(二) 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答:需要水泥(40)吨,沙子(60)吨,石子(120)吨。 | |||
教学 反思 |
| |||
第3课时 按比例分配(三)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55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五第8~11题。 | |||
育人目标 | 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以及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4.在分摊运费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 |||
学习重难点 | 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的知识。 | |||
学习评价设计 | 1.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归纳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归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情境引入 |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团队合作的情况。(让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况。)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 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甲运的路程短应该少付,丙运的路程长应该多付。 ③按照路程的长短按比例分配的办法来分摊运货的钱。 ④能不能把运费分成每段30元,第一段由三人共同分担,第二段由乙和丙两人分担,第三段只有丙一个人承担,这样比较公平。 …… 以上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公平? 学生经过讨论会认为:平均分的方案不公平,因为甲运的路程短,却要和路程最长的丙付同样多的钱,这种方案在现实中不容易被接受。按比例分配或按每段路程来分摊钱的办法可以让运货路程短的付较少的钱,而运货路程长的付较多的钱,这样相对比较公平。 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三) |
抽生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交流哪些方案才是公平的。
| 在分摊运费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 |
合作探究 | 1.请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公平的办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2.交流汇报,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汇报时阐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1:按路程比例分摊。把路程平均分成三段,甲行了一段付一份钱,乙行了两段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段路程应付三份钱。 根据各人所行路程的段数,把钱一共分成:1+2+3=6(份)。 答:甲应分摊15元的运费,乙应分摊30元的运费,丙应分摊45元的运费。 30÷3=10(元),每人付10元。 第二段运费由乙、丙两人分摊: 30÷2=15(元),每人付15元。 第三段运费由丙一人付30元。 所以三人分摊的运费是: 甲:10元 乙:10+15=25(元) 丙:10+15+30=55(元) 答:甲应分摊10元的运费,乙应分摊25元的运费,丙应分摊55元的运费。 3.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果你是甲,你会接受哪种方案?为什么?如果你是丙呢? | 独立设计公平的分摊方案。
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讨论交流,体验实际意义。 | 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 |
巩固应用
| 1.课件出示情境。 小强家房子出租给小李、小张、小王三个年轻人,每月房租是630元。6月份,小李只住到10日就搬走了,小张只住到20日也搬家了,小李和小张离开时都留给小王210元的房租。到月底小强的妈妈要去收房租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建议妈妈怎样收这三个年轻人的房租比较合理? 由学生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订方案解答。 方法1: 小李应付的房租:630×=105(元) 小张应付的房租:630×=210(元) 小王应付的房租:630×=315(元) 方法2: 630÷3=210 小李:210÷3=70(元) 小张:70+210÷2=175(元) 小王:70+210÷2+210=385(元) 请学生再思考: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样付房租? 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课件出示:在方格纸上涂色设计图案(课堂活动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后,让学生自选颜色,设计图案。然后再算出各种颜色所涂格子数的比,这样就把问题归结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上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
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订方案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自己分摊方法。
讨论交流。
独立理解题意,自选颜色设计图案并解答。
|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 |
课堂小结 |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 谈收获。 |
| |
课堂作业 | 练习十五第8~11题。 思考题:参加比赛的人数应该是7的倍数(3+4=7),又因为参加比赛人数在160-170人之间,所以参加比赛的人数可能是161人或168人。 | 独立完成。 |
| |
板书 设计 | 按比例分配(三)
| |||
教学 反思 |
| |||
小学西师大版四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西师大版四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获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获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8页。
【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表格式):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表格式),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自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