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世界上最小的开花结果植物是澳大利亚的出水浮萍,这种植物的果实像一个微小的无花果,质量只有0.0000000076克,将数0.000000007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7.6×10﹣9 B.7.6×10﹣8 C.7.6×109 D.7.6×108
2.如图,A、B、C、D四个点均在⊙O上,∠AOD=50°,AO∥DC,则∠B的度数为( )
A.50° B.55° C.60° D.65°
3.若点M(﹣3,y1),N(﹣4,y2)都在正比例函数y=﹣k2x(k≠0)的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不能确定
4.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0 C.x≠0 D.x≥0且x≠1
5.点A(-2,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
A.(2,5) B.(2,-5) C.(-2,-5) D.(-5,-2)
6.如图,在⊙O中,弦BC=1,点A是圆上一点,且∠BAC=30°,则的长是( )
A.π B. C. D.
7.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b2<0;②3b+2c<0;③4a+c<2b;④m(am+b)+b<a(m≠﹣1),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8.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和俯视图都为矩形的是( )
A. B. C. D.
9.下列计算正确的有( )个
①(﹣2a2)3=﹣6a6 ②(x﹣2)(x+3)=x2﹣6 ③(x﹣2)2=x2﹣4 ④﹣2m3+m3=﹣m3 ⑤﹣16=﹣1.
A.0 B.1 C.2 D.3
10.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AC=8cm,BD=6cm,则菱形的高为( )
A. cm B.cm C.cm D. 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8的立方根为_______.
12.比较大小: .(填“>”,“<”或“=”)
13. 如图,已知,要使,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则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只写一个即可,不需要添加辅助线)
14.已知双曲线经过点(-1,2),那么k的值等于_______.
15.一副直角三角板叠放如图所示,现将含45°角的三角板固定不动,把含30°角的三角板绕直角顶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一周,第一秒旋转5°,第二秒旋转10°,第三秒旋转5°,第四秒旋转10°,…按此规律,当两块三角板的斜边平行时,则三角板旋转运动的时间为_____.
16.如图,BD是⊙O的直径,BA是⊙O的弦,过点A的切线交BD延长线于点C,OE⊥AB于E,且AB=AC,若CD=2,则OE的长为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车辆经过润扬大桥收费站时,4个收费通道 A.B、C、D中,可随机选择其中的一个通过.一辆车经过此收费站时,选择 A通道通过的概率是 ;求两辆车经过此收费站时,选择不同通道通过的概率.
18.(8分)计算:+(﹣ )﹣1+|1﹣|﹣4sin45°.
19.(8分)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0.(8分)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3,m+8),B(n,-6)两点.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AOB的面积.
21.(8分)如图,学校的实验楼对面是一幢教学楼,小敏在实验楼的窗口C测得教学楼顶部D的仰角为18°,教学楼底部B的俯角为20°,量得实验楼与教学楼之间的距离AB=30m.
(1)求∠BCD的度数.
(2)求教学楼的高BD.(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tan20°≈0.36,tan18°≈0.32)
22.(10分)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的两点,∠EAD=45°,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FB,连接EF.求证:EF=ED;若AB=2,CD=1,求FE的长.
23.(12分)一次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二次函数y=ax2-4ax+c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点A在点B的左侧),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交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D.
①若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且△ACD的面积等于3,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②若CD=AC,且△ACD的面积等于10,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4.已知,抛物线L: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
(1)求抛物线L的顶点坐标和A点坐标.
(2)如何平移抛物线L得到抛物线L1,使得平移后的抛物线L1的顶点与抛物线L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
(3)将抛物线L平移,使其经过点C得到抛物线L2,点P(m,n)(m>0)是抛物线L2上的一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抛物线L2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解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解:将0.0000000076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其中,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2、D
【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OC,根据平行可得:∠ODC=∠AOD=50°,则∠DOC=80°,则∠AOC=13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可得:∠B=130°÷2=65°.
考点:圆的基本性质
3、A
【解析】
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解答即可.
【详解】
∵正比例函数y=﹣k2x(k≠0),﹣k2<0,
∴该函数的图象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点M(﹣3,y1),N(﹣4,y2)在正比例函数y=﹣k2x(k≠0)图象上,﹣4<﹣3,
∴y2>y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y=kx(k为常数,k≠0),当k>0时, y=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 y=kx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D
【解析】
试题分析:∵代数式有意义,
∴,
解得x≥0且x≠1.
故选D.
考点:二次根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5、B
【解析】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
【详解】
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得点P(−2,5)关于原点对称点的点的坐标是(2, −5).
故选:B.
【点睛】
考查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
6、B
【解析】
连接OB,OC.首先证明△OBC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连接OB,OC.
∵∠BOC=2∠BAC=60°,
∵OB=OC,
∴△OBC是等边三角形,
∴OB=OC=BC=1,
∴的长=,
故选B.
【点睛】
考查弧长公式,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C
【解析】
试题解析:∵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4ac﹣b2<0,
①正确;
∵﹣=﹣1,
∴b=2a,
∵a+b+c<0,
∴b+b+c<0,3b+2c<0,
∴②是正确;
∵当x=﹣2时,y>0,
∴4a﹣2b+c>0,
∴4a+c>2b,
③错误;
∵由图象可知x=﹣1时该二次函数取得最大值,
∴a﹣b+c>am2+bm+c(m≠﹣1).
∴m(am+b)<a﹣b.故④正确
∴正确的有①②④三个,
故选C.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8、B
【解析】
A、主视图为等腰三角形,俯视图为圆以及圆心,故A选项错误;
B、主视图为矩形,俯视图为矩形,故B选项正确;
C、主视图,俯视图均为圆,故C选项错误;
D、主视图为矩形,俯视图为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根据积的乘方法则,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的计算法则,乘方的定义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①(﹣2a2)3=﹣8a6,错误;
②(x﹣2)(x+3)=x2+x﹣6,错误;
③(x﹣2)2=x2﹣4x+4,错误
④﹣2m3+m3=﹣m3,正确;
⑤﹣16=﹣1,正确.
计算正确的有2个.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积的乘方,多项式乘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乘方,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0、B
【解析】
试题解析:∵菱形ABCD的对角线
根据勾股定理,
设菱形的高为h,
则菱形的面积
即
解得
即菱形的高为cm.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
【解析】
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可得8的立方根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立方根.
1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知,被开方数越大,所对应的二次根式就越大,因此可判断与=1的大小为>1.
考点: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
13、可添∠ABD=∠CBD或AD=CD.
【解析】
由AB=BC结合图形可知这两个三角形有两组边对应相等,添加一组边利用SSS证明全等,也可以添加一对夹角相等,利用SAS证明全等,据此即可得答案.
【详解】
.可添∠ABD=∠CBD或AD=CD,
①∠ABD=∠CBD,
在△ABD和△CBD中,
∵,
∴△ABD≌△CBD(SAS);
②AD=CD,
在△ABD和△CBD中,
∵,
∴△ABD≌△CBD(SSS),
故答案为∠ABD=∠CBD或AD=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结合图形与已知条件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
14、-1
【解析】
分析: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将点(-1,2)代入,得:,解得:k=-1.
15、14s或38s.
【解析】
试题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如图:
旋转的度数为:
每两秒旋转
如图:
旋转的度数为:
每两秒旋转
故答案为14s或38s.
16、
【解析】
连接OA,所以∠OAC=90°,因为AB=AC,所以∠B=∠C,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AOD=2∠B=2∠C,故可求出∠B和∠C的度数,在Rt△OAC中,求出OA的值,再在Rt△OAE中,求出OE的值,得到答案.
【详解】
连接OA,
由题意可知∠OAC=90°,
∵AB=AC,
∴∠B=∠C,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AOD=2∠B=2∠C,
∵∠OAC=90°
∴∠C+∠AOD=90°,
∴∠C+2∠C=90°,
故∠C=30°=∠B,
∴在Rt△OAC中,sin∠C==,
∴OC=2OA,
∵OA=OD,
∴OD+CD=2OA,
∴CD=OA=2,
∵OB=OA,
∴∠OAE=∠B=30°,
∴在Rt△OAE中,sin∠OAE==,
∴OA=2OE,
∴OE=OA=,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角的转换,以及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运用,解本题的要点在于求出OA的值,从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的运用求出答案.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1);(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2)画出树状图即可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1)选择 A通道通过的概率=,
故答案为;
(2)设两辆车为甲,乙,如图,两辆车经过此收费站时,会有16种可能的结果,其中选择不同通道通过的有12种结果,∴选择不同通道通过的概率==.
18、
【解析】
根据绝对值的概念、特殊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化简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1﹣|﹣1sin15°
=2﹣3+﹣1﹣1×
=2﹣3+﹣1﹣2
=﹣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负指数,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9、(1)
(2)﹣1<x<0或x>1.
(3)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然后根据条件求出A点坐标,再求出k的值,进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直接由图象得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首先求出OA的长度,结合题意CB∥OA且CB=,判断出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OA=OC
【详解】
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
∵A(m,﹣2)在y=2x上,∴﹣2=2m,∴解得m=﹣1.∴A(﹣1,﹣2).
又∵点A在上,∴,解得k=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观察图象可知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1<x<0或x>1.
(3)四边形OABC是菱形.证明如下:
∵A(﹣1,﹣2),∴.
由题意知:CB∥OA且CB=,∴CB=OA.
∴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C(2,n)在上,∴.∴C(2,1).
∴.∴OC=OA.
∴平行四边形OABC是菱形.
20、(1)y=-,y=-2x-1(2)1
【解析】
试题分析:(1)将点A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出m的值,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以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将点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出n的值,从而得到点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求解;
(2)设AB与x轴相交于点C,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C的坐标,从而得到点OC的长度,再根据S△AOB=S△AOC+S△BOC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试题解析:(1)将A(﹣3,m+8)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
=m+8,
解得m=﹣6,
m+8=﹣6+8=2,
所以,点A的坐标为(﹣3,2),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将点B(n,﹣6)代入y=﹣得,﹣=﹣6,
解得n=1,
所以,点B的坐标为(1,﹣6),
将点A(﹣3,2),B(1,﹣6)代入y=kx+b得,
,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1;
(2)设AB与x轴相交于点C,
令﹣2x﹣1=0解得x=﹣2,
所以,点C的坐标为(﹣2,0),
所以,OC=2,
S△AOB=S△AOC+S△BOC,
=×2×3+×2×1,
=3+1,
=1.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21、(1)38°;(2)20.4m.
【解析】
(1)过点C作CE与BD垂直,根据题意确定出所求角度数即可;
(2)在直角三角形CB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BE的长,在直角三角形CD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DE的长,由BE+DE求出BD的长,即为教学楼的高.
【详解】
(1)过点C作CE⊥BD,则有∠DCE=18°,∠BCE=20°,∴∠BCD=∠DCE+∠BCE=18°+20°=38°;
(2)由题意得:CE=AB=30m,在Rt△CBE中,BE=CE•tan20°≈10.80m,在Rt△CDE中,DE=CD•tan18°≈9.60m,∴教学楼的高BD=BE+DE=10.80+9.60≈20.4m,则教学楼的高约为20.4m.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正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1)见解析;(2)EF=.
【解析】
(1)由旋转的性质可求∠FAE=∠DAE=45°,即可证△AEF≌△AED,可得EF=ED;
(2)由旋转的性质可证∠FBE=90°,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的思想可求EF的长.
【详解】
(1)∵∠BAC=90°,∠EAD=45°,
∴∠BAE+∠DAC=45°,
∵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FB,
∴∠BAF=∠DAC,AF=AD,CD=BF,∠ABF=∠ACD=45°,
∴∠BAF+∠BAE=45°=∠FAE,
∴∠FAE=∠DAE,AD=AF,AE=AE,
∴△AEF≌△AED(SAS),
∴DE=EF
(2)∵AB=AC=2,∠BAC=90°,
∴BC=4,
∵CD=1,
∴BF=1,BD=3,即BE+DE=3,
∵∠ABF=∠ABC=45°,
∴∠EBF=90°,
∴BF2+BE2=EF2,
∴1+(3﹣EF)2=EF2,
∴EF=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23、(1)点C(1,);(1)①y=x1-x; ②y=-x1+1x+.
【解析】
试题分析:(1)求得二次函数y=ax1-4ax+c对称轴为直线x=1,把x=1代入y=x求得y=,即可得点C的坐标;(1)①根据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即可得点D的坐标,并且求得CD的长,设A(m,m) ,根据S△ACD=3即可求得m的值,即求得点A的坐标,把A.D的坐标代入y=ax1-4ax+c得方程组,解得a、c的值即可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②设A(m,m)(m<1),过点A作AE⊥CD于E,则AE=1-m,CE=-m,
根据勾股定理用m表示出AC的长,根据△ACD的面积等于10可求得m的值,即可得A点的坐标,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若a>0,则点D在点C下方,求点D的坐标;第二种情况,若a<0,则点D在点C上方,求点D的坐标,分别把A、D的坐标代入y=ax1-4ax+c即可求得函数表达式.
试题解析:(1)y=ax1-4ax+c=a(x-1)1-4a+c.∴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当x=1时,y=x=,∴C(1,).
(1)①∵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D(1,-),∴CD=3.
设A(m,m) (m<1),由S△ACD=3,得×3×(1-m)=3,解得m=0,∴A(0,0).
由A(0,0)、 D(1,-)得解得a=,c=0.
∴y=x1-x.
②设A(m,m)(m<1),过点A作AE⊥CD于E,则AE=1-m,CE=-m,
AC==(1-m),
∵CD=AC,∴CD=(1-m).
由S△ACD=10得×(1-m)1=10,解得m=-1或m=6(舍去),∴m=-1.
∴A(-1,-),CD=5.
若a>0,则点D在点C下方,∴D(1,-),
由A(-1,-)、D(1,-)得解得
∴y=x1-x-3.
若a<0,则点D在点C上方,∴D(1,),
由A(-1,-)、D(1,)得解得
∴y=-x1+1x+.
考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
24、(1)顶点(-2,-1) A (-1,0); (2)y=(x-2)2+1; (3) y=x2-x+3, ,y=x2-4x+3, .
【解析】
(1)将点B和点C代入求出抛物线L即可求解.
(2)将抛物线L化顶点式求出顶点再根据关于原点对称求出即可求解.
(3)将使得△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出所有点P的可能性,求出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1)将点B(-3,0),C(0,3)代入抛物线得:
,解得,则抛物线.
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
,,A (-1,0),
抛物线L化顶点式可得,由此可得顶点坐标顶点(-2,-1).
(2)抛物线L化顶点式可得,由此可得顶点坐标顶点(-2,-1)
抛物线L1的顶点与抛物线L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
对称顶点坐标为(2,1),
即将抛物线向右移4个单位,向上移2个单位.
(3) 使得△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出所有点P的可能性.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求得.,
同理得,,,
由题意知抛物线并将点代入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综合题,讨论出P点的所有可能性是解题关键.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一诊模拟数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一诊模拟数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的相反数是,则的值是,下列计算正确的是,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四川省西昌地区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西昌地区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