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七中学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结EC.若AB=8,CD=2,则EC的长为()
A. B.8 C. D.
2.cos30°的值为( )
A.1 B. C. D.
3.春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积极预防传染病是学校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为此,某校对学生宿舍采取喷洒药物进行消毒.在对某宿舍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先经过的集中药物喷洒,再封闭宿舍,然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与药物在空气中的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打开门窗通风前分别满足两个一次函数,在通风后又成反比例,如图所示.下面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经过集中喷洒药物,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最高达到
B.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不低于的持续时间达到了
C.当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不低于且持续时间不低于35分钟,才能有效杀灭某种传染病毒.此次消毒完全有效
D.当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低于时,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所以从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达到开始,需经过后,学生才能进入室内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B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另一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边BA向A点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x(s),△BPQ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
A. B. C. D.
5.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面积之比为( )
A.1∶3 B.2∶3 C.1∶6 D.1∶
6.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7.某学校组织艺术摄影展,上交的作品要求如下:七寸照片(长7英寸,宽5英寸);将照片贴在一张矩形衬纸的正中央,照片四周外露衬纸的宽度相同;矩形衬纸的面积为照片面积的3倍.设照片四周外露衬纸的宽度为x英寸(如图),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7+x)(5+x)×3=7×5 B.(7+x)(5+x)=3×7×5
C.(7+2x)(5+2x)×3=7×5 D.(7+2x)(5+2x)=3×7×5
8.如图,已知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M,O为BD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AME=90°;②∠BAF=∠EDB;③∠BMO=90°;④MD=2AM=4EM;⑤.其中正确结论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9.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是4km/h B.乙的速度是10km/h
C.乙比甲晚出发1h D.甲比乙晚到B地3h
10.一组数据1,2,3,3,4,1.若添加一个数据3,则下列统计量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1,1),点B在x轴正半轴上,点D在第三象限的双曲线上,过点C作CE∥x轴交双曲线于点E,连接BE,则△BCE的面积为( )
A.5 B.6 C.7 D.8
1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3=a6 B.a2•a3=a6 C.a3+a4=a7 D.(ab)3=ab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已知:如图,△ABC的面积为12,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则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_____.
14.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________.
15.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3)、(1,﹣2),将线段AB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A与点A′对应,点B与点B′对应,若点A′的坐标为(2,﹣3),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16.如图,ABCDE是正五边形,已知AG=1,则FG+JH+CD=_____.
17.在△ABC中,若∠A,∠B满足|cosA-|+(sinB-)2=0,则∠C=_________.
18.观察如图中的数列排放顺序,根据其规律猜想:第10行第8个数应该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6分)学校决定在学生中开设:A、实心球;B、立定跳远;C、跳绳;D、跑步四种活动项目.为了了解学生对四种项目的喜欢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①②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项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请计算本项调查中喜欢“立定跳远”的学生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并将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
(3)若调查到喜欢“跳绳”的5名学生中有2名男生,3名女生,现从这5名学生中任意抽取2名学生,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概率.
20.(6分)已知:如图,△MNQ中,MQ≠NQ.
(1)请你以MN为一边,在MN的同侧构造一个与△MNQ全等的三角形,画出图形,并简要说明构造的方法;
(2)参考(1)中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求证:CD=AB.
21.(6分)如图,菱形ABCD中,已知∠BAD=120°,∠EGF=60°, ∠EGF的顶点G在菱形对角线AC上运动,角的两边分别交边BC、CD于E、F.
(1)如图甲,当顶点G运动到与点A重合时,求证:EC+CF=BC;
(2)知识探究:
①如图乙,当顶点G运动到AC的中点时,请直接写出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不需要写出证明过程);
②如图丙,在顶点G运动的过程中,若,探究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
(3)问题解决:如图丙,已知菱形的边长为8,BG=7,CF=,当>2时,求EC的长度.
22.(8分)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某市政部门招标一工程队负责在山脚下修建一座水库的土方施工任务.该工程队有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已知3台型和5台型挖掘机同时施工一小时挖土165立方米;4台型和7台型挖掘机同时施工一小时挖土225立方米.每台型挖掘机一小时的施工费用为300元,每台型挖掘机一小时的施工费用为180元.分别求每台型, 型挖掘机一小时挖土多少立方米?若不同数量的型和型挖掘机共12台同时施工4小时,至少完成1080立方米的挖土量,且总费用不超过12960元.问施工时有哪几种调配方案,并指出哪种调配方案的施工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
23.(8分)已知PA与⊙O相切于点A,B、C是⊙O上的两点
(1)如图①,PB与⊙O相切于点B,AC是⊙O的直径若∠BAC=25°;求∠P的大小
(2)如图②,PB与⊙O相交于点D,且PD=DB,若∠ACB=90°,求∠P的大小
24.(10分)如图,点,在上,直线是的切线,.连接交于.
(1)求证:
(2)若,的半径为,求的长.
25.(10分)某数学社团成员想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某广告牌的宽度(图中线段MN的长),直线MN垂直于地面,垂足为点P.在地面A处测得点M的仰角为58°、点N的仰角为45°,在B处测得点M的仰角为31°,AB=5米,且A、B、P三点在一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数据求广告牌的宽MN的长.
(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1.1,sin31°=0.52,cos31°=0.86,tan31°=0.1.)
26.(12分)经过校园某路口的行人,可能左转,也可能直行或右转.假设这三种可能性相同,现有小明和小亮两人经过该路口,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概率.
27.(12分)定义:和三角形一边和另两边的延长线同时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这边上的旁切圆.
如图所示,已知:⊙I是△ABC的BC边上的旁切圆,E、F分别是切点,AD⊥IC于点D.
(1)试探究:D、E、F三点是否同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你的结论.
(2)设AB=AC=5,BC=6,如果△DIE和△AEF的面积之比等于m,,试作出分别以 , 为两根且二次项系数为6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O的半径OD⊥弦AB于点C,AB=8,∴AC=AB=1.
设⊙O的半径为r,则OC=r-2,
在Rt△AOC中,∵AC=1,OC=r-2,
∴OA2=AC2+OC2,即r2=12+(r﹣2)2,解得r=2.
∴AE=2r=3.
连接BE,
∵AE是⊙O的直径,∴∠ABE=90°.
在Rt△ABE中,∵AE=3,AB=8,∴.
在Rt△BCE中,∵BE=6,BC=1,∴.故选D.
2、D
【解析】
cos30°=.
故选D.
3、C
【解析】
利用图中信息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x=4时,y=8,∴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不低于8mg/m3的持续时间达到了11min,正确,不符合题意;
C、y=5时,x=2.5或24,24-2.5=21.5<35,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BQ=x.
①0≤x≤1时,P点在BC边上,BP=3x,则△BPQ的面积=BP•BQ,解y=•3x•x=;故A选项错误;
②1<x≤2时,P点在CD边上,则△BPQ的面积=BQ•BC,解y=•x•3=;故B选项错误;
③2<x≤3时,P点在AD边上,AP=9﹣3x,则△BPQ的面积=AP•BQ,解y=•(9﹣3x)•x=;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5、C
【解析】
解: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a,则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a.过A作AD⊥BC于D,则∠BAD=30°,AD=AB•cos30°=1a•=a,∴S△ABC=BC•AD=×1a×a=a1.
连接OA、OB,过O作OD⊥AB.
∵∠AOB==20°,∴∠AOD=30°,∴OD=OB•cos30°=1a•=a,∴S△ABO=BA•OD=×1a×a=a1,∴正六边形的面积为:2a1, ∴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面积之比为:a1:2a1=1:2.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出正六边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利用加减消元法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详解】
解:
①-②2,得:y=-2,
将y=-2代入②,得:2x-2=4,
解得,x=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
7、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如图知;矩形的长="7+2x" 宽=5+2x ∴矩形衬底的面积=3倍的照片的面积,可得方程为(7+2X)(5+2X)=3×7×5
考点:列方程
点评: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两个矩形的面积3倍的关系得到方程,注意的是矩形的间距都为等量的,从而得到大矩形的长于宽,用未知数x的代数式表示,而列出方程,属于基础题.
8、D
【解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C=AD,∠ABC=∠BAD=90°,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AE=BF,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F和△DA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F=∠ADE,然后求出∠ADE+∠DAF=∠BAD=90°,从而求出∠AMD=90°,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AME=90°,从而判断①正确;根据中线的定义判断出∠ADE≠∠EDB,然后求出∠BAF≠∠EDB,判断出②错误;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AED、△MAD、△MEA三个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然后求出MD=2AM=4EM,判断出④正确,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M,然后求出MF,消掉a即可得到AM=MF,判断出⑤正确;过点M作MN⊥AB于N,求出MN、NB,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M,过点M作GH∥AB,过点O作OK⊥GH于K,然后求出OK、MK,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MO,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BO,然后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出∠BMO=90°,从而判断出③正确.
【详解】
在正方形ABCD中,AB=BC=AD,∠ABC=∠BAD=90°,
∵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
∴AE=BF=BC,
在△ABF和△DAE中,
,
∴△ABF≌△DAE(SAS),
∴∠BAF=∠ADE,
∵∠BAF+∠DAF=∠BAD=90°,
∴∠ADE+∠DAF=∠BAD=90°,
∴∠AMD=180°-(∠ADE+∠DAF)=180°-90°=90°,
∴∠AME=180°-∠AMD=180°-90°=90°,故①正确;
∵DE是△ABD的中线,
∴∠ADE≠∠EDB,
∴∠BAF≠∠EDB,故②错误;
∵∠BAD=90°,AM⊥DE,
∴△AED∽△MAD∽△MEA,
∴
∴AM=2EM,MD=2AM,
∴MD=2AM=4EM,故④正确;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则BF=a,
在Rt△ABF中,AF=
∵∠BAF=∠MAE,∠ABC=∠AME=90°,
∴△AME∽△ABF,
∴ ,
即,
解得AM=
∴MF=AF-AM=,
∴AM=MF,故⑤正确;
如图,过点M作MN⊥AB于N,
则
即
解得MN=,AN=,
∴NB=AB-AN=2a-=,
根据勾股定理,BM=
过点M作GH∥AB,过点O作OK⊥GH于K,
则OK=a-=,MK=-a=,
在Rt△MKO中,MO=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BO=2a×,
∵BM2+MO2=
∴BM2+MO2=BO2,
∴△BMO是直角三角形,∠BMO=90°,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⑤共4个.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仔细分析图形并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9、C
【解析】
甲的速度是:20÷4=5km/h;
乙的速度是:20÷1=20km/h;
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
故选C.
10、D
【解析】
A. ∵原平均数是:(1+2+3+3+4+1) ÷6=3;
添加一个数据3后的平均数是:(1+2+3+3+4+1+3) ÷7=3;
∴平均数不发生变化.
B. ∵原众数是:3;
添加一个数据3后的众数是:3;
∴众数不发生变化;
C. ∵原中位数是:3;
添加一个数据3后的中位数是:3;
∴中位数不发生变化;
D. ∵原方差是:;
添加一个数据3后的方差是:;
∴方差发生了变化.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众数、中位数、方差、平均数的,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1、C
【解析】
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过D作GH⊥x轴,过A作AG⊥GH,过B作BM⊥HC于M,证明△AGD≌△DHC≌△CMB,根据点D的坐标表示:AG=DH=-x-1,由DG=BM,列方程可得x的值,表示D和E的坐标,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
【详解】
解:过D作GH⊥x轴,过A作AG⊥GH,过B作BM⊥HC于M,
设D(x,),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D=BC,∠ADC=∠DCB=90°,
易得△AGD≌△DHC≌△CMB(AAS),
∴AG=DH=﹣x﹣1,
∴DG=BM,
∵GQ=1,DQ=﹣,DH=AG=﹣x﹣1,
由QG+DQ=BM=DQ+DH得:1﹣=﹣1﹣x﹣,
解得x=﹣2,
∴D(﹣2,﹣3),CH=DG=BM=1﹣=4,
∵AG=DH=﹣1﹣x=1,
∴点E的纵坐标为﹣4,
当y=﹣4时,x=﹣,
∴E(﹣,﹣4),
∴EH=2﹣=,
∴CE=CH﹣HE=4﹣=,
∴S△CEB=CE•BM=××4=7;
故选C.
【点睛】
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12、A
【解析】
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A、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原式计算正确;B、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原式=,故错误;C、不是同类项,无法进行加法计算;D、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原式=,计算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计算法则,属于基础题型.理解各种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1
【解析】
【分析】设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x,则S△ADE=12﹣x,由题意知DE∥BC且DE=BC,从而得,据此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
【详解】设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x,则S△ADE=12﹣x,
∵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且DE=BC,
∴△ADE∽△ABC,
则=,即,
解得:x=1,
即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线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性质.
14、
【解析】
通过观察原方程可知,常数项是一未知数,而一次项系数为常数,因此可用两根之和公式进行计算,将2-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设方程的另一根为x1,
又∵x=2-,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1+2-=4,解得x1=2+.
故答案为:
【点睛】
解决此类题目时要认真审题,确定好各系数的数值与正负,然后适当选择一个根与系数的关系式求解.
15、(5,﹣8)
【解析】
各对应点之间的关系是横坐标加4,纵坐标减6,那么让点B的横坐标加4,纵坐标减6即为点B′的坐标.
【详解】
由A(-2,3)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13),
坐标的变化规律可知:各对应点之间的关系是横坐标加4,纵坐标减6,
∴点B′的横坐标为1+4=5;纵坐标为-2-6=-8;
即所求点B′的坐标为(5,-8).
故答案为(5,-8)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变化规律.
16、+1
【解析】
根据对称性可知:GJ∥BH,GB∥JH,
∴四边形JHBG是平行四边形,
∴JH=BG,
同理可证:四边形CDFB是平行四边形,
∴CD=FB,
∴FG+JH+CD=FG+BG+FB=2BF,
设FG=x,
∵∠AFG=∠AFB,∠FAG=∠ABF=36°,
∴△AFG∽△BFA,
∴AF2=FG•BF,
∵AF=AG=BG=1,
∴x(x+1)=1,
∴x=(负根已经舍弃),
∴BF=+1=,
∴FG+JH+CD=+1.
故答案为+1.
17、75°
【解析】
【分析】根据绝对值及偶次方的非负性,可得出cosA及sinB的值,从而得出∠A及∠B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出∠C的度数.
【详解】∵|cosA-|+(sinB-)2=0,
∴cosA=,sinB=,
∴∠A=60°,∠B=45°,
∴∠C=180°-∠A-∠B=75°,
故答案为:75°.
【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非负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得出cosA及sinB的值,另外要求我们熟练掌握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8、1
【解析】
由n行有n个数,可得出第10行第8个数为第1个数,结合奇数为正偶数为负,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第1行1个数,第2行2个数,第3行3个数,…,
∴第9行9个数,
∴第10行第8个数为第1+2+3+…+9+8=1个数.
又∵第2n﹣1个数为2n﹣1,第2n个数为﹣2n,
∴第10行第8个数应该是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数字的变化类,根据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150;(2)详见解析;(3).
【解析】
(1)用A类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
(2)用总人数分别减去A、C、D得到B类人数,再计算出它所占的百分比,然后补全两个统计图;
(3)画树状图展示所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结果数,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
解:(1)15÷10%=150,
所以共调查了150名学生;
(2)喜欢“立定跳远”学生的人数为150﹣15﹣60﹣30=45,
喜欢“立定跳远”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为1﹣20%﹣40%﹣10%=30%,
两个统计图补充为:
(3)画树状图为:
共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结果数为12,
所以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概率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也考查了统计图.
20、(1)作图见解析;(2)证明书见解析.
【解析】
(1)以点N为圆心,以MQ长度为半径画弧,以点M为圆心,以NQ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F,则△MNF为所画三角形.
(2)延长DA至E,使得AE=CB,连结CE.证明△EAC≌△BCA,得:∠B =∠E,AB=CE,根据等量代换可以求得答案.
【详解】
解:(1)如图1,以N 为圆心,以MQ 为半径画圆弧;以M 为圆心,以NQ 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的交点即为所求.
(2)如图,延长DA至E,使得AE=CB,连结CE.
∵∠ACB +∠CAD =180°,∠DACDAC +∠EAC =180°,∴∠BACBCA =∠EAC.
在△EAC和△BAC中,AE=CE,AC=CA,∠EAC=∠BCN,
∴△AECEAC≌△BCA (SAS).∴∠B=∠E,AB=CE.
∵∠B=∠D,∴∠D=∠E.∴CD=CE,∴CD=AB.
考点:1.尺规作图;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1、(1)证明见解析(2)①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为:CE+CF=BC.②CE+CF=BC(3)
【解析】
(1)利用包含60°角的菱形,证明△BAE≌△CAF,可求证;
(2)由特殊到一般,证明△CAE′∽△CGE,从而可以得到EC、CF与BC的数量关系
(3) 连接BD与AC交于点H,利用三角函数BH ,AH,CH的长度,最后求BC长度.
【详解】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120°,
∴∠BAC=60°,∠B=∠ACF=60°,AB=BC,AB=AC,
∵∠BAE+∠EAC=∠EAC+∠CAF=60°,
∴∠BAE=∠CAF,
在△BAE和△CAF中,
,
∴△BAE≌△CAF,
∴BE=CF,
∴EC+CF=EC+BE=BC,
即EC+CF=BC;
(2)知识探究:
①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为:CE+CF=BC.
理由:如图乙,过点A作AE′∥EG,AF′∥GF,分别交BC、CD于E′、F′.
类比(1)可得:E′C+CF′=BC,
∵AE′∥EG,
∴△CAE′∽△CGE
,
,
同理可得:,
,
即;
②CE+CF=BC.
理由如下:
过点A作AE′∥EG,AF′∥GF,分别交BC、CD于E′、F′.
类比(1)可得:E′C+CF′=BC,
∵AE′∥EG,∴△CAE′∽△CAE,
∴,∴CE=CE′,
同理可得:CF=CF′,
∴CE+CF=CE′+CF′=(CE′+CF′)=BC,
即CE+CF=BC;
(3)连接BD与AC交于点H,如图所示:
在Rt△ABH中,
∵AB=8,∠BAC=60°,
∴BH=ABsin60°=8×=,
AH=CH=ABcos60°=8×=4,
∴GH===1,
∴CG=4-1=3,
∴,
∴t=(t>2),
由(2)②得:CE+CF=BC,
∴CE=BC -CF=×8-=.
【点睛】
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22、(1)每台型挖掘机一小时挖土30立方米,每台型挖据机一小时挖土15立方米;
(2)共有三种调配方案.方案一: 型挖据机7台,型挖掘机5台;方案二: 型挖掘机8台,型挖掘机4台;方案三: 型挖掘机9台,型挖掘机3台.当A型挖掘机7台, 型挖掘机5台的施工费用最低,最低费用为12000元.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即可;
(2)利用总费用不超过12960元求出方案数量,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求出最低费用.
详解:(1)设每台型,型挖掘机一小时分别挖土立方米和立方米,根据题意,得
解得
所以,每台型挖掘机一小时挖土30立方米,每台型挖据机一小时挖土15立方米.
(2)设型挖掘机有台,总费用为元,则型挖据机有台.根据题意,得
,
因为,解得,
又因为,解得,所以.
所以,共有三种调配方案.
方案一:当时, ,即型挖据机7台,型挖掘机5台;
方案二:当时, ,即型挖掘机8台,型挖掘机4台;
方案三:当时, ,即型挖掘机9台,型挖掘机3台.
,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随的减小而减小,
当时,,
此时型挖掘机7台, 型挖掘机5台的施工费用最低,最低费用为12000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增减性,解答时先根据题意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再应用一次函数性质解答问题.
23、(1)∠P=50°;(2)∠P=45°.
【解析】
(1)连接OB,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PA=PB,∠PAO=∠PBO=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2)连接AB、A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DB=90°,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AB⊥PA,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详解】
解:(1)如图①,连接OB.
∵PA、PB与⊙O相切于A、B点,
∴PA=PB,
∴∠PAO=∠PBO=90°
∴∠PAB=∠PBA,
∵∠BAC=25°,
∴∠PBA=∠PAB=90°一∠BAC=65°
∴∠P=180°-∠PAB-∠PBA=50°;
(2)如图②,连接AB、AD,
∵∠ACB=90°,
∴AB是的直径,∠ADB=90·
∵PD=DB,
∴PA=AB.
∵PA与⊙O相切于A点
∴AB⊥PA,
∴∠P=∠ABP=4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
24、(1)证明见解析;(2)1.
【解析】
(1)连结OA,由AC为圆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AC为直角,再由,得到∠BOC为直角,由OA=OB得到,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及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
(2)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C,由OC=OD+DC,DC=AC,即可求得OD的长.
【详解】
(1)如图,连接,
∵切于,
∴,
∴
又∵,
∴在中:
∵,
∴,
∴,
又∵,
∴,
∴;
(2)∵在中:, ,
由勾股定理得:,
由(1)得:,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5、1.8米
【解析】
设PA=PN=x,Rt△APM中求得=1.6x, 在Rt△BPM中,解得x=3,MN=MP-NP=0.6x=1.8.
【详解】
在Rt△APN中,∠NAP=45°,
∴PA=PN,
在Rt△APM中,,
设PA=PN=x,
∵∠MAP=58°,
∴=1.6x,
在Rt△BPM中,,
∵∠MBP=31°,AB=5,
∴,
∴ x=3,
∴MN=MP-NP=0.6x=1.8(米),
答:广告牌的宽MN的长为1.8米.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6、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概率为.
【解析】
【分析】画树状图展示所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至少有一人直行”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画树状图为: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结果数为5,
所以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概率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7、 (1) D、E、F三点是同在一条直线上.(2) 6x2﹣13x+6=1.
【解析】
(1)利用切线长定理及梅氏定理即可求证;
(2)利用相似和韦达定理即可求解.
解:(1)结论:D、E、F三点是同在一条直线上.
证明:分别延长AD、BC交于点K,
由旁切圆的定义及题中已知条件得:AD=DK,AC=CK,
再由切线长定理得:AC+CE=AF,BE=BF,
∴KE=AF.∴,
由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可证,D、E、F三点共线,
即D、E、F三点共线.
(2)∵AB=AC=5,BC=6,
∴A、E、I三点共线,CE=BE=3,AE=4,
连接IF,则△ABE∽△AIF,△ADI∽△CEI,A、F、I、D四点共圆.
设⊙I的半径为r,则:,
∴,即,,
∴由△AEF∽△DEI得:
,
∴.
∴,
因此,由韦达定理可知:分别以、为两根且二次项系数为6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6x2﹣13x+6=1.
点睛:本是一道关于圆的综合题.正确分析图形并应用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吉林省长春六中学2022年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六中学2022年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计算的结果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吉林省德惠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吉林省德惠市重点中学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计算3a2-a2的结果是,已知,则的值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名校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名校中考数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